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振山++王士榮++張棟
摘要:目前仔豬腹瀉成為各個豬場比較嚴重的問題,實驗室檢測分析表明,豬流行性腹瀉(PED)與豬傳染性胃腸炎(TGE)是當前引起豬場仔豬腹瀉的主要病原。文章從病原學、流行病學、臨床癥狀、病理變化以及綜合防治措施等方面對這兩種病的混合感染進行了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豬流行性腹瀉;豬傳染性胃腸炎;混合感染;防治
中圖分類號:S858.2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6)09-0035-02
目前,豬的腹瀉疾病在各個養(yǎng)豬場發(fā)病越來越嚴重,并且在臨床上主要表現混合感染,防治難度較大。豬流行性腹瀉(PED)與豬傳染性胃腸炎(TGE)都能引起豬腹瀉病的發(fā)生,在臨床上以嘔吐、嚴重腹瀉和脫水為主要特征。豬流行性腹瀉病毒(PEDV)與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TGEV)均屬于冠狀病毒科冠狀病毒屬。根據哈爾濱獸醫(yī)研究所馮力研究員針對我國11個省市28家豬場的148份豬腹瀉樣品進行病毒檢測分析,豬流行性腹瀉病毒和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的陽性率為25.9%,在豬場中有較高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給養(yǎng)殖場(戶)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
1 流行病學
豬流行性腹瀉是由豬流行性腹瀉病毒引起的一種以腹瀉、嘔吐和脫水為主要特征的豬腸道傳染病。各種年齡的豬都易感,哺乳仔豬、架子豬或育肥豬的發(fā)病率很高,尤以哺乳仔豬受害最為嚴重。1周齡內新生仔豬發(fā)生腹瀉后3~5 d呈現嚴重脫水而死亡,死亡率可達50%~100%。潛伏期一般為5~8 d。斷奶豬、母豬常呈現精神委頓、厭食和持續(xù)腹瀉約1周,并逐漸恢復正常。該病發(fā)生于寒冷季節(jié),以12月和1月發(fā)病最多。
豬傳染性胃腸炎是由傳染性胃腸炎病毒引起的一種高度接觸性腸道傳染病。臨床特征為腹瀉、嘔吐和脫水??砂l(fā)生于各種年齡的豬,10日齡以下仔豬發(fā)生嘔吐、嚴重腹瀉和高死亡率(通常為100%)。各種日齡均可感染,但5周齡以下的豬的死亡率很高。較大的或成年豬幾乎沒有死亡。
豬流行性腹瀉與豬傳染性胃腸炎常呈地方性流行,在豬群中如有一頭發(fā)病,數日內可迅速蔓延全群。近年來,由于冠狀病毒在豬群中普遍存在,同時受藍耳病、圓環(huán)病毒病等病毒性免疫抑制性疾病和霉菌毒素、飼養(yǎng)管理等非疾病性的免疫抑制因素影響,豬群的抵抗力普遍下降,加之氣候變化無常,飼料原料不合格,使該病呈現高發(fā)態(tài)勢。
2 臨床癥狀
初發(fā)病的豬群潛伏期很短,通常為1~3 d,感染后很快傳遍整個豬群,以水樣腹瀉、嘔吐、脫水和新生仔豬的高度死亡為特征。哺乳仔豬病初體溫升高或正常,精神沉郁,繼而嘔吐,發(fā)生頻繁水樣腹瀉,糞便呈黃色、綠色或白色,常夾有未消化的凝乳塊,有惡臭味;隨后病豬極度口渴,常到處找水喝,并迅速出現脫水、消瘦等癥狀,且日齡越小、癥狀越重、病程越短、死亡率越高;如不采取有效措施,一般10日齡仔豬多在2~7 d內死亡,死亡率最高可達100%;病愈仔豬往往生長受阻,體質虛弱。
幼齡豬、育肥豬癥狀一般較輕,病初食欲不振或廢絕,精神沉郁,個別有嘔吐現象,并出現水樣腹瀉,一般持續(xù)4~7 d,耐過豬逐漸恢復正常。哺乳母豬常與仔豬一起發(fā)病,患病后乳房收縮,泌乳減少或停止,部分母豬體溫升高,衰弱,有時個別懷孕母豬出現流產,5周齡以上的幼齡豬和育肥豬、母豬很少死亡。
3 病理變化
混合感染病例主要表現:病豬脫水明顯,眼球下陷,極度消瘦,皮膚干燥且失去彈性;解剖可見胃內充滿凝乳塊,胃底黏膜充血出血;小腸充血膨大,腸內充滿白色至黃綠色液體,腸壁變薄,腸管擴張呈半透明狀,腸系膜充血,大腸黏膜萎縮、脫落,小腸黏膜絨毛變短和萎縮;淋巴結腫脹。
根據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進行綜合判定可以作出初步診斷;確診需要進行病毒分離、血清學、免疫熒光等實驗室檢查。同時應注意與仔豬紅痢、黃痢、白痢病相鑒別。
4 綜合防治措施
4.1 加強豬場飼養(yǎng)管理,創(chuàng)造養(yǎng)殖良好條件
規(guī)模養(yǎng)豬場應堅持封閉飼養(yǎng),實行“全進全出”的養(yǎng)殖方式,防止疫病的交叉?zhèn)魅?。根據季?jié)和氣候變化,及時做好通風換氣,保證豬舍清潔干燥,保持科學合理的飼養(yǎng)密度。飼養(yǎng)過程中要給豬群提供充足、清潔的飲水,供給營養(yǎng)全面、均衡的飼料,增強機體的抗病力。給豬群創(chuàng)造較為舒適的生活環(huán)境,可明顯減少冠狀病毒腹瀉引起的仔豬死亡。
4.2 制定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確保機體免疫抗體水平
目前常用的疫苗為豬傳染性胃腸炎、豬流行性腹瀉二聯滅活疫苗,一般斷奶仔豬、架子豬和育肥豬每頭注射1頭份劑量,生產母豬每頭注射2頭份劑量,未斷奶仔豬每頭注射2頭份劑量。經產母豬一般在產前一個月接種,斷奶仔豬在斷奶后10~15 d接種。接種部位以后海穴注射比頸部肌肉注射效果為好。
同時,要做好豬瘟、口蹄疫、藍耳病等重大動物疫病的強制免疫,并結合本場實際,定期實施豬鏈球菌病、圓環(huán)病毒病、偽狂犬病、仔豬副傷寒、輪狀病毒病等常見豬病的常規(guī)免疫計劃,以提高生豬的整體健康水平和機體的免疫力。
4.3 做好豬場消毒工作,嚴防外來疫病侵入
搞好日常消毒,經常保持圈舍清潔衛(wèi)生;尤其對產房要嚴格消毒,仔豬斷奶后,產房母豬應全部移出,然后對產房進行徹底清洗和消毒。豬舍周圍環(huán)境要填平洼地,鏟除雜草,清理雜物,殺滅各種吸血昆蟲、滅鼠等,并用2%火堿溶液進行消毒。進出豬舍門前要設立消毒池及消毒間,供人員與相關物品進出消毒之用。豬舍每周消毒1次,若發(fā)生疫病時每天消毒1次;飼養(yǎng)管理用具與物品每天要清洗干凈,定期消毒,外環(huán)境每月消毒1次,盡可能降低病原微生物的傳入對豬舍的污染。消毒藥可選用衛(wèi)康、消毒威、菌毒敵、消滅威、強力消毒靈、碘酸、百毒殺、過氧乙酸等。
4.4 保證飼料質量,嚴禁飼喂霉變飼料
據有關研究表明,近幾年來飼料原料不合格或玉米嚴重霉變已成為豬場腹瀉的發(fā)病誘因。霉變玉米中含有大量的黃曲霉毒素、赤霉烯酮、嘔吐毒素,豬日糧中含有霉變的玉米時,豬食后其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①降低豬的采食量,原因是含有霉變玉米的日糧適口性不好。②影響豬的健康,如母豬出現假發(fā)情、受胎率低、容易產死胎和木乃伊;仔豬出現腹瀉,拉黑色水樣稀便;生長育肥豬出現采食量下降、嘔吐、肛門和外陰部紅腫。③引起豬的免疫力下降,嚴重時導致免疫失敗。
4.5 做好藥物保健預防,增強豬群的抗病力
平時要根據豬生長發(fā)育的不同階段可能發(fā)生的各種疾病,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選用某些有效藥物通過飼料或飲水中添加,進行藥物保健,可有效提高動物機體的免疫力與抗病力,減少疾病的發(fā)生與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