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紅
(南京審計大學金審學院藝術設計學院,江蘇南京 210023)
淺析中國茶文化對茶類包裝設計創(chuàng)作中設計路徑選擇的影響
朱小紅
(南京審計大學金審學院藝術設計學院,江蘇南京 210023)
在中國漫長的傳統(tǒng)文化發(fā)展歷程中,茶文化發(fā)展到達了另一更高的深度,從物質文明走向了精神文明,深深地根植于人們心中。而茶類的包裝設計是對茶文化的另一種理解,它不但充分體現了茶的物質功能,還展現了茶文化悠久的歷史底蘊。以茶文化為基調對茶類進行包裝設計,攫取茶文化中古樸樸素的部分,同時加入現代元素進行進一步創(chuàng)作,以適應新世紀人們對個性張揚的需求,是現代包裝設計創(chuàng)作路徑的明智選擇。
茶文化;現代包裝設計;創(chuàng)作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茶文化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從古至今,從內到外,茶所具有的獨特魅力受到無數人的追捧和喜愛,不僅讓人感受到生活的愉悅,還讓人覺得精神上的放松和暢快。遠古時期的神農氏發(fā)現茶可以作為一種奇特的飲品,經過唐、宋、明、清的發(fā)揚光大,直至今天人們的甘之如飴。茶類的發(fā)展已經擁有了幾千年歷史,因此茶經濟是我國經濟結構中重要的一環(huán),茶文化也已經融入到尋常百姓中。茶文化不僅在中國的發(fā)展進程中發(fā)揮顯著作用,也還在世界物質文化發(fā)展史中占有一席之地。在現代茶作為一種經濟和文化的產物流通,如何巧妙的將茶文化融入到商品中是茶類包裝設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經過三千多年歲月的洗禮,茶文化的發(fā)展展現的是蓬勃的人文社會發(fā)展,是絢麗的民間文化的傳承。茶,最早在中國被當作一種飲品。在早期,主要在巴蜀地區(qū)種植茶葉,隨后擴散到全國。全國上下盛行飲茶之風,這不但使得茶作為一種極具經濟價值的商品流通開來,還彰顯了茶的經濟的文化價值,使茶文化的內涵基本形成。在茶的發(fā)展史中不得不提的是唐朝茶的發(fā)展,在唐朝,茶不僅作為和柴米油鹽一樣是生活的必需品,同時也和琴棋書畫一起走入高雅之堂,還有關于茶和茶文化的書、茶經及詩歌的面世,這些標志著茶文化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發(fā)展意義。到了宋朝,社會上茶館的不斷崛起,茶文化在各階層都有廣泛影響,它逐漸成為禮儀的一種標志。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茶工藝的精進,現代茶的種類也越來越多,而茶類包裝更是各種各樣,不盡相同。但其中有的茶包裝更注重于商業(yè)追求,并沒有將茶文化韻味融入其中,沒有體現茶文化獨特的審美和藝術氣息。對于這種市場現象,我認為,茶是中華文化發(fā)展的瑰寶,是藝術氣息的體現,是文明的一部分,所以茶產品包裝的設計應盡量體現中國傳統(tǒng)商品的藝術價值和人文價值,賦予其豐富的內涵。在茶類的包裝設計當中,要注重滿足商品的設計之美,要具有較高的文化意境和審美,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審美要求。在現代社會中,隨著中國茶文化的不斷普及,茶類包裝設計的作品也不斷進取,有著多種形式多種創(chuàng)意的創(chuàng)作。其中就有享譽全國的獲獎作品,比如在包裝盒上設計有清明上河圖的圖案的作品,在其中標有各式各樣中國的名茶,并且將中國古代的印章繪制在其中。清明上河圖描述的是市井生活的全貌,通過百姓生活的展示創(chuàng)設了這樣一幅將茶文化與生活于古代的人文氣息相結合,體現了古代的民風民俗,讓人感受到置身其中欣賞名畫般的意境。這便是在茶類的包裝設計當中,將產品本身與產品延伸的文化審美價值結合到位的代表作品,也是其他包裝設計作品追求的目標。
在茶類的包裝設計上,還應該考慮是包裝設計的定位問題,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目的性。歸根到底,茶類包裝的目的就是讓消費者更好地了解商品,購買商品,擁有較高的用戶體驗,不僅是物質上的享受,更是精神上的愉悅,讓消費者對其流連忘返,達到銷售茶葉,同時培養(yǎng)固定的老顧客、吸引潛在消費者的目的。因此,在茶類包裝的設計上,清晰的定位必不可少。茶類包裝不僅具有較高的商業(yè)價值,還展示了設計師對中國源遠流長的茶文化的深刻認識和理解,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結合的產物,是市場經濟與精神文明相融合的標志。茶類包裝還應該具有辨識度,消費者通過包裝設計能立馬理會其含義,而不是云里霧里,不知所云,要將包裝設計里的內容精確的傳達給顧客,讓顧客理解產品的功能和性質,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高尚的藝術和個性,極具抽象化。
在現代社會中,商品的包裝成為了吸引消費者的手段之一。包裝設計也已成為了買家和賣家相互溝通的橋梁。包裝設計展現的不光是商品本身,更代表者品味的變化。而茶類產品的包裝在茶類產品的銷售過程中起著與眾不同的作用。在茶類包裝的設計上,首先應該考慮的是茶本身所具有的特性,是春茶還是夏茶,是紅茶還是綠茶,是高山茶還是盆地茶,充分發(fā)揮茶類的地方特色,這不僅有利于茶的銷售,還可能通過茶讓人們了解茶產地,帶動當地經濟和旅游業(yè)的發(fā)展。同時,在茶類的包裝設計上,也要讓消費者感受到濃濃的歷史文化氣息,比如:碧螺春茶的包裝設計上可以“雅”作為主題,看到包裝設計即讓人聯(lián)想到茶的醇香,也讓人聯(lián)想到茶文化氣息,不僅讓人輕吟起洞庭相關的詩詞歌賦。
茶類的包裝當然離不開的是各式各樣的圖案,不管是清新素雅的還是濃妝艷抹類的,圖案首先給人的視覺刺激至關重要,這也包含著要傳遞給消費者最重要的信息。自古以來,不少文人墨客都歌頌著茶,為茶文化的發(fā)展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伴隨著茶文化的不斷發(fā)展,茶與琴棋書畫融為一體,中國茶文化追求超凡脫俗的意境,這與文人雅士所追求的清新素雅不謀而合。比如:茅山青峰茶葉的包裝設計展現的的詩當地的宜人景致,茅山風景秀麗,而又出產當地特有的青峰茶,可同時將茅山的景致與茶葉展現在包裝設計上,將美景與茶葉相結合共同融入到包裝設計中,從而達到人們所追求的深邃的意境。
對于色彩在茶類包裝設計中的運用,不同的設計師有著不一樣的定義,色彩決定了包裝設計整體的基調,起到出人意料的效果。由于不同的人對于色彩的認知都有著自己的一番獨特的見解,所以在包裝設計時要考慮到大眾都能接受的設計方式和效果,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審美和愛好,所以,在包裝設計時應根據茶類自身具有的特色加以設計,通過不同的包裝色調進一步反映茶本身的特質,比如:紅茶類的包裝應盡量使用紅色或橙色作為基調,綠茶類的包裝盡量使用綠色、青色或白色等作為基調。通過外在的包裝設計給予消費者初步的商品信息,加強一定的視覺沖擊,這也是茶文化的另一種獨特的體現。
在現代茶類的包裝設計中,切忌的是雷同和照搬,要體現茶文化的精髓和創(chuàng)意的茶生活,在理解茶文化的深刻內涵的基礎上將現代藝術與古老的茶文化相結合,創(chuàng)造出符合現代審美的藝術形式。在創(chuàng)作中更要注重的是設計理念的創(chuàng)新,用大眾能理解的茶文化語言表達消費者能接受的茶文化價值觀,將根植于人們心中的形象進行創(chuàng)意化,大眾能理解和接受,本土茶文化的價值得以延伸,將傳統(tǒng)的價值理念加以提煉和傳遞,將民眾心中的茶文化意識延伸出更深層次的含義,更能夠與時俱進。與此同時,通信越來越發(fā)達,走入了信息化時代,中國本土的設計要走向全世界,全球化進程越來越快,我們在發(fā)揚本土文化的同時也要融入現代文化的精髓,將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文化相結合,將多元的文化融入到茶類的包裝設計中,體現全球化進程下的文化多元化,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帶來更大的生存空間和發(fā)展契機。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茶工藝的精進,茶文化的逐漸普及,茶類的包裝設計也越來越盛行。不但要求個性化的包裝設計,還要求包裝設計中更體現茶文化所獨有的文化氣息,展現本地特色、民族特色和中國特色。同時,茶文化的發(fā)展也體現了與時俱進的時代特征,在茶類包裝上不管是造型、圖案還是色彩,都體現了文化發(fā)展的多元化。在快速發(fā)展的現代社會,設計師在創(chuàng)作時更應該注重包裝設計給予茶文化的內涵展現,將更美的茶文化帶到百姓們的日常生活中,使百姓不但能享受到茶本身的物質價值,更能感受到產品延伸的文化審美價值。
[1]李鵬斌.傳統(tǒng)文化元素在現代包裝設計中的應用 [J].包裝工程.2014(08).
[2]朱白薇.多元文化時代大學生的文化取向與文化自覺研究[J].廣西社會科學.2013(06).
[3]魏穎艷.傳承、融合與超越——現代包裝設計的傳統(tǒng)回歸[J].甘肅高師學報.2010(01).
[4]劉靜.包裝設計——“和”[J].美與時代(城市版).2016(01).
朱小紅(1985-),女,江蘇阜寧人,藝術碩士研究生,講師,工藝美術師,研究方向: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