成小麗++王巧莉++張富平
摘 要:文章針對Gr.12冷凝器管材化學成分中的主要雜質(zhì)元素含量、加工率及退火溫度對其屈服強度σ0.2的影響進行探討,得到了如下結(jié)論:Gr.12管材的化學成分鐵含量在0.09~0.14%(目標值0.10%),氧0.13~0.17%(目標值0.14%),加工量30-60%范圍,退火溫度為650℃×1h時,管材屈服強度σ0.2達到國外標準ASTM B338-2002要求(σ0.2?芏345Mpa)且穩(wěn)定。
關鍵詞:Gr.12冷凝器管;屈服強度σ0.2;雜質(zhì)元素含量;退火溫度
1 概述
Gr.12(Ti-0.3Mo-0.8Ni)以其具有中等強度及良好的耐縫隙腐蝕性,而被廣泛應用于熱交換器、壓力容器、氯堿和鹽水蒸發(fā)等行業(yè)(主要以管件形式應用)。目前冷加工無縫Ti-0.3Mo-0.8Ni管材產(chǎn)品已滿足國內(nèi)市場對產(chǎn)品性能的要求,但還到不到國外標準ASTM B338-2002對屈服強度σ0.2的要求(σ0.2?芏345Mpa)。本文以Φ25.4 ×1.24為研究規(guī)格,通過不同的工藝試驗,得到滿足 ASTM B338-2002性能要求的產(chǎn)品,為企業(yè)開拓該類產(chǎn)品的國外市場積累技術(shù)經(jīng)驗。
2 研制過程
2.1 坯料的制備
研究中所用的管坯為真空自耗電弧爐二次熔煉的鑄錠經(jīng)鍛造擠壓而成,管坯規(guī)格:Φ68×6。
2.2 材質(zhì)化學成分的調(diào)整
在試驗過程中,通過改變主要雜質(zhì)元素鐵、氧含量來研究對管材力學性能影響。
本次試驗擬定的主要化學元素含量控制范圍為:Fe: 0.09~0.14%,O:0.13~0.17%。
2.3 軋制工藝
本次試驗選用以下兩種工藝方案:
工藝①:四道次加工
工藝②:三道次加工
2.4 退火溫度
試驗中采用的成品退火溫度為600℃×1h、620℃×1h、650℃×1h、680℃×1h。
3 試驗結(jié)果分析
3.1 材料化學成分與力學性能
鐵含量0.12-0.16%,氧含量0.09-0.13%,σbMPa(550-600)、σ0.2MPa(360-425)、δ50%(38-32),當氧含量增加時管材強度隨之提高而塑性逐部降低,這是由于氧是a為穩(wěn)定元素,隨著氧含量增加時可以提高相變點,擴大α相區(qū),形成間隙式固溶體,提高鈦的強度,塑性降低;鐵為β穩(wěn)定元素,對合金有固溶強化的作用。本試驗過程中鐵含量 0.09~0.14%,氧含量0.13~0.17%時,可見管材屈服強度能均滿足國外標準ASTM B338-2002(σ0.2≥345MPa)的要求且穩(wěn)定。
3.2 軋制工藝的確定
現(xiàn)將兩種不同工藝所生產(chǎn)管材與力學性能做對比:
工藝① σb(MPa)580/595 σ0.2(MPa)385/390 δ50(%)32/28
工藝② σb(MPa)600/585 σ0.2(MPa)410/395 δ50(%)325/32
從數(shù)據(jù)可知:兩種工藝均能達到標準ASTM B338-2002 對σ0.2的要求,工藝①相比工藝②管材力學性能稍低一些,這是由于工藝①相比工藝②加工量小。隨著管材的冷加工量的增大,管材的加工硬化程度增加的緣故,強度有所升高。可見,管材終軋加工量在30-60%時管材屈服強度勻可達到ASTM B338-2002要求且穩(wěn)定。
3.3 退火溫度的確定
由圖1可以看出在600-680℃范圍退火,室溫力學性能均滿足國外標準要求,在650℃×1h退火性能達到預期值且穩(wěn)定。
4 結(jié)束語
管材在鐵含量鐵 0.09~0.14%(目標值0.10%),氧0.13~0.17%(目標值0.14%),加工量在30-60%范圍,退火溫度為650℃×1h時,管材屈服強度達到國外標準ASTM B338-2002要求且穩(wěn)定。
參考文獻
[1]張喜燕,等.鈦合金及應用[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5.
[2]李青云,等.稀有金屬加工手冊[M].北京:冶金工藝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