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董瑋瑋
小學語文教學中兒童文學的應用分析
?江蘇/董瑋瑋
教學過程中兒童文學的應用符合小學生的思維和心理發(fā)展水平,學生通過兒童文學的學習不僅能夠進行基本語言知識的學習,而且能夠促進情感的發(fā)展和價值觀的樹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兒童文學運用的正確策略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
(一)當今教學中兒童文學面臨的現(xiàn)狀 目前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兒童文學的應用存在著一些弊端,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備相應的兒童文學的素養(yǎng),如果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yǎng)不高,則就會直接影響到語文教學的質量。當今小學語文教師仍然存在著一些兒童素養(yǎng)方面問題:一方面是教學偏向于成人化,有的教師將兒童文學當做成人作品,在解讀兒童文學時用成人的思維和觀念去解讀,使得問題稍微嚴重,而且在教學中有時將生動的兒童文學課堂變成了枯燥無味的說教方式,采用逐字逐句分解的方式,忽略了審美性,從而對兒童文學的觀念造成嚴重的缺失;另一方面有的教師將兒童文學作為語文基礎知識教學,缺乏兒童文學的理論素養(yǎng),并對兒童文學的內涵、特點、分類、內涵、體裁等兒童文學的知識掌握的不足;此外,教師的閱讀量少,視野范圍偏小,兒童文學的感悟、審美、鑒賞能力都相當差,進而造成對文體特征沒有很好的掌握、文體意識弱化、文體知識掌握不夠,結果很容易將兒童文學當做其它文體來教學。
(二)如何將兒童文學應用于語文的教學 兒童文學是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非常有價值的的教學素材。首先,教師應該合理利用兒童文學,不僅能夠極大地培養(yǎng)與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也能夠為課本知識的教學提供一些有力的推動,從而對不斷地提高兒童文學的教學質量,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另一方面這將會對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有很大的幫助,教師在充分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接受能力的基礎上,給學生挑選合適的讀本,并且采取更為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這樣能夠讓學生對于兒童文學作品產(chǎn)生更深的感受,從而讓學生在閱讀兒童文學作品中有更多收獲。
(一)高度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 在教學過程中,有一些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時,都會忽略學生的情感體驗,但是因為兒童的心智和情感體驗方式與成人有著很大的不同,對于很多故事的情感體驗會更加強烈。因此,為了滿足學生的學習和兒童文學的良好應用,首先,這就需要教師多關注兒童的身心特點和情感的變化,進而增強學生的鑒賞能力和感悟能力;其次,作為小學語文老師,可以采取吸收外來作品的方式對學生學習進行均衡的分布,進而來豐富作文主題,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開拓視野,而且能夠提升兒童文學素養(yǎng);最后,教師要在兒童文學作品的教學中注重對學生情感的激發(fā),這不僅會幫助學生更好地走進故事情境中,也能夠促進學生想象力的發(fā)揮,從而讓學生與故事間產(chǎn)生強烈的情感共鳴,促進學生情不自禁地將自己融入到作品中,或高興或悲傷,其情緒情感隨著所扮演的角色在故事情節(jié)中的命運而起伏變化,而且還會有可能去改造和安排原來的故事情節(jié),從而創(chuàng)編出一個更符合自己意愿的新故事。所以,這種教學模式,不僅有助于學生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揮,也能夠極大地深化學生對于兒童文學的理解與體會。
(二)掌握兒童文學作品的特點 兒童文學的應用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僅只是簡單的融入,而應該把握其構成分類、各種文體特點、并根據(jù)文體特點選擇的教法。第一,兒童文學的應用種類可以分為小說、散文等多種體裁,這就要求教師全面掌握這些各類文體的特點、原則與教學方法;第二,教師應該秉著切合兒童心理,根據(jù)體裁特點去把握教學方式,以便于更準確的理解,比如兒歌與文學詩歌都是韻文類且都比較注重語言的節(jié)奏韻律美,但是兒童詩歌側重點是“詩”,童話側重敘事,兒童詩強調情感的體驗和陶冶;第三,根據(jù)文體特點選擇教法,制定更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例如,在教學《丑小鴨》的童話文學時,教師應多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通過朗讀、表演等方式渲染童話氣氛,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營造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進而豐富學生的生命體驗和審美經(jīng)驗。當然,教師應當最大限度地開發(fā)和釋放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以使學生充分感受到童話作品的文學魅力;第四,根據(jù)心理特點將兒童文學應用在教學中,根據(jù)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多采用懸念式、啟發(fā)式的教學方式,并組織開展一系列兒童文學學習競賽活動,從而可以將學生學習兒童文學的積極性得到最大可能的挖掘和提升。因此,教師要轉化自己的教學觀念,要抓住兒童文學作品的特征,并采取更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這樣才能夠讓兒童文學作品的價值更好地得以發(fā)揮。
(三)加強兒童情趣的發(fā)揮 兒童情趣的培養(yǎng)和激發(fā)在兒童文學應用過程中會產(chǎn)生快樂的情感體驗和積極的影響。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關鍵的的啟蒙時期,學生的性格塑造、品質的培養(yǎng)都處于這個階段,所以,教師要善于借助文學作品來激發(fā)學生的情趣,并且通過正確的引導來促進學生良好性格的逐漸養(yǎng)成。在兒童文學應用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挖掘課文中的兒童情趣,比如從其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表現(xiàn)出來的情趣、兒童生活細節(jié)和戲劇化的故事情節(jié)等,例如學習的《撈月亮》、《狐貍和烏鴉》等課文都是兒童心理、性格特點的體現(xiàn)。因此,教師應該把這些情感與趣味和作品的內容交融起來并滲透于整個作品之中,在作品的語言、情節(jié)、結構、表現(xiàn)手法等各個方面展現(xiàn)出來。高度關注這些兒童文學的作品應用,用兒童思維、兒童心理和兒童眼光去解讀兒童文學作品,使得兒童文學在教學過程中發(fā)揮著很好的作用。
兒童文學的應用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載體,是對學生進行兒童情趣培養(yǎng)的有效途徑。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兒童文學教學的重要意義,根據(jù)兒童文學的特點去理解和教學,充分展示兒童文學的獨特魅力,從而促進兒童的全面發(fā)展、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及落實教學的課程目標。
江蘇省鹽城市新河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