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州市銀河幼兒園 馮 越
藝術活動:瓢蟲的舞會
江蘇省常州市銀河幼兒園 馮 越
適齡目標:中班
設計意圖:瓢蟲是一種體色鮮艷、形象可愛的小型昆蟲,它有圓圓的身體、三對足和一對觸角,大多數(shù)瓢蟲的翅膀上有黑色的圓點。由于它形象可愛、結構簡單、特征明顯,因此易于被幼兒觀察與表達,可以較好地激發(fā)幼兒繪畫的興趣。同時,基于當前幼兒的科學活動觀察經驗較多,但通過細致觀察再創(chuàng)作的經驗比較少,本活動將以“我眼中的瓢蟲”引導幼兒在觀察瓢蟲外形的前提下進行創(chuàng)作,在此基礎上又以“瓢蟲的舞會”對各種場景下不同姿態(tài)的瓢蟲進行想象創(chuàng)作,從而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
[活動準備] 1.幼兒經驗準備:對瓢蟲有一定的了解,有觀察的經驗。2.物質準備:教具:瓢蟲圖片PPT、展臺、背景音樂;學具:彩色繪畫紙、黑色水筆、油畫棒等人手一份。教學詳案教案備注[課時建議]1課時[活動目標] 1.通過自主觀察,畫出瓢蟲的基本結構,并嘗試通過舞會情境表現(xiàn)瓢蟲的不同姿態(tài)。2.欣賞同伴的作品,感受和朋友一起分享作品的快樂。重點:瓢蟲的基本結構。難點:瓢蟲的不同姿態(tài)。背景音樂推薦:第一次作畫時推薦舒緩的《安妮的仙境》;第二次作畫時推薦歡快的《森林狂想曲》《秋光鳴奏曲》。[活動過程]一、觀察、繪畫、交流,表現(xiàn)“我眼中的瓢蟲”。1.情境導入,幼兒觀察瓢蟲。師:畫家有個本領是把自己看到的東西畫出來,你們能挑戰(zhàn)一下自己嗎?師:今天我請來了一位朋友——瓢蟲,仔細看圖,記住它的長相,然后把你看到的畫出來。2.在幼兒繪畫的過程中,教師注意觀察,選出具有代表性的幼兒作品。3.操作后交流。幼兒作品1(將瓢蟲表現(xiàn)較完整、準確的):你是怎么畫的?看看瓢蟲長什么樣?幼兒作品2(結構缺失、數(shù)量錯誤):這個瓢蟲怎樣?你對這個作品有什么建議?小結:看來,想畫好一只瓢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得仔細觀察才行。二、觀察、欣賞不同姿態(tài)的瓢蟲,創(chuàng)作“瓢蟲的舞會”。1.教師播放PPT,幼兒欣賞、討論不同姿態(tài)瓢蟲的特點。師:來了這么多瓢蟲朋友,它們決定要開一個舞會,瓢蟲弟弟(頭朝下的瓢蟲)說:我來我來,我要表演一個倒立舞。師:怎樣的舞蹈叫倒立舞?師:瓢蟲小姐(飛的瓢蟲)說:“我也想表演,可是還沒有想好?!贝蠹乙黄饋韼推跋x小姐想想可以表演什么?教師在幼兒第一次作畫時不急于指導,以觀察幼兒對于瓢蟲已有的經驗為主,選取有代表性的幼兒作品,以討論的方式幫助幼兒梳理、回憶瓢蟲的特點以及對應的表現(xiàn)方法,強調仔細觀察的重要性。1.教師出示三種具有代表特點的瓢蟲圖片,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并啟發(fā)引導幼兒想象在“舞會”情境中瓢蟲的不同姿態(tài)。
師:還有一對瓢蟲(層疊的瓢蟲)也準備了節(jié)目,保證你們沒有看過,你們想不想知道?小結及過渡:看,瓢蟲們有的跳著倒立舞,有的跳著雙人舞,有的跳著飛天舞,現(xiàn)在已經有三個節(jié)目了,可三個節(jié)目還不夠熱鬧,想想看,這么多瓢蟲聚在一起多么開心,還有什么好節(jié)目嗎?讓你的瓢蟲也趕快加入舞會吧!2.幼兒以“瓢蟲的舞會”為主題進行創(chuàng)作,教師觀察、指導。作畫要求:⑴瓢蟲有圓圓的身體、六條腿和一對觸角。⑵要讓你的瓢蟲在舞會中表演一個與眾不同的舞蹈。⑶你的瓢蟲在什么地方跳舞?(花叢中、樹葉上、樹枝上或者是其他什么地方。)指導要點:⑴播放瓢蟲PPT,循環(huán)展示瓢蟲的圖片,幫助幼兒積累直觀經驗。⑵鼓勵并幫助幼兒畫出瓢蟲的基本特征,并大膽表現(xiàn)不同姿態(tài)。⑶和幼兒進行語言交流,鼓勵幼兒用語言描述自己的瓢蟲。不同場景、不同姿態(tài)的瓢蟲3.作品展示,幼兒共同交流、欣賞。師:介紹一下自己的作品,瓢蟲在什么地方?表演什么節(jié)目?也可推選出自己心目中最漂亮的瓢蟲公主和自己心目中最佳舞者,并說說理由。三、欣賞各種各樣的瓢蟲,激發(fā)裝飾瓢蟲的動機。師(播放PPT):好的演出少不了漂亮的演出服,它們的演出服會是什么樣子呢?師:它們穿的衣服的顏色一樣嗎?花紋一樣嗎?小結:瓢蟲穿的衣服五顏六色,有的是紅色的,有的是橘色的。衣服上的花紋也是各種各樣,有的是點點的,有的是條紋的。師:找個時間給你的瓢蟲也穿一件漂亮的演出服。2.作畫要求,分別是:瓢蟲的具體特點、瓢蟲的姿態(tài)和瓢蟲舞蹈的背景,以上三個要求構成完整的“瓢蟲的舞會”的情境,也是幼兒繪畫時的關鍵點。3.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教師通過循環(huán)播放PPT和背景音樂,幫助幼兒營造想畫、愿畫的氛圍,并提供各種不同姿態(tài)的瓢蟲的直觀形象,幫助幼兒更好地創(chuàng)作。通過對各種不同造型、色彩的瓢蟲的欣賞,進一步激發(fā)幼兒想幫助自己的瓢蟲打扮漂亮的愿望,從而將活動推向延伸的高潮。
反思:
中班幼兒從涂鴉期逐漸轉向具體形象期。結合《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對中班幼兒藝術領域的要求——能用繪畫等表現(xiàn)自己觀察或想象到的事物,聚焦幼兒美術教育形象性、情感性、愉悅性、創(chuàng)造性的特質,以瓢蟲這一顏色鮮艷、形象可愛的昆蟲為主題,通過創(chuàng)設瓢蟲參加舞會這一主題情境,按照從物體畫到情節(jié)畫的模式,幼兒進行了兩次繪畫創(chuàng)作:第一次將自己看到的畫下來,從而幫助自己積累和把握瓢蟲的特點;第二次結合已經掌握的瓢蟲形象,將自己想象到的舞會中不同姿態(tài)的瓢蟲表現(xiàn)出來,從而構建完整的情節(jié)內容,并將其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xiàn)表達。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兩次繪畫的目標不同,因此細節(jié)的處理也有差異:第一次繪畫時播放安詳寧靜的背景音樂,為幼兒營造一個細心觀察、安靜繪畫的氛圍;第二次繪畫中則播放歡快、熱烈的音樂,為幼兒營造出“瓢蟲的舞會很熱鬧”“我要帶著我的瓢蟲參加舞會”的情境感,進一步鼓勵幼兒大膽創(chuàng)作。
綜上所述,本活動的三大亮點:1.選材貼近幼兒生活,滿足幼兒興趣;2.通過差異資源的分享,幫助幼兒構建經驗;3.通過氛圍的營造,幫助幼兒提升情感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