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zhí)鸱f 李佳
摘要:成都大熊貓基地作為成都市內就可以近距離和國寶熊貓接觸的旅游景點,一直是外地游客來蓉旅游的熱門之地,為此,從旅游美學的角度來闡述熊貓旅游基地中的美學元素,讓游客能夠在觀賞游覽的同時獲得更好的旅游體驗。
關鍵詞:大熊貓基地;審美心理;美學元素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17.040
1引言
旅游作為一種具有較強綜合性和審美實踐性的社會文化實踐行為,在歷史中不斷地發(fā)展,從物質性到休閑性,從小眾游到大眾游,從國內游到出境游……,旅游,無處不在。葉朗先生(1998)在國內較早地提出:“旅游,從本質上說,是一種審美活動。離開審美,還談什么旅游?……旅游活動就是審美活動?!蓖蹩缕较壬?002)也認為:“旅游是一項集自然美、藝術美和社會生活美之大成的綜合性審美實踐活動?!睆穆糜握叩慕嵌葋碚f的話,旅游不僅僅是一種經濟活動,而是一種讓旅游者放松身心的自由活動,換句話說,旅游體現了生命對自由的渴望,對美的渴望,對精神需求文化的渴望,旅游成為了一種審美活動。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位于成都市北郊,距市區(qū)僅10余公里,交通便利,具有開展大熊貓?zhí)厣糜蔚莫毺氐乩韮?yōu)勢,一直是外地游客來蓉旅游的熱門之地。遂本文選取成都大熊貓基地作為樣本對象,從旅游美學的角度來發(fā)現和挖掘熊貓旅游基地中的美學元素,讓游客能夠在觀賞游覽的同時獲得更好的旅游體驗。
2成都大熊貓基地中旅游審美心理
2.1旅游審美意識
在現今的社會工作中,由于人們工作環(huán)境日益規(guī)范化,固定化,局限在一個相對狹窄的空間中。人們解脫這種束縛,外出休閑、散心的意識日益強烈,于是人們便通過旅游活動來得到補償,開始在眾多的旅游地中進行選擇,每個人的旅游偏好不同,所選擇的旅游地也就不同,由此,審美意識開始逐漸萌芽。
將熊貓基地作為旅游地的人則是對旅游基地有一定的了解,旅游者從不同渠道了解熊貓旅游基地。線上,熊貓基地與各個旅游網站合作,通過官方微博等方式宣傳熊貓基地,線下,熊貓基地與各旅行社聯合,推出成都一日游,深度游……通過這些方式,人們慢慢熟知熊貓旅游基地,產生了旅游的意識。旅游意識萌發(fā)在旅游審美之前,有了旅游意識才開始會有旅游審美,而旅游審美則是基于熊貓旅游基地的實地參觀中。
2.2旅游審美動機
一般來說,我們將旅游審美動機分為自然型審美動機,其指向是指自然美;藝術型審美動機,以欣賞藝術作品作為旅游目的;社會型審美動機,以審美的眼光觀察、體驗旅游地社會的制度、結構、人情、倫理、道德、民風與生活方式;飲食型審美動機,追求美食的動機。熊貓基地不僅僅有可愛的大熊貓,也有諸如天鵝、松鼠、孔雀等其他動物,同時還有清澈的天鵝湖,美麗的玫瑰園等等。去往熊貓基地中的旅游者,大部分的旅游動機都是偏向于社會型審美動機,他們不是為了追求美食而去,也不是為了欣賞自然風光,而是為了目睹四川獨有的國寶熊貓,進而體味四川獨有的魅力。
2.3旅游審美理想
旅游者未到旅游目的地之前前,對于旅游地總有一個期待值,當期待達到最高時,旅游的愉悅感和美感也將得到大大的滿足。熊貓基地被譽為“中外游客與國寶親密接觸的最佳旅游目的地”,與大熊貓親密接觸是熊貓基地最大的旅游特色和亮點。在仿生運動場,游客可近距離觀看不同年齡段的大熊貓的生活狀態(tài),看大熊貓或臥或坐,或飲或嬉,或進或出的嬉戲畫面;在大熊貓產房,可零距離欣賞大熊貓母親哺育幼仔的生動場景,有時游客還可以參加特殊的體驗項目——哺乳小熊貓,讓游客產生極大地愉悅感,其次,熊貓基地不僅僅只有大熊貓,還有黑頸鶴、白鸛和白天鵝、黑天鵝、雁、鴛鴦及孔雀等動物,滿足游客對不同動物的觀賞心,能很好的符合心理預期。
3熊貓基地中的美學元素
3.1整體布局的旅游審美
3.1.1建筑的美
建筑,不僅體現了熊貓旅游基地得內涵文化,也是傳承熊貓旅游基地的歷史最富有沖擊力的直觀形象代表,因此欣賞熊貓旅游基地的建筑從而獲取美的體驗是旅游者在熊貓基地旅游的重點之一。熊貓基地的門口首先是簡約的現代風,橙色線條和白色不規(guī)則圓木組成,組合成一個卡通版的熊貓,單從外形上看就抓住了小朋友的目光,走近熊貓基地,便有一種“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瀝青路順著大門分出了兩條道路,無論旅游者選擇哪一條路,都會見到不同的建筑,熊貓基地都是現代建筑,磚石堆砌,采取與基本結構體系無關的建筑內部空間分隔法,每一個立體的建筑都代表著一種獨立的旅游審美,配合其中的動物,與周圍景點相得益彰。中國在古典建筑方面一直是以木結構為基礎,然而在熊貓基地上,卻采用了鋼筋混凝土,凸顯了建筑的門窗,屋頂等部位,這種結構不僅在安全性能上得到大大的保障,而且讓人在它面前體會了一種寬廣的情懷,很好的突出了整個建筑的正面形象。其次,園區(qū)內的各種動物棲息館或是熊貓別墅都是采用木質結構為主,滲透著中國的古典園林造園藝術之感,造型質樸大方,線條簡單流暢,掩映在郁郁蔥蔥的植物之中,使環(huán)境與建筑融為一體,呈現出人與動物、環(huán)境和諧相處的美好畫面。
3.1.2園林的美
中國每個園林對花木的選擇標準都是差不多的,一是講究形態(tài)的美,比如說樹的形態(tài)、樹枝的卷曲程度、樹葉的伸展程度,都是對樹木的自然之美的要求;二講究顏色搭配,每棵樹,每朵花,每根草都要與周圍環(huán)境相襯,如紅色的花朵,綠色的樹葉等等;三是要講究香味的散發(fā),要求自然淡雅和清幽。最好四季常綠,時時飄香。自然,熊貓基地對園林的審美也是如此。它的園林以人造林為主體,通過刻意的修剪成各種形狀,整齊的排列在建筑外圍,更加凸顯出生命與活力,給寧靜的建筑帶去一份生機與活潑,同時熊貓基地里也種植各種鮮花,它是突破一層不變的綠色植物的起頭軍,給整個熊貓基地帶來繽紛色彩,一片片綠色中冒出朵朵色彩各異的鮮花,在綠蔭中的若隱若現,給旅游者帶來無盡的遐想,遠觀看其色,近觀嗅其香,產生“猶抱琵琶半遮面”的錯覺。
3.2獨立景點的美
3.2.1熊貓活動場
作為熊貓基地里一個最重要的獨立景點,熊貓活動場采用假山與樹林相互堆砌,將天然的植物放進人工修建的木架里,完全模擬大熊貓野外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造園手法,建有湖池、溪流,觀賞植物林帶、草坪等,栽種竹林和植物林,建有多處模擬自然獸穴,配合山石、洞穴、樹穴等,將自然的山野風光與優(yōu)美的人工景觀巧妙地融為一體,使環(huán)境更接近自然,得以讓熊貓能夠在人工養(yǎng)殖的環(huán)境中得到自然環(huán)境的活動養(yǎng)地,.在熊貓活動場地里還有大熊貓最愛吃的竹子,更加滿足了野生大熊貓的生存環(huán)境,且在熊貓活動場地里,并不像傳統(tǒng)的觀賞景區(qū)那樣用高高的圍墻圍住所要觀賞的動物,而是在游客和動物之間設置一道人工溝渠,這樣既避免了游客的投食和觸摸對動物造成的傷害,也同時保證了游客的人身財產安全,熊貓活動場開放、寬敞的觀賞臺,呈現出多個清晰、不同的觀賞角度,游客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國寶可愛的睡姿,吃態(tài),極大地滿足了游客的旅游心理。
3.2.2天鵝湖
黑格爾說過“美是形象的顯現”。形象美是自然景觀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征,自然、本真、純粹也正是自然美的表現形式。形象美的特征十分豐富,雄、秀、奇、險、幽,那么熊貓基地內的天鵝湖所呈現的秀美無疑是最符合它的形象特征,白白的天鵝,五彩的金魚,綠綠的水草,漂浮的蘆葦,一切的一切在這個湖里和諧相處,構成一幅如詩般的畫卷。柔和、秀麗、優(yōu)美,給人一種甜美、安逸、舒適的審美享受。觀賞天鵝湖時,總能讓人心境平和,情趣得到安慰。春天,樹梢上細碎的陽光打在岸邊的小草,小花上,給以一種視覺上美的享受,旁邊的玫瑰園也給天鵝湖增色不少;夏天天鵝湖四周綠樹成蔭,繁花似錦,湖中的倒影也別有一番姿態(tài);秋天,一陣微風吹過,蘆葦蕩漾,無論晴雨,總有自己的韻味;冬天,萬物枯萎,唯有魚翔淺底,也自成一道風景。色彩的變化無疑是天鵝湖中最動人、最富有生機的形象;絢麗的色彩能帶給旅游者快樂和幸福,也能帶來一種賞心悅目的美感,令人精神為之一振。
參考文獻
[1]葉朗.旅游離不開美學[N].中國旅游報,19980120.
[2]王柯平.旅游美學新編[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1516.
[3]莊志民.旅游美學的基本內涵及其理論框架[J].桂林旅游高等??茖W校學報,1999,(12).
[4]唐超.關于旅游美學的幾點思考[J].財貿研究,2001,12(2):4547.
[5]陳昌茂.基于旅游美學視域的旅游活動結構與類型分析[J].貴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7(6):11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