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青松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7)01-000-01
摘 要 近年來,國家在高職教育體制上不斷深化改革,高職教育體育教學中出現素質教育、終身體育以及健康第一的思想,也意味著高職的體育教學開始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進行深入的思考。怎樣把人文教育觀融入高職體育教學成為高職體育教學領域重要的研究課題。
關鍵詞 人文體育觀 高職 體育教學 研究
一、人文體育觀在高職體育教學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人文體育觀是高職體育教學發(fā)展的價值基礎
人文體育觀的核心內容是“以人文本”。體育哲學價值的回歸在人文體育觀中體現。人的本性就是需要這是馬克思在人學理論中所闡述的,同時該體系是不斷發(fā)展的動態(tài)過程,從宏觀上可以把人的需求分為生存、享受、發(fā)展這三個具有順序的層次。生存需求是人最基本的需求,在滿足生存需求之后才會發(fā)展下去。人的身體活動是其在生存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茖W研究表明,體育運動可以提高抵抗力、增強體質,讓人獲得全面的發(fā)展。
(二)樹立人文體育觀能夠為高職體育教學的發(fā)展提供生理學基礎
在古希臘智者柏拉圖看來,體育的最終目標是創(chuàng)造和諧、完善發(fā)展的人。蘇格拉底認為健康是進行工作和思考的前提和基礎,要想獲得強健的體魄必須進行身體上的鍛煉。我們可以看出不管是蘇格拉底還是柏拉圖對體育都相當推崇,而這種重視人生理方面發(fā)展的體育也是人文理念體育所提倡的,兩者具有高度的相似性。
(三)人文體育觀能夠完善大學生的人格
重視專業(yè)知識是當前國內高等院校培養(yǎng)人才的思想,對體育專業(yè)來講,老師不重視人文社科知識的學習,在這樣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下會嚴重的影響人才的培養(yǎng)。學生中出現不良風氣,大學生的修養(yǎng)不夠,生活缺乏情調等。所以,把人文教學融入高職體育教學中的主要目的就是對學生今后的發(fā)展做好準備,在這個過程中會給學生傳輸情感、責任等,讓學生的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向綜合性人才方向發(fā)展。在高職體育教學中融入人文體育觀能夠讓全民族的素質進一步提升。培養(yǎng)全民族的素質是國家發(fā)展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并進一步促進社會主義社會的發(fā)展,所以,人文體育觀在高職體育教學中意義非凡。
二、人文體育觀融入高職體育教學的策略
(一)教學目標應注意突出人文性
通過上文的論述我們知道,人的全面發(fā)展是人文體育觀的核心內容,“以人文本”是其在實際教育教學中的具體體現。所以,在“以人文本”思想的指導下,體育教學的最終目標是最大限度的促進學生的發(fā)展。要想實現這一目標,高職在設定體育教學的目標的時候,要重視學生主體性的調動和激發(fā),讓學生在進行體育教育活動的過程積累體驗,最大限度的支持其發(fā)展。也就是說高職體育教學一定具有人文性的教育目標,要把人文的基本內涵在所設定的目標中體現,讓學生得到全面的發(fā)展。
(二)教學內容應注意突出主動性、終身性
在高職體育教學中融入人文體育觀,把教學的目標定位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同時還要構建以人文本、有助于學生個性發(fā)展的教育模式,對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終身體育能力進行培養(yǎng),提升學生的健康意識,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習慣,以此為基礎讓學生對體育的本質進行了解,進一步強化體育鍛煉對人的促進作用,讓學生進行體育學習和鍛煉的更為積極、主動,讓體育學習的質量有質的飛躍。
所謂的主動性指的是要具有對學生主觀能動性進行調動的教學內容,讓學生樂于參與體育活動、學習、鍛煉。要想讓教學內容的主動性得以實現,選取的教學內容一定要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基礎,盡可能的豐富教學內容,以便于提高學生的體育熱情,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三)教學評價應注意突出發(fā)展性
高職體育教學傳統的教學評價模式是重視學生考試的分數以及達標情況,對學生學習的意愿、能力和情感價值觀沒有重視,導致評價模式有礙于學生的發(fā)展,對人文體育觀在高職教育教學中的滲透極為不利,所以,改革教學評價模式勢在必行。
(四)教學延伸應注意隱性課程中的人文建設
一般意義上,在高等教育中,所謂的顯性體育課程是所有外顯的、有計劃的正規(guī)體育課程,除了這些都被稱為隱形的體育課程。如,體育比賽、運動會等各類體育活動。要想讓高職體育教學和人文體育觀有效的融合,不僅要注意滲透顯性的體育課程,對隱性課程中的人文建設加以重視,這樣才能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影響,在這種潛移默化的作用下,讓人文精神得到有效的促進。如:可以組織學生開展體育學術交流、組織體育俱樂部或者組建體育協會等等,通過這種全方位的體育文化活動構建人文體育,在校園中形成良好的氛圍,讓學生的體育意識進一步提高,讓在體育教學中融入人文精神的目的得以實現。
三、結束語
總之,對高等教育體育教學來講,人文體育觀極為重要,要以體育教學的主動性、終身性、健身性等為基礎,以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以及科學的評價模式,同時不僅要重視顯性體育課程的人文建設,還要重視人文觀向隱形的體育教學滲透,這樣才能讓人文體育觀在高職體育教學中更好的融入,進入新世紀后,我們要在新課改精神的指導下,進一步創(chuàng)新體育教育教學方法,以便于高職體育教學質量進一步提升,并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蔣德龍.價值還是實踐:人文體育觀哲學基礎辨析[J].體育與科學.2012(05).
[2] 閆華,閆曉彤,趙超君,杜穎.對構建身心和諧體育觀的解析與思考——無需對立的人文體育觀和生物體育觀[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