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麗屏
非正,不得負
---讀隈研吾的《負建筑》
計麗屏
《負建筑》,這個詞語組合讓人印象深刻.那一陣子是非常迷戀建筑書籍的,《大城市的生與死》、《十宅論》、《安藤忠雄的連戰(zhàn)連敗》等都成為想讀的書目.
于是,還在箱子里安睡的《負建筑》被重新喚醒了.這個出版社出了一系列白底黑字、有著干凈質樸封面的書.《負建筑》之外,還有《設計中的設計》.
這本被復活的書,原來不只是停留在封面閱讀的水平,內里的頁面也是拜讀過的.上面留著黃色鉛筆的痕跡,只是沒有日期,不知是哪一天抱著什么樣的心境在閱讀.那就繼續(xù)吧!這回是一只粉色的水筆,在鼓浪嶼買到的最便宜、最實用的物件.
越過前言,略去標注,避免干擾,只看內文.可是,即使仔細閱讀,這位隈研吾老先生的文字于我來說,也過于學術.后來,走馬觀花地看,找感性的詞句看.所以,對老先生所表達的負建筑的理解應該不會很深.
"與人的生命長度相比,建筑物的壽命恐怕要長很多,所以,在不喜歡的建筑物中生活的人不得不忍受到自己死亡的那一天."(第20頁)
"我們的欲望讓我們把建筑物從周圍環(huán)境中分割出來,我們忘記了建筑的本意是讓我們容身,讓我們居住地更舒服,而一味地將建筑當成'物',在其身上畫滿了各種符號,直至將我們自身淹沒."(朱鍔序言)
這兩段話,不只會讓建筑家,也讓普通人陷入沉思.在中國,建筑家的責任應該更重大吧!那么多人傾其一生的積蓄買一套看似完美的住房,可不要讓他們"不得不忍受到自己死亡的那一天啊!"而大部分老百姓,是無法把建筑當成"物"的,因為他們還停留在追求容身與舒適之所的階段.
當建筑家用理論與精密的計算,得出現實的建筑之前,他們的建筑是感性的、帶著生活氣息的.這也是我看建筑書籍的初衷.高不可攀或城府頗深的價格背后,高科技與環(huán)保材料背后,不要隱藏消費者真實生活的感受,畢竟每一種技術上的考量都會有現實的依據.
在不刻意追求象征意義,不刻意追求視覺需要,也不刻意追求滿足占有私欲的前提下,可能出現什么樣的建筑模式?除了高高聳立的、洋洋得意的建筑模式之外,難道就不能有那種俯伏于地面之上、在承受各種外力的同時又不失明快的建筑模式嗎?
本書是一本不止于談建筑的建筑書.作為建筑,何為"正"?何為"負"?在隈研吾看來,負建筑絕非是失敗的建筑,而是人類真正需要的建筑.
責任編輯:黃定坤
《負建筑》
作者:隈研吾
翻譯:計麗屏
出版社:山東人民出版社定價:37.7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