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力
父母的一言一行,無論美丑善惡,孩子都會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學在身上。孩子是個超級模仿者,有著很高的復制能力,而且是個忠誠的學習者。如果有一天你發(fā)現(xiàn)孩子有了壞脾氣和壞性格,請先自我反省,是不是自己有哪些精神垃圾無形之中感染了孩子?因為孩子的壞脾氣和壞性格與其說是從父母那里“傳”來的,不如說是從父母那里學來的。
永遠不要啰唆
1.保持冷靜和理智。很多父母對孩子不滿意時就嘮叨個沒完,其實孩子非常討厭嘮叨。作為父母,任何時候都要保持冷靜和理智。如果實在控制不了自己想嘮叨的欲望,就替孩子想想,他需要的是民主、開明的父母,而不是嘮叨的話筒。
2.重視身體語言。父母對孩子的關愛與信任、重視與賞識,很多時候并不需要用語言來表達。一個微笑、一個眼神、一個親吻、一個手勢,都可以對孩子傳達情感,而且比語言更有效。
3.以平常心對待孩子。有些父母常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不管孩子是否愿意,也不管孩子有沒有能力做到。一旦孩子不愿意做或做不到時,父母就會舊病復發(fā),嘮叨個沒完。俗話說“條條道路通羅馬”,父母又何必為難孩子呢?
4.轉移注意力。父母可以把注意力從孩子身上轉移到其他事情上,找一些有趣的事情做,也可以去朋友家聊聊天,或者把想說的話寫在日記里。特別是在心情不好的時候,別訓斥孩子,可以到另一個房間平復一下心情。
每一個父母都希望孩子成功,與其令人生厭地嘮叨,不如動點腦子,換一種讓孩子樂于接受的方式。
遠離粗俗語言
父母要做到談吐文明,說話時應注意以下三點:
1.說話要講場合。也就是說子女在與不在,說什么與不說什么要有區(qū)別。當別人談論不好的話題時,若有孩子在場,要“顧左右而言他”,將話題轉移。
2.說話要講質量。要使用優(yōu)美、真誠的語言,言為心聲,要想語言好,就得規(guī)范人品。謙虛的人,不會說那些“一口氣把太陽吹滅”的話;樸實的人,不會說無邊無際的話;正派的人,不會說虛假、骯臟和不負責任的話。說話的質量,要靠不斷地學習、錘煉得來。除了剔除語言中的不潔部分,家長還要吸收有用的語言,使自己的談吐準確、生動、委婉,具有啟發(fā)、誘導性和可接受性。
3.說話要風趣。父母同子女交流、給子女幫助,談話是不可少的。說話人幽默、風趣,聽話人才能做出積極的反應。
家長應充分認識到環(huán)境對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性。雖然我們很難改變社會大環(huán)境,但完全可以為孩子營造一個文明的家庭小環(huán)境。
不要遷怒于孩子
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每個人的壓力都不小,宣泄不良情緒時,孩子不應成為父母的出氣筒。那樣做,只會讓孩子的情緒也受到不良影響。所以,當父母在工作、生活中感到不如意時,記得找一個合適的方法排解,別讓孩子成為無辜的犧牲品。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墒菫榱瞬蛔尯⒆恿粝滦睦黻幱埃改副仨殞W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為人處世要公正
父母無論何時都要給孩子做一個公正的榜樣,這也是一個正直善良的人的處世之道:無論什么時候,都要有原則,有公正的立場。當孩子犯錯時,不要讓他推卸責任,要求他對自己的言行負責。不論孩子有什么過失,只要他具備承擔責任的能力,就讓他去勇敢面對。
不要動不動就歇斯底里
家長失控的怒火會影響管教孩子的效果。如果總是大喊大叫,孩子會從恐懼到厭煩最后到無動于衷。他會將你的話當耳邊風,這樣不管你是批評還是表揚,他都聽不進去。
家長要學會控制情緒,不要動不動就歇斯底里,要冷靜地對孩子進行管教,允許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出錯,要循循善誘,逐步闡明錯誤帶來的危害,讓孩子感到你的教導是客觀公正的,而他也愿意真心接受。
不要讓孩子絕對服從
教育專家一針見血地指出:“過高期望,帶來孩子的無望;過度保護,帶來孩子的無能;過分溺愛,帶來孩子的無情;過多干涉,帶來孩子的無奈;過多指責,帶來孩子的無措?!痹谔岢刭|教育的今天,中國家長必須警醒,不要再以“溺愛教育”和“絕對服從教育”為主要教育方式了。為讓孩子擁有美好明天,家長要把原本屬于孩子的自由與責任還給他!
父母在為愛傾盡心力、奔波忙碌時,請暫停腳步,思考一下:什么樣的愛才是對子女真正的愛。時代在發(fā)展,社會在變遷,難道必須扭曲孩子青春的枝條,讓他絕對服從,才算對他的人生有所交代,才是真正的愛嗎?
父母需要記?。簮?,從來不是絕對服從。
收斂壞習慣
每個成年人都有這樣那樣的心理隱憂,有了隱憂不可怕,主要看你怎么做。比如,怕別人看不起自己,不是積極改變、尋找成功的途徑,而是用自暴自棄和拉攏朋友來掩蓋內心的自卑與不安。孩子會跟著父母學會這些惡習,更糟糕的是,孩子會有同樣的心理。一旦孩子有了不健康的心理,他的成長將負載沉重的壓力。
所以,父母無論出于什么原因,都請收斂壞習慣,身體力行地為孩子做一個好榜樣,讓孩子從你良好的言談舉止中獲得心靈的營養(yǎng),以及更好的精神扶助。
別在孩子面前說三道四
家長不要在孩子面前議論他人的是非,更不要議論老師的是非。“人非圣賢,孰能無過”,老師也一樣,有時候不免工作有疏忽。家長切不可當著孩子的面,發(fā)泄對老師的不滿。缺乏辨別能力的孩子聽了,會對學校的工作產(chǎn)生懷疑,繼而難以接受老師的教育。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睂χ行W生來說尤其如此。首先,家長應以理解的態(tài)度對待老師,為孩子樹立一個尊師重教的好榜樣;其次,要給孩子講尊師重教的道理,說服孩子消除對立情緒;再次,對老師的缺點進行客觀分析,找機會以合適的方式跟老師交換意見。也可以帶著孩子主動找老師,跟老師一起討論教育問題,要求孩子支持老師的工作。一旦師生之間的隔閡消除,孩子自然能克制自己的行為,越來越遵守課堂紀律。
孩子喜歡模仿,而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被孩子看到眼里,所以父母必須以身作則,不要在孩子面前隨便議論別人,涉及是非問題,要認真地給孩子講清道理,讓他明白對在哪里,錯在哪里,不要含糊其辭。
灰色情緒會傳染
確實,生活中有很多不如意、不公正的地方,但大家還是努力想把這個社會變得更好。如果經(jīng)常在孩子面前抱怨社會,表面上看似乎沒什么,但抱怨會漸漸植入孩子內心,久而久之,對孩子的性格、心智等造成巨大影響。孩子會對未來失去信心,性格會變得軟弱,不敢承擔。潛移默化中,他也會處處抱怨,先抱怨同學、朋友、老師,漸漸是兄弟姐妹,到后來是父母、社會,形成惡性循環(huán),這對他的未來成長非常不利。
對父母來說,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身上出現(xiàn)了某種自己具有的消極心態(tài),一定要重視起來。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心態(tài)消極的父母應該重新塑造人格,使自己具備達觀的人生態(tài)度。如果無法做到,應找心理醫(yī)生進行咨詢,調整心態(tài),為孩子做好的榜樣,這樣才能幫助孩子塑造優(yōu)秀人格。
有幽默感的父母不會鉆牛角尖,凡事留有余地,能使孩子看清事情的多面性,并且有改過自新的勇氣,因為他知道父母會給他機會。這樣的父母是極受孩子歡迎的,他能夠從父母對待生活的輕松態(tài)度中明白,原來生活是這么美好,他的生活也會因此充滿了歡樂。為了孩子,請父母停止抱怨,用更陽光的心態(tài)去面對人生吧。
批評別像機關槍
要想讓孩子樂于接受批評,父母就需要及時改正錯誤,不要批評起來像機關槍,甚至“老賬新賬”一起算。這樣做,往往什么“賬”也算不清。
儀表很重要
整潔的儀容是一種禮貌。歌德說:“一個人的禮貌,是一面照出他肖像的鏡子。”只有有禮貌的父母,才能培養(yǎng)出有禮貌的孩子、受人歡迎的孩子。
禮貌是一個抽象概念,需要每位父母在養(yǎng)兒育女的生活體驗中,將禮貌化作生活中的點滴。為人父母者,可以穿著不高檔,但一定要整潔清爽;可以沒有高學歷,但一定要談吐文明,胸懷坦蕩。只有如此,你才能培養(yǎng)出一個知道尊重他人,同時也被他人尊重的孩子。
要有勇氣承認錯誤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父母也有這樣那樣的缺點。父母有了缺點,不要極力掩蓋,要有在孩子面前承認的勇氣。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受到了自己的不良影響,要和孩子一起改正錯誤。
“犯錯誤是最好的學習方式”,誰都會犯錯,包括父母。父母要放下架子,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改正,一起成長,讓孩子在犯錯改錯中成長為好孩子,自己在犯錯改錯中成長為好父母。
【編輯: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