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開湘
(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田家炳實驗中學 514299)
人教版高中生物學教材分別在“問題探討”和“與生活的聯系” 欄目[1]編排了“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等醫(yī)學知識,本文適當拓展介紹與此相關的知識。
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是由一種獨特的冠狀病毒(病毒外膜有棒狀突起,外形像皇冠)引起的嚴重呼吸道傳染病。這種變異的冠狀病毒傳染性非常強,主要侵染呼吸道細胞、肺細胞和人體其他細胞,患者肺部感染后引起非典型肺炎?;颊叩闹饕Y狀是發(fā)高熱、呼吸急促、頭痛和全身酸痛等[2]。
呼吸道感染絕大部分是由病毒引起的,包括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在日常生活中俗稱感冒,主要病因是由病毒、細菌等入侵上呼吸道引起的。習慣上感冒可分為病毒性感冒和細菌性感冒(如細菌性咽扁桃體炎),病毒性感冒又可分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2]。
2.1 普通感冒 普通感冒是由鼻病毒、冠狀病毒或副流感病毒等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其主要癥狀為鼻塞、打噴嚏、流鼻涕和咳嗽等,一般不出現高熱。普通感冒主要通過飛沫傳播,但流行性不強,大多可自愈或服用普通感冒藥治愈。
2.2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流感病毒主要有甲、乙、丙型,傳染性極強,傳播范圍大。其主要癥狀是高燒、全身酸痛(因病毒不單只侵染呼吸道細胞)、劇烈頭痛和持續(xù)咳嗽等[2]。而變異的甲型流感病毒會引起人禽共患疾病,危害性非常大。例如,H1N1、H5N1、H7N9等病毒。
2.3 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傳播和預防 各種呼吸道感染的疾病主要通過空氣和接觸傳播或患者咳嗽、打噴嚏時經飛沫傳播。預防措施主要是加強鍛煉和增強體質、注意室內通風、注意個人衛(wèi)生和勤洗手、不接觸活禽等。呼吸道感染癥狀嚴重者應及時就診,但不可濫用抗生素(抗生素只能抵抗細菌,對病毒無效,除非明確有細菌感染或有并發(fā)癥)。
3.1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乙肝病毒(HBV)由蛋白質外殼和核心組成,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就是乙肝病毒的外殼蛋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呈陽性,表示肝細胞已感染乙肝病毒,但僅僅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呈陽性而肝功能正常且轉氨酶持續(xù)正常者通常被稱為乙肝病毒攜帶者。
3.2 乙肝“二對半” “乙型肝炎血清免疫學檢查”(俗稱乙肝“二對半”) 是指檢查乙肝病毒感染人體的血清學標記。第一對: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病毒表面抗體(HBsAb)。表面抗體是乙肝病毒入侵后或接種乙肝疫苗后機體免疫細胞所產生的抗體,具有保護肝細胞的作用;第二對: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和乙肝病毒e抗體(HBeAb)。e抗原是核心抗原的亞成分,或是核心抗原裂解后產物,是病毒在體內復制活躍的標志。e抗體是e抗原刺激機體免疫細胞產生的抗體,負責清除病毒,但不能抑制病毒核心DNA的復制;第三對:乙肝病毒核心抗原(HBcAg)和乙肝病毒核心抗體(HBcAb)。由于核心抗原蛋白顆粒不離開肝細胞,血清中就沒有游離的核心抗原,血清檢查只能檢測到核心抗體(HBcAb),所以第三對只能檢測到半對[3]。
3.3 “大小三陽” “大三陽”是指在對乙肝“二對半”的血清檢測中,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體同時陽性,說明病毒在活躍地復制,有較強的傳染性。小三陽是指表面抗原、e抗體、核心抗體同時陽性,說明雖然感染了乙肝病毒,但病毒的復制已由活躍轉為靜止,病情好轉,傳染性低[4]。 “小三陽”通常是由“大三陽”轉變而來,說明人體已產生一定程度的免疫力。
3.4 乙肝病毒的傳播途徑 乙肝病毒主要通過血液傳播,例如,在輸血過程中被感染。乙肝病毒還可以通過接觸患者的唾液、精液、乳汁等進行傳播。例如,夫妻之間的相互傳染和母嬰傳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