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德成
(山東藝術學院戲劇影視學院,山東 濟南 250300)
?
慧尋蹊徑 別識心裁
——評《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東戲劇》
孫德成
(山東藝術學院戲劇影視學院,山東 濟南 250300)
孫海翔女士的《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東戲劇》是一部慧尋蹊徑,別識心裁的理論著作。它緊緊抓住地域文化背景這一視角,從縱橫兩個方面論述了山東戲劇的歷史發(fā)展情況和不同地區(qū)的不同風貌,給戲劇創(chuàng)作者和研究者許多新的啟示。
文化背景;地域文化;史料;史識
山東是戲劇大省。千百年來,在中華戲劇藝術母體的熏陶和齊魯傳統(tǒng)文化厚重歷史積淀的浸潤之下,誕生了柳子戲、山東梆子、呂劇、五音戲、柳琴戲、萊蕪梆子、茂腔、柳腔、大弦子、兩夾弦等幾十種戲苑奇葩。其規(guī)模之宏博、風姿之紛呈、線索之繁雜,居全國梨園之首。燦若星河的名劇佳作構建起了一座浩如煙海的文化寶庫,也為開掘這一富礦的戲劇理論工作者提出了巨大的挑戰(zhàn)。孫海翔同志以一名戲劇理論工作者的擔當,迎難而上,刻苦攻堅?;突?0余萬字的專著《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東戲劇》[1]即是她多年致力研究山東戲劇理論的可喜成果。
山東是中國戲劇發(fā)展史上不容忽視的一支勁旅。近些年來,學界對山東戲劇的研究,頻繁見諸報端,多種學術專著接連出版。海翔既重視前人的研究成果,而又能慧尋蹊徑,在山東戲劇的史論探索上,走出了別開生面的一條新路,顯示出學術研究可貴的嚴肅性和創(chuàng)造性。本書從地域文化的角度,來論述山東兩種最主要的文化傳統(tǒng)——齊文化和魯文化;進而梳理兩種文化滋養(yǎng)下的山東戲劇之歷史發(fā)展脈絡,闡發(fā)山東戲劇的地域性特征帶來的多樣化風情;在地域文化的觀照下,對山東戲劇的創(chuàng)作理念、戲曲傳統(tǒng)及至山東戲劇的破格與守成作綜合性的宏觀剖析。海翔真正抓住了山東戲劇史論研究的關鍵性環(huán)節(jié),填補了這一領域的理論空白。
如果離開地域文化的特質去研究山東戲劇,猶如隔靴搔癢。該書綱舉目張、切中肯綮,論證嚴謹,從充分的資料中抽象出具有理論深度的觀點,立論新穎,邏輯嚴密。該書共分為五個篇章——地域文化傳統(tǒng)與古代山東戲??;山東與山東地方戲;地域格局與山東戲劇的多樣化發(fā)展;山東戲劇的新面貌;修復傳統(tǒng)與重建現(xiàn)代。全面論述了綿延千年的山東戲劇演變軌跡。讀者既可以知曉山東戲劇自誕生至今的蔚為壯觀的人文景象,也可領略奇峰俊秀的齊風魯韻。更難能可貴的是,如此艱深的史論,讀起來毫無晦澀之氣,感受不到作者文詞的炫耀和故弄玄虛的賣弄,而是娓娓道來,深入淺出,仿若一位志趣相投的藝友在進行一場平等的、有趣的戲劇探討和心靈對話。即使是面對一些生僻的理論問題,作者也能抽絲剝繭層層深入,令該書讀起來饒有趣味、引人入勝。我想,這瀟灑自由而樸實機趣的文風,除了跟作者編輯出身的職業(yè)素養(yǎng)有關之外,更多的則歸因于作者對山東戲劇史的了然于胸。
史料是固有的,而史識常新?!笆纷R”就是對待歷史材料的見識。閱讀《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東戲劇》,我驚嘆作者的史料宏富,更佩服作者不一般的能發(fā)前人所未發(fā)的新的見識。在評述“山東戲曲的創(chuàng)作觀念與理念”一節(jié),作者提煉出“聚焦于大的歷史事件及人物,抒發(fā)大情懷、以天下為己任的人文思想和創(chuàng)作觀念,是山東劇作家們得孔圣人故鄉(xiāng)的先天滋養(yǎng)所培育出的文化心態(tài)與精神內(nèi)涵”[2](P135)。但同時也指出了局限:“對于走出了傳統(tǒng)社會的山東戲曲而言,如果過分關注政治,過分關注對現(xiàn)實意義的訴求,就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對藝術本體的觀照,難免產(chǎn)生具有即時即效性質的‘跟風戲’和‘應景戲’,使一些作品淪為‘短命戲’。”[3](P134-135)這正是史料中有、史識中無、一經(jīng)剖白便令人欣然贊同的總結與提煉。這,就是“見識”。
當談到“山東戲曲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之路”一節(jié)時,作者直言不諱:在當前社會,戲曲顯然面臨著融入現(xiàn)代生活之難,因此絕大多數(shù)戲曲劇種,尤其是地方劇種都在嘗試著改變。不過,戲曲在自我改變的過程中,還應該繼續(xù)保持與民間的親密關系。民間是地方戲曲的水之源、木之本,深入民間、表現(xiàn)生活的生存之路就是地方戲曲的發(fā)展之路。戲曲只有在既正確認識自身、傳承劇種特色,又扎實面對民間市場,并根據(jù)觀眾需要做出一定改變的情況下,才能做到內(nèi)外兼修并贏得更廣闊的生存空間。[4](P146)這,也是“見識?!逼鋵?,這種鞭辟入里的見識存在于書中的許多篇章。這些新穎獨到的見識,無不來自于作者天賦異稟的藝術思維和多年來狠下苦功的深厚積淀。
在藝術的海洋中,真誠與坦率若碧玉明珠。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唯有真誠和坦率,才能感動受眾。藝術理論的探索,也同樣需要作者的真誠和直率,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客觀公允地把握史料,才能精益求精地建立實事求是的理論和科學務實的觀點?!兜赜蛭幕尘跋碌纳綎|戲劇》中,處處洋溢著作者的真誠和坦率。比如談到“劇作家‘群山’現(xiàn)象”一段,作者對仍然活躍在山東劇壇的劉桂成和孟令河給予了不偏不倚的評價:“(劉桂成)曾有過軍旅生活的經(jīng)歷。他的創(chuàng)作風格明顯偏重于恢宏大氣、氣勢磅礴,且有著良好的駕馭劇本整體結構的能力。而早年生活在農(nóng)村,后從濟寧調入省里的孟令河,作品就偏重于以細膩的文筆表現(xiàn)生活和人物情感,他編寫的唱詞工整優(yōu)美、流暢感人,多能恰到好處地表現(xiàn)人物的內(nèi)心糾葛?!盵5](P211)沒有言不由衷的夸飾和很多評論文中慣用的套話,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的滿腔真誠。在探討“舞臺藝術精品與山東戲劇品牌建設”一段,作者坦率抨擊:“在山東獲獎劇目中存在著一個創(chuàng)作同質化的問題。其‘同質’,主要表現(xiàn)為因劇目主創(chuàng)人員的‘同一’所造成的劇目表現(xiàn)的雷同。在一些以不同表演形式展現(xiàn)的劇目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由同一編劇、導演、舞美設計或音樂設計創(chuàng)作的作品,因此較難形成不同的藝術風格。”[6](P256)凡此種種,書中俯拾皆是。這些論述,切中時弊,發(fā)人深思,對戲劇創(chuàng)作的實踐有著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指導意義,也讓讀者感受到作者對戲劇發(fā)自肺腑的熱愛和真誠。
與光鮮亮麗的舞臺相比,從事相對冷僻的戲劇理論研究工作是一份苦行僧式的職業(yè),它需要耐得住清貧、受得住寂寞,累月經(jīng)年方成真知灼見,勠力耕耘才能收瓜納果。20多年來,海翔一直堅守在戲劇舞臺的后方,默默無聞地做著一切幕后與戲劇有關的工作:寫評論、編著作、做采訪……一點一滴,毫無怨言,聚流成川。那份異于常人的執(zhí)著終于獲得了回報,兩本嘔心瀝血之作《山東地方戲叢書——茂腔、柳腔》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東戲劇》相繼面世,并且在學界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
如果說《山東地方戲叢書——茂腔、柳腔》是開山之作的話,《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東戲劇》則是凝結著海翔思想光芒的扛鼎之作。正如著名戲曲理論家王安葵先生在書“序”中指出的:“(它)緊緊抓住地域文化背景這一視角,從縱橫兩個方面論述了山東戲劇的歷史發(fā)展情況和不同地區(qū)戲劇的不同風貌”,而“這一部篇幅不長的書稿(又)可以看作是山東的戲劇簡史和山東戲劇論,可以給戲劇創(chuàng)作者和研究者許多新的啟發(fā)和借鑒”[7]。
總而言之,《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東戲劇》是一部慧尋蹊徑、別識心裁的重量級學術成果。它填補了當今山東戲劇地域文化研究方面的空白,奠定了山東戲劇史論的研究基礎,是作者對山東戲劇的重大貢獻,其文化歷史價值必然會在山東戲劇史上熠熠生輝,璀璨奪目。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愿海翔在戲劇研究領域云帆高張,風蓬萬里!
[1][2][3][4][5][6]孫海翔.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東戲劇[M].濟南:山東友誼出版社,2015.
[7]王安葵.序[A].孫海翔.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東戲劇[M].濟南:山東友誼出版社,2015.
(責任編輯:景虹梅)
10.3969/j.issn.1002-2236.2017.03.026
2017-03-02
孫德成,男,山東藝術學院戲劇影視學院教授,碩導。
J805
A
1002-2236(2017)03-01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