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素質教育的逐漸深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進和提高,但與此同時,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也客觀存在著些許弊端。在平時的教學中,許多教師過分注重語文知識的灌輸,忽略了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任務。因此,筆者認為,應該加強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真正實現(xiàn)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的教學目的。
一、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所實施的策略
若想讓學生提高自己的學習積極性,首先就應該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只有這樣,學生才會主動地去思考和探索。語文課堂教學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語文學習積極性,方法頗多。
1.課堂導入激趣。
課堂導入激趣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小學生好奇心強,教師完全可以在教學備課時,不妨在課堂導入這一環(huán)節(jié)花些心思,在課堂的一開始就抓住學生心理,從而讓學生帶著積極向上的情緒來學習語文知識,這樣會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導入激趣的方法很多,比如“設疑激趣”、“猜謎語激趣”,“講故事激趣”,“圖畫式激趣”等等,都會起到很好的課堂教學效果。但值得教師注意的是,方法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據所學課文來選擇合適的激趣方式。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桂林山水》這一課時,我是這樣導入的:“同學們喜歡旅游嗎?你都到過哪些地方呢?”學生們一聽這么有趣的話題,馬上就七嘴八舌地開始議論起來……這時我看準時機:“今天老師就帶你們去一個美麗的風景區(qū),那里的山美、水美,領略之后定讓你流連忘返……”這樣就緊緊抓住了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2.聯(lián)系生活實際法。
語文離不開生活,生活處處有語文。有經驗的教師在上語文課時,常常會有效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這樣,在很大程度上會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有效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例如一次上課時,天氣炎熱,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我靈機一動,讓學生列舉能降溫的食物和方法,學生一下子興奮起來,接著便讓學生找出形容夏季的成語,烈日炎炎,烈日當空,綠樹成蔭……幾分鐘的工夫學生早已經忘記了炎熱,課堂氣氛一下子就調動起來了。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又有效地鍛煉了他們的表達能力,何樂而不為呢?
從平時的教學實踐中不難看出,學生一旦有了積極性,學生在上課過程中就能自覺地投入學習,并且開始主動思考問題,積極參加課堂小組的討論與探究,對所學知識能夠很好地掌握和運用。
二、課堂教學中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策略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因為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發(fā)展意識,真正讓學生產生學習動機,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探索精神。再有就是在教學過程中,一旦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起來了,學生就會愿意學,喜歡學、主動學。那么,怎樣才能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呢?
第一、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學過程中,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可以喚起學生良好的求知欲望。例如教師可以和學生做朋友,用親切、真誠的語言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氛圍,這樣學生就會和老師積極配合,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學生的主人翁意識越強,其學習參與意識也就越強,就會克服種種學習困難和阻力,去實現(xiàn),去完成學習目標。
第二,教師要讓學生動手實踐。要讓學生成為教學過程的主體,教師就要對學生放手。不能是教師一味地講解,讓學生學的枯燥乏味,心情不愉快,這樣學生即使掌握了所學知識,也很難以靈活運用。每學一新課時,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例如,該課的生字,教師就應要求學生自己借助工具書來自行解決,并且為他們提出要求,看看誰查的快,誰讀的準……這樣在良性的競爭下,學生們就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老師所布置的任務,有時在查字典的過程中,還可以學會好多新詞語呢!
當然,除了這兩種方法之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不同形式的學習,或結合小組討論,或對默寫的生字互相批改,或讓學生把所學課文改編成故事或短劇等新穎的方式……來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有著極強的藝術性,教師須以先進的教學理論作指導,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方式,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且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根據小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施之以相應的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和積極性,這樣進一步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會成為現(xiàn)實。
李慶敏,河北石家莊市藁城區(qū)崗上鎮(zhèn)莊河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