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少歡 梁燕嫻 蘇琳婷
懷德社風雨兩千年
梁少歡 梁燕嫻 蘇琳婷
青山廟現(xiàn)存碑文記載有“懷德社”、“五相大王”等內(nèi)容。
兩千年前,一艘官船在一個偏僻的荒郊島嶼靠岸。一隊官差鳴鑼開道來到一個鄉(xiāng)村,只見幾個老翁正在玩“擊壤”游戲。為首的官爺上前施禮:“鄙職奉南越王之命……”
老翁們也不看官爺,繼續(xù)玩“擊壤”游戲。官差曉得“擊壤翁”不服王化,只能動之以情。寒暄幾句后,他叫隨從送上一頭耕牛,以及食鹽、鐵制農(nóng)具和孔孟詩書等禮物,然后告訴老翁們說,他們是南越王派來采購荔枝的。老翁們懂得禮尚往來,便善待官差,采購荔枝的事情立刻拍板成交。官差囑咐村民用“黃毛草”把鮮荔枝焙成干荔枝,然后把干荔枝連同其他禮物裝滿幾條船,溯桂江而上,經(jīng)靈渠進湘江,入長江,過漢水,再由陸路轉(zhuǎn)運到長安。
朝廷眷顧貢品荔枝之鄉(xiāng),賞耕牛以勸農(nóng),授圖書而勸學,建學校以敦王化,立廟宇以隆風俗。洲人從此始服王化,“咸池頌德,擊壤歌功”,稱此島為思化洲。人們感恩懷得,便要修建土地廟崇祀他們的始祖。
然而,廟址選在哪里?眾人異口同聲地說“青蛙寶地”風水最好。原來,古代缺醫(yī)少藥,洲人生病時,乞求神靈保佑,便不約而同在某處燒香。有高人指點說這里是風水寶地,有靈氣。鄉(xiāng)人越看越像是“青蛙寶地”:左右兩邊各有一口小魚塘,恰如青蛙雙眼;寶地隔河對岸是一條小山溪,叫做暗螺沖。暗螺沖里有九塊礁石,猶如九只田螺緩緩地游向沖口。沖口有兩塊高高聳起的礁石,猶如兩條鯉魚凌空跳躍,眼看它們就要跳過龍門,非常生動。如此有靈氣的風水寶地,當然適合建廟。于是人們就在此建成懷德社,崇祀他們的始祖“五相大王”。
懷德社是泗化洲最古老的廟宇,“五相大王”是此島最古老的原住民,他們從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代中葉開始,經(jīng)過幾十代人的努力,才培育出貢品荔枝。
泗化洲古稱思化洲,唐代改稱泗化洲。清初著名學者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說:“長洲,在府西七里大江中,縱三十里,橫三里,民居甚繁。自此溯流而上,又有思恩、思化等洲,皆在江中,俱有居民、林木?!薄肚迨犯濉さ乩矶氛f:“龔江上流即藤江,自藤縣流入,左受安平江,分流夾思化洲、長洲,右受須羅江、長行江,至石磯塘復合,又東會桂江,東入廣州封川曰西江。”由此可見,泗化洲古稱思化洲是不必置疑的。
為什么清代學術著作把泗化洲稱為思化洲呢?解釋這個問題必須了解文人的習慣,就是喜歡雅稱古名。
例如2000年版《梧州市志》引用前人史料,在敘述縣志編修始末時說:“蒼梧孝廉羅銘竹任主筆,開始編修縣志?!币话阕x者未必知道,漢代推行的舉察制有“舉孝廉、察秀才”,隋朝科舉取士以后,孝廉改稱為舉人,“孝廉”的功名從此成為歷史,但前人仍然雅稱“舉人”為“孝廉”。孝廉羅銘竹是誰?清代同治版《蒼梧縣志·卷首·銜名》說,縣志的首任纂修是泗化洲舉人羅勛。泗化洲《羅氏族譜》說,第十七世祖諱廷望,名勛,號云臺,晚號銘竹,中嘉慶己卯科舉人。他在候任知縣期間應邀主編縣志。
現(xiàn)存于泗化洲的《羅氏族譜》
清抄本記錄的關于里仁社的下俚歌
清代中葉朝廷不再要求進貢荔枝,泗化洲荔枝身價大跌,人們就淡忘了貢品荔枝的史實?!读_氏族譜》說:“羅敬明配蒙氏,同洲荔枝木根慶隆公之三女。”羅敬明正是羅勛的侄孫,筆者童年走親戚時到位于花果山的蒙家,就見過“荔枝木根”有幾棵被雷電擊傷的千年古荔樹。這些古樹半邊枯萎半邊生機勃勃,其果實味道特別甜美,但產(chǎn)量極低,年產(chǎn)數(shù)十斤果即為豐年,經(jīng)濟效益不大,人們便疏于護理,任其自生自滅。清代中葉,古鳳親戚求得荔枝種苗,古鳳荔枝就成名了。20世紀50年代,人們把這些古樹砍掉了?,F(xiàn)代泗化洲人引進古鳳荔枝種苗,重新種植荔枝樹,其果實不亞于古鳳荔枝。
《蒼梧縣志》說:“泗化洲果木繁盛?!边@里除了貢品荔枝,其他果樹也有相當可觀的經(jīng)濟效益,無怪乎古代有許多泗化洲人稱為“木養(yǎng)”。
世代相傳的泗化洲口碑說,南朝,泗化洲人借用懷德社的風水寶地始建青山廟,因而青山廟附祀懷德社的“五相大王”。舊時青山廟保存有懷德社的香爐,筆者童年時曾拜祭“五位朝官”,也給懷德社香爐上香,拜祭“五相大王”。
泗化洲口碑還說,泗化洲人始建第一間廟宇時遇到了取名問題。粗通文墨的“擊壤翁”翻閱了官府賞賜的圖書之后說:“孔夫子在《論語·里仁》中說‘君子懷德’。好??!懷德者,懷念恩德也。此廟崇祀始祖,就稱為懷德社吧!”眾人齊聲贊好。后人記住“擊壤翁”的這番話,若干年后修建的第二間土地廟就叫做里仁社。清抄本記錄了世代相傳的下俚歌,里仁社坊民在青山廟會“迓圣”儀式上唱道:
里有仁風俗美淳,敦倫孝悌始為珍。
朝官巡幸誠留駕,默佑賢才次第新。
據(jù)悉,里仁社的遺跡如今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