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晴明
宮廷名肴蟠龍菜的由來
文/晴明
湖北省鐘祥縣的“蟠龍菜”,是我國明朝的宮廷菜,也叫“皇家菜”,也是列入《中國菜譜》的名肴之一。
蟠龍菜色美味鮮,香嫩可口,油而不膩,蒸、炸、溜、炒、燴,不同的烹調(diào)方法,具有不同的特色。關(guān)于蟠龍菜的由來,鄉(xiāng)人有很多種傳說。
相傳明武宗死時,怕他的親王世子為爭皇位亂了朝政,便留下遺詔:“不管哪個親王世子,先進京的為君,后進京者為臣。”
當時住在鐘祥的興王世子朱厚璁離京城最遠,可他又非常想當皇帝,怎么辦呢?朱厚璁想來想去,覺得另一個世子離京城近,當皇帝十拿九穩(wěn),因而他進京時必定大張旗鼓,一路上各府、縣官員為了巴結(jié)他,也必然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地迎送,少不了耽擱時日。于是朱厚璁決定喬裝成欽犯進京,一定要神不知鬼不覺地搶到前頭。
不過話又說回來,朱厚璁自幼長在皇宮里,吃的是山珍海味,現(xiàn)在要扮作欽犯,又要吃粗茶淡飯,他咽不下去怎么辦?于是他下令,限全城的廚子連夜做出一種吃肉不見肉的食品,否則就要統(tǒng)統(tǒng)殺頭。
這一來可急壞了滿城的廚子。有一位廚子一夜未睡,老伴給送兩個紅薯沖饑,他頓時眼前一亮,有辦法了:把魚、肉剔骨,去皮剁碎,擠去血水,再用上了紅色的蛋皮裹起來蒸熟,用手拿著吃,不就和紅薯一樣?他連夜做了幾只,果然美味無窮,送去給朱厚璁嘗嘗,朱厚璁夸贊不已。于是朱厚璁裝成欽犯,一路上就吃這種用魚、肉做的“紅薯”,搶先進京當了皇帝,也就是后來的嘉靖皇帝。
誰知嘉靖皇帝吃這種“紅薯”吃上了癮,要把它定為宮廷“皇家菜”,可是皇帝怎么能啃紅薯呢?嘉靖就把這種“紅薯”改名為“蟠龍菜”,并切成片,如龍形盤在碟子里用筷子夾著吃,再也不用拿在手上啃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