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敏,張勇乾,代桂寧,王培芝△,李英芝
(河北醫(yī)科大學第一醫(yī)院:1.神經(jīng)內一科;2.腫瘤科,河北石家莊 050000)
腦卒中住院患者BMI與壓瘡發(fā)生率的相關性研究
王洪敏1,張勇乾2,代桂寧1,王培芝1△,李英芝1
(河北醫(yī)科大學第一醫(yī)院:1.神經(jīng)內一科;2.腫瘤科,河北石家莊 050000)
壓瘡是由于局部組織長期受壓使位于骨突起部的皮膚和皮下的組織局部損傷,導致組織缺血缺氧,出現(xiàn)的皮膚及皮下組織破潰及壞死。壓瘡可能在住院期間發(fā)生,也可能為入院時存在,在住院期間顯著惡化。壓瘡會延長住院時間、增加住院費用、增加患者疼痛、降低患者生活質量,是醫(yī)療護理中的一大嚴重問題和熱點。
臥床為住院患者發(fā)生壓瘡的高危因素[1],腦卒中患者臥床時間長,生活自理能力差,是壓瘡的高發(fā)人群。而體質量指數(shù)(BMI)與壓瘡之間的關系,目前的研究結果并不一致[2]。有人認為肥胖增加了臥床患者翻身的難度[3],增加了壓瘡的風險;也有研究認為消瘦人群皮下脂肪較少,更易發(fā)生壓瘡[4]。本研究旨在通過對比不同BMI腦卒中患者壓瘡發(fā)生率的高低,為臨床護理工作提供理論指導依據(jù)。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本院神經(jīng)內科病房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住院的腦卒中患者197例,通過查閱住院病歷及電話隨訪,獲取患者信息。納入標準:(1)年齡大于或等于18周歲;(2)Braden量表評分小于或等于18分;(3)在院時間超過3 d;(3)未行溶栓治療者;(4)入院時美國國立衛(wèi)生院卒中量表評分(NIHSS評分)大于或等于4分[5]。排除標準:(1)入院時存在壓瘡;(2)因病情需要肢體制動者;(3)嚴重心、肺、腎功能不全;(4)嚴重水腫。
1.2 方法 通過查閱住院病歷資料及電話隨訪,采集以下數(shù)據(jù):年齡、性別、診斷、住院時間、入院時的Braden評分、入院時NIHSS評分、是否糖尿病、糖尿病血糖控制是否達標(糖尿病患者)、身高、體質量、血清清蛋白。通過身高和體質量計算出患者的BMI。根據(jù)患者的BMI分為兩組:BMI≤28 kg/m2組和BMI>28 kg/m2組。
1.3 壓瘡風險評估法 使用Braden量表對壓瘡風險進行評估。Braden量表評價6個方面,即感官知覺、活動力、移動力、營養(yǎng)、摩擦力、剪切力。除摩擦和剪切力外的其他4個方面,分4個等級:1分表示風險最高,4分表示風險最低,分數(shù)越高,風險越低。摩擦和剪切力范圍為1~3分,1分為風險最高,3分為風險最低,分數(shù)越高,風險越低??偟梅址秶鸀?~23分,15~18分為輕度危險,13~14分為中度危險,10~12分為高度危險,≤9分為極度危險,得分越低,表示發(fā)生壓瘡的風險越高。本研究中只包括得分小于或等于18分的人群。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組間采用χ2檢驗,壓瘡發(fā)生的相關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檢驗水準α=0.05,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腦卒中患者一般資料與壓瘡發(fā)生率 共197例患者入組,男94例,女103例,平均年齡(63.0±13.5)歲。BMI≤28 kg/m2占79.7%,>28 kg/m2占20.3%,壓瘡總發(fā)生率為16.2%,見表1。表示BMI>28 kg/m2組壓瘡發(fā)生率高于BMI≤28 kg/m2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197例腦卒中患者一般情況
續(xù)表1 197例腦卒中患者一般情況
表2 不同BMI腦卒中患者壓瘡發(fā)生率比較[n(%)]
2.2 壓瘡與各指標相關性分析 采用統(tǒng)計軟件進行壓瘡發(fā)生相關因素的多因素回歸分析,年齡,Braden評分,NIHSS評分,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是否達標,BMI,血清清蛋白值為壓瘡發(fā)生的危險因素,見表3。
表3 腦卒中患者壓瘡發(fā)生相關因素
壓瘡的預防及護理一直是護理任務的難點和重點,隨著生活水平提高,本院神經(jīng)內科住院患者中,肥胖者越來越多,明確BMI與皮膚破損之間的關系,顯得越發(fā)重要。據(jù)國外人員估計,壓瘡發(fā)生后,根據(jù)創(chuàng)口的嚴重程度不同,其花費500~40 000美元[6],由于花費巨大,確定出可能有壓瘡風險的患者并給予恰當?shù)念A防措施,對于提供給所有的患者安全、高質量和經(jīng)濟的優(yōu)質護理意義重大。
既往有研究顯示,身體的脂肪層有保護皮膚、預防壓瘡形成的作用[7]。但本研究發(fā)現(xiàn)較高的BMI(即肥胖)為壓瘡發(fā)生的高危因素,也有研究認為過胖和過瘦均為壓瘡發(fā)生的高危因素[8]。本研究關于Braden評分小于或等于18分的患者的研究發(fā)現(xiàn),BMI>28 kg/m2的患者,其壓瘡的發(fā)生率顯著高于BMI≤28 kg/m2的患者。Drake等[3]研究發(fā)現(xiàn),BMI>40 kg/m2與Braden評分小于或等于16 分,為壓瘡發(fā)生的獨立危險因素,這與本研究結果相一致。美國的Cai等[9]統(tǒng)計了5個州的療養(yǎng)院住院者的肥胖情況及壓瘡情況后得知:入住療養(yǎng)院人中,肥胖發(fā)生率在近20年由16.9% 增加到25.8%,即使在經(jīng)過健康基線狀況矯正后,中至重度肥胖者發(fā)生壓瘡的概率仍要遠遠高于非肥胖者。原因可能是肥胖患者體質量較重,即使一些簡單的護理,比如翻身,也需要更多的陪護人員才能完成[10],而且肥胖患者需要占用更多的醫(yī)療資源[11],這都為其護理增加了難度。
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年齡、Braden評分、NIHSS評分、血糖控制是否達標、清蛋白水平亦為壓瘡發(fā)生的危險因素。我國解放軍總醫(yī)院的曹珊[12]分析了214例老年患者,發(fā)現(xiàn)年齡、血清清蛋白與壓瘡的發(fā)生有關,這與本研究結果一致;而BMI與之無關則相反,可能由于研究人群不同,曹珊[12]的研究對象為老年男性,而本研究中,所有研究對象均為經(jīng)確診為腦卒中的患者。錢佩珺[13]研究了657例急性腦卒中患者,其中包括47例壓瘡患者,分析了年齡、體質量等因素對于壓瘡發(fā)生的影響。其結果顯示年齡、血清清蛋白、NIHSS評分等因素為壓瘡發(fā)生的高危因素,這與本研究結果相一致;而他們認為體質量對于壓瘡的發(fā)生無影響,分析可能由于其研究中采用的指標為體質量,而患者的身高不盡相同,本研究應用BMI作為研究指標,或許更具有科學意義。
糖尿病是慢性傷口發(fā)展的重要危險因素,這與糖尿病神經(jīng)病變和血管病變有關,神經(jīng)病變使患者疼痛敏感度減低,同時血管病變導致組織血液微循環(huán)較差,更容易形成壓瘡[14]。Liu等[15]通過對6項研究中的2 453例患者的Meta分析顯示,在圍術期,糖尿病患者發(fā)生壓瘡的危險性比糖耐量正?;颊咭叱?倍。本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是否達標是壓瘡發(fā)生的獨立危險因素,而單純的糖尿病與壓瘡發(fā)生之間并無直接聯(lián)系,提示對于患有糖尿病的腦卒中患者,通過積極控制血糖有可能減少壓瘡的發(fā)生,當然,由于本研究樣本中糖尿病患者總例數(shù)有限(34例),該結論尚需進一步大樣本研究來證實。
本研究更進一步認識肥胖對于壓瘡發(fā)生的影響。過于肥胖患者,其移動、翻身更加困難,從而增加暴露在潮濕環(huán)境的機會,促進壓瘡的發(fā)生,而尋找出其他與壓瘡關系最密切的因素,對于壓瘡的預防和治療策略的制定都至關重要。對于具有上述高危因素的腦卒中患者,應采取更加積極的護理干預措施,以預防壓瘡的發(fā)生。
[1]Cox J.Pressure ulcer development and vasopressor agents in adult critical care patients:a literature review[J].Ostomy Wound Manage,2013,59(4):50-54,56-60.
[2]Kottner J,Gefen ALahmann N.Weight and pressure ulcer occurrence:a secondary data analysis[J].Int J Nurs Stud,2011,48(11):1339-1348.
[3]Drake DJ,Swanson M,Baker G,et al.The association of BMI and Braden total score on the occurrence of pressure ulcers[J].J Wound Ostomy Continence Nurs,2010,37(4):367-371.
[4]Athlin E,Idvall E,Jernfalt M,et al.Factors of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pressure ulcers in the care trajectory:perceptions of hospital and community care nurses[J].J Clin Nurs,2010,19(15/16):2252-2258.
[5]蔡業(yè)峰,賈真,張新春,等,美國國立衛(wèi)生院卒中量表(NIHSS)中文版多中心測評研究:附537例缺血中風多中心多時點臨床測評研究[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8,31(7):494-498.
[6]Lyder CH.Pressure ulcer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J].Annu Rev Nurs Res,2002,20:35-61.
[7]Compher C,Kinosian BP,Ratcliffe SJ,et al.Obesity reduces the risk of pressure ulcers in elderly hospitalized patients[J].J 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2007,62(11):1310-1312.
[8]Hyun S,Li X,Vermillion B,et al.Body mass index and pressure ulcers:improved predictability of pressure ulcers in intensive care patients[J].Am J Crit Care,2014,23(6):494-500.
[9]Cai S,Rahman MIntrator O.Obesity and pressure ulcers among nursing home residents[J].Med Care,2013,51(6):478-486.
[10]Felix HC.Personal care assistance needs of obese elders entering nursing homes[J].J Am Med Dir Assoc,2008,9(5):319-326.
[11]Buerhaus PI,Donelan K,Ulrich BT,et al.Impact of the nurse shortage on hospital patient care:comparative perspectives[J].Health Aff (Millwood),2007,26(3):853-862.
[12]曹珊.老年住院患者壓瘡危險因素的調查與分析[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9,26(4):35-36.
[13]錢佩珺.急性腦卒中后壓瘡的危險因素分析及應對策略[J].臨床護理雜志,2012,11(2):73-75.
[14]Danigo A,Nasser M,Bessaguet F,et al.Candesartan restores pressure-induced vasodilation and prevents skin pressure ulcer formation in diabetic mice[J].Cardiovasc Diabetol,2015,18(14):26.
[15]Liu P,He W,Chen HL.Diabetes mellitus as a risk factor for surgery-related pressure ulcers:ameta-analysis[J].J Wound Ostomy Continence Nurs,2012,39(5):495-499.
王洪敏(1986-),護師,本科,主要從事腦血管病的護理理論與臨床方面研究?!?/p>
?床護理·
10.3969/j.issn.1671-8348.2017.01.040
R473.74
C
1671-8348(2017)01-0139-03
2016-07-14
2016-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