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琥
初中學段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學習困難及對策研究
——以江蘇省南通市東方中學為例
■朱 琥
近年來,隨著流動人口子女的入學率穩(wěn)步提高,隨之帶來的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問題,是我國義務教育面臨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具有長期性、復雜性和全局性的特點。由于地區(qū)、語言、社會地位、經濟狀況等的差異,這些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短期內很難接受和適應新的學習生活。江蘇省南通市東方中學作為一所城鄉(xiāng)結合部外來務工子女較多的學校,有40%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
研究人員經過一系列研究發(fā)現,學習困難的學生注意力分配能力上會有些缺陷,與正常學生相比,有明顯偏低的傾向。東方中學目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達到1000人左右,通過調查問卷方式,從家庭作業(yè)、課堂聽講、學業(yè)情況、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等對學困生展開了調研。其中,家庭作業(yè)方面:30.7%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能按時完成作業(yè),42%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基本不能或不能完成作業(yè);課堂聽講方面:接近50%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基本不能或者不能聽懂教師講課的內容,26.4%的學生能集中精力聽課,30.3%的學生基本能集中精力聽課,而43.3%的學生不能集中精力聽課;學業(yè)情況:進入公辦中學時候,有83.8%的學生都處于一般偏差水平,成績都較低。入校后只有一小部分學生較入校前有所進步;學習方法和習慣方面:20.8%的外來務工子女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26.7%的學生有基本的學習方法,53.5%的學生基本沒有什么好的學習方式。在學習習慣方面,只有13.4%的學生向老師提問題,33.8%的學生基本能完成當堂作業(yè),只有4.3%的學生有課前預習的習慣。
多項研究顯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學困與其家庭環(huán)境有密切的關系,家庭教育是個需要高度重視的因素。而部分外來務工子女由于家庭經濟條件較差,沒有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家長更是為了生計而缺少陪伴。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家長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對孩子的學習很多時候也無力指導。
初中生心智各方面尚不完善,仍然需要教師、家長的監(jiān)督。而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在學業(yè)中的努力程度、對事情的堅持、完成任務的毅力等。許多學生學習能力較弱,上課聽不懂,然后放任自我,導致惡性循環(huán),越聽不懂越不會,最后導致學習困難。對初中學生來說,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能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做到有計劃、有目的。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習效率。
教師面對的是學生,應該細心呵護他們極易受到傷害的、極其脆弱的心靈。教師對待學生的態(tài)度,可能直接影響到學生對待學習的興趣。教師的教育方式、方法針對性不夠,教學過程中采用一刀切或齊步走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往往制約了整體的教學水平。因此,如何分層教學,優(yōu)化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有效幫助外來務工子女提高學習成績,繼而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顯得尤為重要。
首先,教師應該創(chuàng)設寬松、平等的學習環(huán)境。努力走進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精神世界,課堂上一個關注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多些理解,多些寬容,與學困生建立平等、友好的關系,讓學困生能真切地感受到老師的關心和愛護,自然他們就會消除自卑的心理,主動親近老師,接受老師的教育。其次,實踐分層教學,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教師要在短時間的課堂教學中提高效率,達到最優(yōu)教學效果。上課可采用分層教學,小組合作。作業(yè)實現分層,評價機制采用多元化的方式,發(fā)現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進步及時給予肯定,提升他們自信心,激發(fā)學習興趣。最后,教師應加強與家長的溝通??梢酝ㄟ^組織家訪,也可以利用新媒體平臺,及時與家長交流和溝通,從而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學校與家庭教育的一致性??梢酝ㄟ^溝通交流讓家長明白,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對孩子改善學困狀態(tài)至關重要。孩子在學習的時候,家長盡量為孩子創(chuàng)設一個安靜的學習空間。最好的教育是陪伴,要注重孩子心理、感情上的陪伴。學校也可以組織一些圓桌式家長會,讓優(yōu)秀家長分享些好的經驗給大家。所有任課教師參與家長會,與家長面對面地交流溝通。使得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困惑能夠及時得到解答。
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學習來講是必不可少的,也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學生一般來自農村,從小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更別提良好的學習方法了,這些都導致他們學習困難。因此,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使學困生走出學習困難的境地。
首先,要教會學生有效的學習方法,很多學困生明明很努力,但收效勝微。原因在于學習方式方法的不準確。因此,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如何制定具體、詳細的學習計劃,如何提前預習,記好筆記,建立錯題集。其次,教會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自主探究、大膽質疑是新課標對學生提出的要求,大多數學困生是沒有問題可提的,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鼓勵學生質疑,或者讓學生把沒聽懂的問題在課堂直接提出,教師或其他同學幫助他們解答,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
江蘇省南通市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作為首批國家級沿海經濟開發(fā)區(qū),吸引了大量的外來務工者,他們?yōu)槟贤ㄊ械慕ㄔO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他們的孩子理應受到更好的教育。作為新市民,應該讓每個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平等的享受優(yōu)質的教育。除了政府一系列的保障制度以外,學校也應通過宣傳,消除大家對他們的排斥心理,營造良好的社會文化氛圍。■
(作者單位:江蘇南通市東方中學)
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5年度課題——“南通開發(fā)區(qū)外來務工子女學困問題及調適策略的研究”,基金編號:B-b/2015/02/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