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紅英
(四川省達州市通川區(qū)第四小學校,四川達州 635000)
開啟語文教學情境探究的多元隨機對話
侯紅英
(四川省達州市通川區(qū)第四小學校,四川達州 635000)
經(jīng)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內(nèi)容整合的信息化教學設計而開發(fā)的多媒體和網(wǎng)絡課件,常常是創(chuàng)設“趣、新、奇、疑”等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營造愉悅、接納、融洽的環(huán)境氛圍,多媒體借助豐富的教學內(nèi)容,提供與情境、與課文、與教師、與伙伴隨機對話的時空。
小學教育;語文教學;情境對話;作文研究
通過多媒體設置各種情境活動教學的具體流程為:科學利用情境—自主對話探究—互動對話交流—評價展示延伸。根據(jù)學生年段、教學內(nèi)容和要求的不同,對話形式亦可以多姿多彩。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生活閱歷較少,在情境空間設想方面比較欠缺,如果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直接讓學生自己去構思一種情境去做學習或者對話的話,不但不能起到拓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作用,反倒有一點拔苗助長的感覺。所以正確的,以學生能盡快理解的,并具有一定帶入感的情境影像可以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引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利用多媒體課件呈現(xiàn)生動形象、聲情并茂的識字情境與生活體驗導向對話識字,讓學生在情境觀察、感知、體驗、探究的對話中識字,改變識字枯燥、缺乏情趣、不注重體驗識字過程,單調(diào)的“讀、認、寫”和機械記憶的傾向,使識字活動成為探究發(fā)現(xiàn)活動,有情有趣、有滋有味、有感有觸。學生不僅能夠通過對情境的自主觀察與感知,對字詞情境、讀音、字形結構相互轉換的探究和多維思考體驗的對話,認識和鞏固新詞,而且還能豐富生活經(jīng)驗和情感體驗。
例如,一位教師教學一年級上冊《識字五》,其中有這樣一個片斷。多媒體課件情境:一望無際的大海,海鷗在蔚藍的天空中飛翔;金色的沙灘上,孩子們在拾貝殼、捉小魚;海水沖擊礁石濺起朵朵浪花;不遠處人們在收獲珍珠,一排排椰子樹迎著海風……沒有見過大海的學生目不轉睛,不時發(fā)出驚訝之聲,充滿了興趣與興奮,盡情地觀察感知。當學生說出自己喜歡的景物時,教師進行點擊就跳出相應詞語:海鷗、貝殼、珍珠、浪花、椰子樹……點擊的詞語同時顯示出拼讀、朗讀、字形結構……接著,學生像沙灘上玩“拾貝殼”“捉小魚”的孩子一樣讀詞識字。學生讀準一新詞,寫有該詞的貝殼就跳進竹簍,比比誰拾得多;“捉小魚”是比認詞速度,慢了就消失了。學生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小學低年級學生社會生活經(jīng)驗少,口語交際課堂上往往無話可說,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適宜的口語交際情境,引導學生感受體驗,既給學生提供了口語交際的材料,又激發(fā)了學生的交際興趣,促發(fā)學生有話可說,愿說,樂說,不說不快。
例如,一堂二年級口語交際課上,教師利用多媒體出示動畫:小動物們正奔向森林里的空地開交誼會。一只小松鼠跳到樹上說:“歡迎大家的到來!我叫松松,住在林子深處的樹洞里,希望我漂亮的尾巴會給你們帶來好心情。愿和我交朋友嗎?”小猴也跳起來說:“我叫皮皮,有點小頑皮,也是來和大家交朋友的?!薄攲W生看得正入神時,教師問:“小朋友們樂意與它們交朋友嗎?”大家異口同聲地喊“樂意”。教師說:“那就趕快把自己介紹給小動物們吧。”同學們高高地舉起小手,躍躍欲試。當幾個學生自我介紹后,教師說:“我們不但要和小動物們成為好朋友,全班同學也要成為好朋友?!苯又昂笈潘娜讼嗷ソ榻B,最后各推選一名同學向全班介紹,收到了很好的口語交際效果。學生都學會了主動熱情地抓住自己的特點,把姓名、優(yōu)點、缺點和特長介紹給自己的同伴。學生在自我介紹的同時,看到其他同學所有的目光都投向自己的時候,可以很好地培養(yǎng)其自我價值的體現(xiàn),讓學生在學習的同時也將自己推向了成長。
三人行必有我?guī)?,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他們要無數(shù)次地做自我介紹,將自己展現(xiàn)在不同的人面前,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做朋友。這堂課可以說對學生以后的性格成長上都有很大的幫助。
閱讀學習研究中,我們利用開發(fā)的多媒體課件和網(wǎng)絡課件創(chuàng)設的情境導入,激發(fā)學生閱讀探究的主動精神,借助適時的媒體情境交替展示、語言誘發(fā)、質疑促進、深究引探等辦法,把超文本的情境對話閱讀與課文文本對話閱讀有機結合起來,把獨立自主對話與多方互動對話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初讀感知,掃清閱讀障礙的表意感受;深讀探究,質疑文中問題的內(nèi)涵詮釋;精讀研讀,互動對話交流的綜合探討;品讀悟情,放飛情思的求新求異學習;自評互評,拓展延伸的遷移領悟,從而獲得了理想的課堂探究閱讀對話效果。
在《威尼斯的小艇》一課的學習中,學生通過對教師從多渠道收集的信息資源開發(fā)的《水上城市——威尼斯》課件情境的感知和對課文的初讀,自然地融入了具有鮮明特色的異國風光、自然和人文景觀的情境中,興致勃勃地展開了深入閱讀對話,質疑提出了“在如此豐富美妙的景物中,為什么作品只選擇‘小艇’來寫?”“抓住了小艇的哪些特點來寫?”“小艇與威尼斯有什么關系?”“船夫高超的駕駛技術作者是如何具體描述的?”“有哪些語句寫得生動、形象、優(yōu)美?”等問題進行自主閱讀的對話探究。在學生與情境和課文交替對話閱讀,層層推進精讀、研讀、品讀,會話討論和比較分析的過程中,較好掌握了奇特別致的小艇和威尼斯的密切關系,以及如何抓住事物特點描述的方法,受到了心靈和人格陶冶。
作文教學研究中,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圖像、自然景色、人物事件、生活場景或活動過程,引導學生觀察、感知、感受、發(fā)現(xiàn)、思考,豐富生活經(jīng)歷和經(jīng)驗,觸發(fā)學生看圖講述,或觀察寫話,或真情書寫我見、我聞、我做、我思、我感。在利用信息化環(huán)境和資源進行作文教學中,總結形成了“情境引趣、激情激思、互動啟迪、點撥作文”的教學方法和“情境對話、感受交流、真情構思、試寫評改”的作文學習方法,較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的童真童趣,點燃了學生主動作文的熱情和自信,促進了學生對生活的感受、體驗和認識,豐富了生活經(jīng)驗,開掘了學生作文的靈感、靈性和靈氣,使學生獲得快樂作文的享受。
一次作文教學中,教師先播放了拍攝的錄像片斷:放學路上,大風呼呼刮著,大雨嘩啦啦地下個不停。玲玲媽媽用力地撐著雨傘,遮在玲玲的頭頂上,艱難地在大雨中大步急走。她身上的衣服全被雨水淋得濕透了,她也全然不顧。這時,看見玲玲把雨傘推向了媽媽,媽媽馬上又推向了玲玲,玲玲又把雨傘推給媽媽……媽媽深情地把玲玲緊緊地抱在懷里,雙眼露出點點淚花……由此,引導同學們用自己的眼光去觀察。由于玲玲是大家熟悉的同學,不少同學也熟悉玲玲媽媽,對于發(fā)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情,孩子們很有興趣,觀看的注意力很集中。緊接著,孩子們相互交流了自己的感受和感悟,探討了“如何描述風、雨和場景”“媽媽在風雨中的神態(tài)、表情、動作有哪些”“玲玲有些什么表現(xiàn)”“這段錄像反映了什么”等問題。然后,自擬題目構思進行作文。這種情境對話體驗觸發(fā)的作文,絕大部分同學表述要素齊全,表達清楚,寫得生動,很有感情。
相比較于其他幾種情境的設立來說,社會調(diào)查情境的創(chuàng)設是比較復雜的,但是其情境創(chuàng)設的效果要比其他幾種要明顯得多,因為學生只有在自己親身經(jīng)歷過之后才會對情感和生活的感受更加清晰,同時更能夠激發(fā)學生內(nèi)心對于“真、善、美”的珍惜。這種讓學生走出課堂課本思維的定勢,開放性地去挖掘生活周圍的素材,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出學生對于課本內(nèi)容的好奇和興趣。
例如在講到《窮人》這一節(jié)課的時候,教師提前五天讓學生注意觀察和研究自己身邊的窮人,收集和考察他們的主要經(jīng)濟來源以及生活方式,以詢問的形式了解他們對于生活現(xiàn)狀的態(tài)度,然后將問題集中起來,在課堂上統(tǒng)一討論。真正上這節(jié)課的時候,教師提出問題:“五天前我讓你們注意觀察生活周邊的窮人,都有什么收獲沒有?”面對這個問題,同學們都表現(xiàn)出異常熱情的態(tài)度,首先舉手的一位學生說道:“老師,我們胡同里一直收廢品的那個張爺爺,通過聊天詢問得知,他家是農(nóng)村的,因為年齡太大,也缺乏勞動技能,所以靠收廢品維持生計,家中老伴常年有慢性病,生活很窘迫?!绷硗庖粋€王同學說道:“老師,在我們小區(qū)有一家賣菜的兩口子,平時穿得看起來就很窮,每天早上5點多就去批發(fā)市場進貨,然后整理回來趕早市賣菜,晚上收攤也都八點多了,中午忙的時候常常吃不上飯。即使是這樣,他們在2008年汶川地震時還捐了2000元人民幣給災區(qū)的孩子?!睆埢劬晖瑢W搶答道:“天橋上要錢的那個男的,每天說是能要到一百多,要到錢就去下館子,而且四肢健全,我上次還給了他5元錢,現(xiàn)在想想都后悔?!?/p>
看到還有很多學生在舉手,老師就適當?shù)赝掳戳税词终f:“同學們,我知道大家在這五天時間里對自己身邊窮人的生活都有所了解了。這節(jié)課我們要講的課文也是《窮人》,讓我們來通過課本學習,并和自己身邊窮人的現(xiàn)狀做一比較,看看什么樣的人是窮人,他們?yōu)槭裁催@么窮?”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快速地將課本翻到了這一課。實踐證明,這節(jié)課大家都用心聽了,也對于貧窮的原因有所了解,完美達成了課堂教育的目的。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注意以學生這個年齡段特有的屬性為基本出發(fā)點,在引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視頻、電影電視劇影像的播放,或者簡單的圖片材料通過幻燈片播放、社會調(diào)查研究等方式,營造虛擬的生活情境,讓學生走進社會,了解社會,對社會有深入體驗之后再來體驗課文,進而使課文內(nèi)容生活化、情境化,讓學生感覺到其實書本和生活是緊密相連的,而不是和生活脫節(jié)的,只有注意仔細觀察自己生活的周圍,就可以看到書本中所描繪的種種。各種情境模式的搭設,都能有效地引導學生愛上學習,愛上上課,真正做到開開心心上學來,滿滿意意回家去。
[1] 高霞.淺談新課程下小學語文教學創(chuàng)新[J].學問 現(xiàn)代教學研究,2011(4).
[2] 馮衛(wèi)東.情境教學操作全手冊[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0.
[3] 陳潔.素質教育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創(chuàng)新[J].新課程:小學版,2010(05).
侯紅英,1968年4月生,女,四川達州人,本科學歷,主要從事小學教育教學研究,中小學副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