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培德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與《悼亡婦》,被稱為“天地間第一等至情文學”。在淡淡的筆墨中流露深情,無半點矯揉造作,有動人心弦的力量。特別是《背影》,記敘了八年前和父親在浦口車站分別時的情景,表現(xiàn)了父親對兒子無微不至的關(guān)愛,抒發(fā)了兒子對父親深切的懷念。
教這篇文章時,當然要引導學生理解本文的選材新穎、結(jié)構(gòu)巧妙、語言樸實,但是還可以向?qū)W生介紹作者寫作的真實背景,從而學習寫作文時如何立意和選材。
這次,在和學生賞析完《背影》后,我問:“《背影》中的父親好不好?”學生自然回答:“好!”又問:“你是不是也希望自己的父親也像朱自清先生的父親那樣?”學生自然回答:“是!”
這時,我告訴他們,如果弄清作者寫作的真實背景和父親的真實面貌,也許就會有新的想法了。學生們都是一臉的困惑。
于是,我用多媒體呈現(xiàn)下面兩段文字:
作者曾說:“我寫《背影》,就因為文中所引的父親的來信里的那句話。當時讀了父親的信,真的淚如泉涌。我父親待我的許多好處,特別是《背影》里所敘的那一回,想起來跟在眼前一般無二。我這篇文只是寫實……”
朱自清先生在《寫作雜談》中談到關(guān)于《背影》的寫作,曾有這樣的說明:“似乎只有《背影》是情感的自然流露,但也不盡然?!?/p>
學生產(chǎn)生疑問:既然前面說“這篇文只是寫實”,后面為什么又說“但也不盡然”?于是,讓學生帶著這樣的疑問,看《朱自清年譜》的局部,并適當作補充說明。
1917年
考入北大哲學系。
冬天:父親受姨太太牽累,虧空公款500元,祖母因此辭世,享年71歲。
補充:朱自清的父親朱鴻鈞,字小坡,也是個讀書人。在兒子的記憶中,他既是一個嚴父,又有慈愛的一面。朱自清在散文《冬天》里曾回憶起父親為兒子煮白水豆腐的幸福時光。1917年,他任徐州榷運局(民國初官方所設(shè)掌管鹽專賣專運的機構(gòu))局長,又娶了妾,致使江西任上所娶的妾大怒,前往徐州大鬧,終至上司怪罪下來,撤了他的差。而賠償徐州之妾的金額不菲,花了許多錢,以至虧空公款五百元。不得已他求朱自清的祖母變賣首飾,還借了高利貸來補上窟窿。祖母不堪承受這樣的變故,在郁郁中辭世。祖母的喪事完畢,朱自清要趕回北京上學,朱小坡也要到南京謀事,于是父子同行。
明白了上面的種種狀況,《背影》中的許多文字就容易理解了。父親對兒子的種種看來似乎有些過分的呵護,諸如“做的紫毛大衣”“再三囑咐”“甚是仔細”“不放心”“怕”“躊躇”“忙著照看”等等,固然是父親對兒子愛的天性使然,其中似乎也包含著對自己曾經(jīng)的荒唐行徑對兒子造成的感情傷害略作彌補之意。而兒子的種種“聰明過分”的不理解,諸如“總覺得他說話不大漂亮”“心里暗笑他的迂”等等,其實也是父子之間隔膜未解的表現(xiàn)。
而當父親艱難地去給兒子買橘子時,“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干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
兒子為什么要哭?看了上面的故事,讀者當然可以理解為朱自清對著父親的背影百感交集:姨太太的鬧騰,家庭狀況的急轉(zhuǎn)直下,母親的痛苦,祖母的去世,榷運局局長被撤職,虧空公款,借高利貸……這些或許都會在朱自清當時的頭腦中閃動。
等父親回來后,“我”“趕緊”“去攙他”,而“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說明父子之間曾經(jīng)有過的隔膜,終于被真摯的父子之愛消解、融化。
朱小坡和兒子分手之后,并沒有謀到差事,并且病倒外鄉(xiāng),后被人送回揚州。從此貧病交加,家道日衰,因此心情郁憤,脾氣暴躁。
1920年
在北大校長蔣夢麟推薦下,到杭州第一師范學校任國文教員。這是他一生服務(wù)于教育界的開始。
補充:初登講臺的朱自清,月薪七十元,雖然寄一半薪金回家,但還是不能滿足父母的要求(當然主要是父親和庶母的要求),父母當然不滿意,結(jié)果朱自清和家人失和。
1921年
轉(zhuǎn)至江蘇省立第八中學(揚州中學的前身)任教務(wù)主任。
補充:為了減少家庭矛盾,節(jié)約生活開支,1921年暑假后,經(jīng)好友介紹,朱自清回到家鄉(xiāng)揚州的江蘇省立第八中學任教務(wù)主任。父親因為聽了庶母的話,借著和校長的私交,讓學校把朱自清的薪水直接送到家里。這種專制式的家長統(tǒng)治激怒了朱自清,不久他找借口辭職出走,到外地執(zhí)教,從此父子失和。
1922年
年初:到臺州浙江第六師范教書。
補充:1922年初,朱自清將妻子和兩個孩子從揚州接到杭州,在杭州建立小家庭。從此,除了每月寄錢回家外,與父親之間連書信也很少了。因為奉養(yǎng)父母、維持家庭生活的負擔實在太重,沒有多久,為生計所迫,他又應(yīng)允了浙江第六師范校長的聘請,只身到臺州教書,把妻子和兒女留在杭州。
1923年
由北大同學周予同介紹,到浙江省立第十中學(溫州中學的前身)任國文教員。后又在省立第十師范學校兼教公民和科學概論。
1924年
因夏丏尊之邀來到白馬湖畔春暉中學任國文教員,時值朱自清在寧波第四中學任教。
暑假,到溫州度假。
補充:1924年2月下旬,離開溫州到寧波浙江省立第四中學任教。為了節(jié)省開支,他一個人去寧波,把家眷留在溫州。這時,因為姨娘的飛揚跋扈,母親在家里也住不下去了。于是,朱自清又把母親和妹妹接出來和妻子一起幫忙照顧自己的四個兒女。這以后,除了仍舊給父親寄錢外,和揚州老家?guī)缀蹙蛿嘟^了關(guān)系。
1925年
8月:因俞平伯推薦到清華大學任教授,這是先生一生服務(wù)清華的開始,也是學習、研究中國古典文學的開始。先生住清華園古月堂。眷屬仍留在白馬湖。
10月:作散文《背影》。
補充:暑期過后,他把眷屬留在春暉中學,一個人趕往北京。從此,朱自清結(jié)束了五年輾轉(zhuǎn)不定的生活。
10月的一天,他接到父親寄來的一封信,信中父親說很不放心自己的長孫,希望能把長孫接到揚州接受教育。父親在信中還向朱自清提起:“我沒有耽誤你,你也不要耽誤他才好。”還說:“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 他是1945年逝世的,終年76歲。膀子疼痛,也許是肩周炎之類的小毛小病,父親竟說“大約大去之期不遠”,可能是父親因“老境卻如此頹唐”而消極悲觀,也可能是父親主動示弱,向兒子伸出要求修好的橄欖枝。
盡管由于姨娘的作祟,父親的做法過分了些。但是,朱自清的稟性畢竟是忠厚而且善良的。這個時候,他開始理解父親:或許他也在反思由于家道中落,造成彼此心境不佳,父子之間才發(fā)生了那么多沖突,以致形成了很深的隔膜;或許他會想到,自己這5年中為了生計不斷換學校教書,和父親當年一樣“東奔西走”,尤其是有四個兒女需要撫養(yǎng),也沒有什么好的心境……
這個時候,他或許開始原諒了父親。于是,他開始想到父親待自己的種種好處,特別是八年前料理祖母喪事完畢,父子同車北上,在浦口車站分別的情景,他似乎看到了父親為給自己買橘子,蹣跚地走過鐵道,兩手上攀,兩腳上縮,肥胖的身子顯出努力樣子的背影。
他又想到,父親少年出外謀生,獨力支持,東奔西走,可家中光景竟一日不如一日,以致老境如此頹唐。又想到,他近來情郁于中,常常動怒,但始終惦念著自己和自己的兒子。哀傷和想念之情如滔滔潮水,鋪天蓋地而來,在晶瑩的淚光中,他仿佛又看見父親肥胖的,穿著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
所以寫出了《背影》這篇文章。朱父接到開明書店寄贈的《背影》散文集后,即挪坐到小椅上,戴上老花眼鏡,一字一句地誦讀起來,眼中好像猛然間放射出明亮的光彩。
看了年譜和相關(guān)的補充,學生明白,作者寫本文時,其實有許多話并沒有寫出。在此基礎(chǔ)上,我讓學生再讀課文,并且結(jié)合寫作的真實背景和父親的真實面貌以及自己的理解,看看哪些地方作者有意做了遮蔽,為了讓讀者能客觀地了解真實的“背景”和“父親”的真實面貌,讓你補充相關(guān)信息,應(yīng)該怎樣補充。
學生展開熱烈的討論,明白了文中多處做了遮蔽,有些地方隱去的內(nèi)容很多。
下面來具體看《背影》中省略了哪些材料。
背 影
朱自清
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此處省略從江蘇省立第八中學辭職,到浙江幾所中學任教的介紹,尤其是省略掉了辭職原因),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此處省略祖母因父親的不爭氣,郁悶而終的介紹),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此處省略因“小妾事件”被上司怪罪并撤職的介紹),正是禍不單行的日子。我從北京到徐州打算跟著父親奔喪回家。到徐州見著父親,看見滿院狼藉的東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當然,還有對父親的荒唐行為的敢怒不敢言)。父親說:“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當然,有對兒子的安慰,還有對自己行為的愧疚。)
回家變賣典質(zhì),父親還了虧空;又借錢辦了喪事。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慘淡,一半為了喪事,一半為了父親賦閑。喪事完畢,父親要到南京謀事,我也要回北京念書,我們便同行。
到南京時,有朋友約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須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車北去。父親因為事忙,本已說定不送我,叫旅館里一個熟識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囑咐茶房,甚是仔細。但他終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頗躊躇了一會(當然,有對兒子的愧疚)。其實我那年已二十歲,北京已來往過兩三次,是沒有什么要緊的了。他躊躇了一會,終于決定還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勸他不必去;他只說:“不要緊,他們?nèi)ゲ缓?!?/p>
我們過了江,進了車站。我買票,他忙著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腳夫行些小費才可過去。他便又忙著和他們講價錢(此處省略對家庭經(jīng)濟窘迫的介紹)。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終于講定了價錢;就送我上車。他給我揀定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我將他給我做的紫毛大衣鋪好座位。他囑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涼。又囑托茶房好好照應(yīng)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當然,還有對父親過去荒唐行為的不滿);他們只認得錢,托他們只是白托!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現(xiàn)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
我說道:“爸爸,你走吧?!彼囃饪戳丝凑f:“我買幾個橘子去(一是為了取悅兒子,二是為了自我安慰)。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蔽铱茨沁呍屡_的柵欄外有幾個賣東西的等著顧客。走到那邊月臺,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干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橘子往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輕松似的(取悅了兒子,安慰了自己)。過一會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我望著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頭看見我,說:“進去吧,里邊沒人。”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近幾年來,父親和我都是東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謀生,獨立支持,做了許多大事。哪知老境卻如此頹唐!他觸目傷懷,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發(fā)之于外;家庭瑣屑便往往觸他之怒。他待我漸漸不同往日。(此處省略父親因為家庭經(jīng)濟情況不佳,加上姨娘的挑撥,和作者的各種沖突)但最近兩年的不見,他終于忘卻我的不好,只是惦記著我,惦記著我的兒子。我北來后,他寫了一信給我,信中說道:“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保ò蜃犹弁?,估計是肩周炎之類的小毛小病,分明是向兒子示弱)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再一次問:“《背影》中的父親好不好?你是不是也希望自己的父親也像朱自清先生的父親那樣?”這次的回答截然相反了。
接著又問,作者寫作時有意說謊欺騙讀者了嗎?學生回答:“沒有?!?/p>
我又問:“那為什么文中的父親是那樣的完美?”
學生回答,作者只是很多地方都進行了“此處省略N字”的處理。
我對學生說,寫作本文時,朱自清的心里滿是對父親的理解、諒解、感念,以及盡快與父親和解的愿望,所以自覺或不自覺地對材料進行過濾、遮蔽、提純,自然而然地進行了“此處省略N字”的處理?!爸旄附拥介_明書店寄贈的《背影》散文集后,即挪坐到小椅上,戴上老花眼鏡,一字一句地誦讀起來,眼中好像猛然間放射出明亮的光彩。”可以看出,父子和解的愿望實現(xiàn)了。
學生總結(jié),向朱自清學到的寫作經(jīng)驗:短短的作文,主題應(yīng)該是單純的,文中的人物不一定要是立體的。寫作時,固然要寫真實的材料,但要帶著純真的情感,對材料進行過濾、遮蔽、提純,進行“此處省略N字”的處理。從而實現(xiàn)“心中有什么,眼里就有什么,筆下就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