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向榮 (哈爾濱師范大學)
改革教學方法提高哲學教學的實效性
■ 王向榮 (哈爾濱師范大學)
在教學改革背景下,哲學教學中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與改革顯得更加迫切。哲學學科特點決定了哲學教學的難度相對較大,過于生澀的詞匯,以及抽象的理論,學生很難理解和體會。這就要求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思維,改變教學方法,以此提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保障哲學教學實效性。本文就從改革教學方法的必要性開始分析,繼而提出具體的實施對策。
哲學教學;實效性;教學方法;分析
改革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有效性,是我國教育改革與創(chuàng)新的基本要求。哲學學科同樣也是如此,尤其是素質教育背景下,理論講授與多種教學的整合,已經成為了哲學教學發(fā)展的必然[1]。
在課堂上適當將素質教育與課堂教學內容相結合,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個人素質,確保以思想政治為基礎的教學方法,能夠順利培養(yǎng)出綜合素質全面的人才。關于思想政治的課程教育,首先,需要確保學生了解無產階級世界觀的概念,教師采取“灌輸式”教學模式,確保學生對這種思想有初步的理解和認識,進一步將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進行闡述,由于學生之前對這些思想并沒有概念,因此,教師需要讓學生強行記一些基礎理論性知識;其次,教師需要理解所講述的思想政治內容,融會貫通以后才可以學以致用,為學生講明知識重點和核心內容。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師需要改變教學方法,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確保在講授理論課程內容的同時,讓學生在課堂上就消化所學到的知識,并可以將學到的理論應用到工作崗位上。除此之外,教師不可以高喊教學理念改革的口號,這會進一步抹煞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意義。教師在講授理論內容時,需要以實際生活為例,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印象,另一方面也可以確保學生運用學到的知識,熟練地解決生活中的問題[2]。
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使傳統(tǒng)的哲學課堂注入新的活力和升級,學生的學習興趣會更加高漲,課本中哪些概念和原理,能夠以更加活潑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學生學習的難度會大大降低。另外,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還促進了課堂信息的交流,減少了很多重復性勞動。況且在現(xiàn)有學時下將教材內容全部展開講恐怕難以做到,勉強講完只能是“蜻蜓點水”式的面面俱到。這樣教師覺得沒有發(fā)揮出來,學生聽后也不“解渴”,師生雙方均感乏味。“理論講授與多種形式教學相結合”能夠很好地解決教學中存在的上述矛盾,是貫徹“要精,要管用”原則,優(yōu)化教學內容“精”講多練,提高教學效率與質量的有效方法。
對學生開展的哲學課教學內容十分豐富,但是學校給的課時有限,教師既要避免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又要確保學生掌握理論內容,因此需要科學的對教學內容進行設計,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列寧曾經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就好比一塊整鋼,哲學理論的主要思想內容構成了鋼板中不可分割的每個部分。突破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共存的方式,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認識,既能夠保證這種思想理論的嚴謹性,又能夠清晰地講述理論知識。在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時,需要具有一定的邏輯體系,確保將內在聯(lián)系與邏輯體系相結合,才能進一步彰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價值。為了向學生闡明馬克思主義哲學各個部分之間的關系,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圖形展示的方式,讓學生清晰每個組成部分的概念;其次,教師在對某一章節(jié)進行知識講述的過程中,也可以借鑒圖形進一步描述這個章節(jié)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關系,利用嚴謹的邏輯關系和原理,構成完整的知識框架。學生按照教師指導的方法,快速地了解了哲學思想的重點內容,并順利突破了難點和關鍵點的學習任務。
教材中的重點內容與教學中的重點內容之間具有一定的聯(lián)系,又有本質上的區(qū)別。教學中的重點內容不可以完全脫離教材中的重點,需要對教材的重點知識進行講述,還需要結合生活實際,進一步凸顯教學中的重點理論知識。教師開展具體的教學課程是為了理清學生的學習思路,確保學生順利攻克難點、熱點、疑點問題。提高教學質量,確保學生學到的知識內容具有一定的針對性,讓理論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才能進一步展現(xiàn)理論的功能。由于學生提出的問題具有一定的生活性,因此,教師需要合理地運用教材內容,讓學生既可以理解和掌握規(guī)定的教材內容,又可以進一步提高個人自學能力[3],快速掌握重點內容,避免耗費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尋找學習方法。
據不完全統(tǒng)計,大多數學生都渴望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懂得學習哲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學習與哲學相關的理論知識以后,學生需要進一步聯(lián)系生活實際,確保理論知識能夠更好地對實際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傳統(tǒng)的教學課程只是宏觀的對理論方法進行講述,這雖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學生無法將這種宏觀的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教師需要確保學生了解哲學重點思想的同時,懂得哲學理論的意義和價值。有些學生認為,哲學思想只適合領導學習,而作為學習的個體,不需要掌握深層次的哲學思想,教師需要糾正學生的這一錯誤觀念,確保學生正視個體的存在和需求,以免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比如:學生雖然掌握了物質世界的聯(lián)系和永恒發(fā)展的觀點,但是,無法將這種觀點與實際問題相聯(lián)系,也無法使用正確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問題,因此,教師在講述世界觀和方法論時,需要確保結合學生的實際問題進行講述,才能進一步彰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價值,讓學生利用哲學思想去看待和解決問題。
教師為學生制定一個學習課題,按照學生的興趣和愛好進行討論。具體的操作方法是:首先,教師對學生的興趣和愛好進行搜集,并擬定題目,給予學生一定的準備時間,讓學生認真思考以后,完成發(fā)言提綱的書寫任務;其次,教師在對學生的發(fā)言進行思考的過程中,需要引導和啟發(fā)學生,應用理論知識進行回答;再次,教師為進一步提高學生語言內容的深度,需要適當的提醒學生恰當運用理論知識的關鍵點,才能避免言語的空洞;最后,教師對學生的提問進行總結,并闡明學生的主要觀點,對于學生的不足進行補充。通過開展這種教學模式,既激起了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興趣,又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提高了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了解了學生的想法和觀點[4]。
教師布置一定的寫作任務,讓學生以一定的觀點為基礎,圍繞這個觀點完成寫作任務。教師仔細研究學生的小論文以后,給予正確的批閱和點評,這對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具有重要意義。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指導,完整的評論也可以對學生起到一定的激勵作用。寫小論文,一方面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和運用能力,學生將理論與實際相聯(lián)系,利用文字進行表達,形成清晰的邏輯思維,提高寫作水平,形成正確的解決問題思路。哲學課程的教授過程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學生需要具有一定的理論知識作為基礎,才能進一步彌補應試教育的不足,提高個人能力的同時,增加理論知識的價值。
作為對理論講授知識的重要補充課程,讓學生完成自學任務,可以進一步掌握理論知識內容。教師為學生提供可借鑒和參考的書籍,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完成這些任務,完成閱讀以后,學生寫出讀書報告,然后由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評價。作為受學生歡迎度較高的學習方法,試講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水平,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回答學生的問題主要有兩種形式,第一種是在課堂上對問題進行解答,第二種采用“寫問題”的方式進行回答,此處針對第二種形式進行重要描述。教師對學生的問題進行整理,由于學生通過這種方式進行提問,能夠肆無忌憚地反映真實生活問題,教師合理地運用理論知識,在下節(jié)課時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并不需要親自點名,就能解決問題,是學生學到有價值的理論知識的基礎,進一步增進師生情感,讓學生收獲更多的知識。
為進一步增強師生之間的關系,教師要與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首先,師生之間需要建立平等的關系,才能確保學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其次,教師要實事求是,對于無法回答的問題,要在課下仔細研究,下節(jié)課為學生進行解答,而不是狡辯或詭辯;最后,學生需要清晰的闡明所要提出的問題,大膽地對問題進行想象,才能確保對話更有實質意義[5]。
積極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能夠進一步鍛煉學生的“聽、看、問、寫”的能力。學生對聽到和看到的內容進行總結,然后在課堂上進行提問,書寫實踐報告,對理論知識有清楚的認識,提高對社會實踐的感性認識,進一步彰顯理論的實用價值。教師書寫的實踐報告,需要確保以理論知識為基礎,關注思想性、政治性和理論性問題。同時,書寫實踐報告,還能夠為學生理清學習思路,不同的報考形式都展現(xiàn)了學生的擅長點,教師觀看以后,可以更有針對性的開展教學課程。
[1]楊群,謝傳梅,張子云.提升光學課程教學效果的探索與實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7(01).
[2]史瑞芳.如何在高校教學中科學合理地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J].山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01).
[3]姚虹.現(xiàn)代教學手段在法學課堂上的應用[J].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5(05).
[4]李立春.教學手段實用性的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2(05).
[5]池麗華,伊銘.課程“聯(lián)盟”:教學手段創(chuàng)新探索[J].上海商學院學報,2009(06).
G642
A
1008-2549(2017)05-01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