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會芳
在語文教學中,很多語文教師常常為文本教學而教學,為寫作訓練而訓練,將二者割裂開來,各自呈現(xiàn)單邊性,結(jié)果花了大量的精力去訓練并培養(yǎng)學生二者的能力,效果均不理想。其實,文本教學不僅僅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理解書面語言的能力,更應將文本中豐富的語言材料、精美絕倫的布局、搖曳多姿的寫作手法貫穿到具體的寫作訓練中,在文本教學中開掘出在不同寫作環(huán)節(jié)中的借鑒價值,為每一位學生提供習作的范本。
北師大版初中語文教材所選的課文,大都是文質(zhì)兼美的文章,從感性到理性,從情感到哲理,從觀察身邊瑣事到對生活的思考,內(nèi)容都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貼近學生的思想,是學生學習模仿寫作的佳作。怎樣在文本教學中滲透寫作訓練,切實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呢?我認為可以從如下方面入手:
一、在文本教學中讓學生學會積累素材
我們城鄉(xiāng)接合部的初中生知識面窄,閱讀量相對較少,涉世不深,心智尚未成熟,看待生活、分析問題比較片面,寫作能力普遍偏低。學生在寫作時要么找不到素材,要么找到題材不知道如何選擇。實際上,學生作文素材沒必要舍近求遠,完全可以回歸課本,積極開發(fā)語文課程資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寫作資源,在文本中巧借素材,為學生寫作提供借鑒和啟發(fā),解決學生寫作中存在的“無米之炊”和“有米難炊”這兩個瓶頸。
在教學《背影》后,我讓學生明白,朱自清先生就是通過父親很平常的背影描寫,表達了父子之間深厚的感情。我讓學生回憶與親人之間的點滴小事,寫出真情實感來,而不是一寫父愛母愛就是雨中送傘,半夜背你上醫(yī)院看病。在我的啟發(fā)下,學生有的寫奶奶剝荔枝,有的寫爺爺?shù)妮p聲嘆息,有的寫父親粗糙皸裂的雙手,有的寫媽媽的嘮叨……文章寫得與以往不同,感情真摯,生動感人。
另外,課文中所表現(xiàn)的生活,塑造的人物形象,也可以作為我們寫作中最好的素材。如表現(xiàn)民族氣節(jié)的有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孟子的“舍生取義”;有闡發(fā)樂觀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描繪了春天萬物蓬勃而旺盛生命力的《春》;還有熱愛科學、追求真理的錢學森、居里夫人等,這些都是我們學生寫作時極好的素材,只要活用巧用,一定能使學生的作文寫得更生動和充實。
二、在文本教學中讓學生學會巧妙構(gòu)思
在初中語文課本中,有許多結(jié)構(gòu)上新穎獨特、構(gòu)思上巧妙靈活、布局謀篇上獨具匠心、表達上靈活精妙的文章,這些文章值得我們將文本教學與寫作訓練進行有效結(jié)合,借助語文的可仿性和可生成性,挖掘教材的隱形功能,把它作為引導學生寫作訓練的范例和著力點,為學生創(chuàng)作提供借鑒和啟發(fā)。
在教學中,我把《阿長與山海經(jīng)》《最后一片葉子》《貓的故事》放在一起學習,讓學生了解欲揚先抑的寫作手法,從情感變化、選材、詳略得當?shù)确矫孢M行了分析,最后進行實戰(zhàn)演習,要求學生運用欲揚先抑的寫作方法,寫一個你所熟悉的人,以“不理解——厭惡——理解——尊重”情感變化為線索寫一篇文章。一位學生寫了她的父親,在工地上打工的一位木訥的父親,開始她一直認為父親因為她是個女孩而不愛她,一次在飯桌上父親皸裂粗糙的手給她拿饅頭,她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反感,父親意識到之后,總是用干凈的筷子給她夾饅頭。后來,一次送她上學走過一段泥濘的道路,父親先走過去,為她留下能下腳的腳印,讓她對父親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感動。
三、在文本教學中讓學生學會錘煉語言
余映潮老師主張:“語文的教學,本質(zhì)上是語言的教學,是語言的學用、品味、賞析的教學。”學生讀了那么多文章,但學生的作文依然語言貧乏陳舊,一說兩腿沉重,必是“像灌了鉛似的”,一說夜色漆黑,必是“伸手不見五指”。語文教材中,名篇佳句比比皆是,只要老師有意識地去引導學生細心揣摩,反復品讀,學生的語言才會有聲有色,生動形象。
有一位學生這樣描寫荷花:點點荷花似有似無,點綴在荷葉間,像一位嬌羞可人的小姑娘。微風吹過,高高的荷葉左右搖擺,不住地向我點頭,甚是好看。我找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帶領(lǐng)他們學習朱自清先生對荷葉的描寫,作者用了一個化靜為動的比喻句——“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這樣既寫出了荷葉的風韻,又寫出了荷葉此刻的動態(tài)美。朱自清先生對荷花這樣描寫: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的開著的,有羞澀的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作者在這里用了兩個擬人句——“有裊娜的開著的,有羞澀的打著朵兒的”,又加了三個比喻,突出了荷花的柔美。通過對比,學生學會從課文中學習語言,使自己的語言不再呆板,而是充滿靈動。
在文本教學中,教師要經(jīng)常這樣挖掘課文中精彩的語句,在多種語言形式中品讀、賞析、體驗,積累更多更好的優(yōu)美語言,并不斷強化學生的使用意識,長此下去,學生便會寫出優(yōu)美的語句來。比如學生這樣寫:陽光溫柔地翻曬著花草樹木,也翻曬著老人們臉上的皺紋……
葉圣陶先生告訴我們:語文教材無非就是一個例子,在語文課堂上,教師不僅要“用教材來教”,還要“用好教材”,對每一篇課文的分析都要關(guān)注到作文的材料積累和寫作技巧,對每一個詞語的鑒賞都關(guān)注到錘煉語言的功力,通過不斷的學習實踐,使寫作訓練擁有源源不斷的活水,進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作者單位:河南省許昌市東城區(qū)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