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乾敬
摘 要:在中學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應用滲透式教育,要從堅持滲透式教育主導性;強化教師應用滲透式教育意識;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等方面進行改進。從而,在中學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全面推進和應用滲透式教育,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關鍵詞:滲透式教育;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程
一、應用滲透式教育在中學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滲透式教育缺乏主導性
必須在中學思想政治教育課中,加強滲透式教育的應用,使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因此,在中學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中,滲透式教育必須處于主導地位,發(fā)揮主導作用。但是,在當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中,教師們主要是簡單地進行知識點的講解,并沒有充分發(fā)揮滲透式教育在課程中的主導性,沒有充分發(fā)揮滲透式教育的主導作用。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進行思想和政治上的滲透,而在當下的課程體系中,恰恰缺少了這一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教師單純地進行知識點的講解,不重視滲透式教育在這方面的主導性。
(二)滲透式教育得不到重視
但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常用的是填鴨式教育,并非滲透式教育。這一教育方式有很多的弊端,它只把書本上的知識簡單地灌輸給學生,極大地扼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
滲透式教育得不到足夠的重視,例如,對一些理論性的知識,學生還沒有充分理解,教師就叫學生去背誦,學生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去背書,完全沒有理解。而教師如果應用滲透式教育,學生則會更深刻地領會知識,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僅知識點熟練地掌握,而且更好地提高思想道德素質(zhì)。應用滲透式教育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填鴨式教育的效果則會大大降低。
(三)沒有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
學生的主體性是以學生為主,以前的教學是以教師為主,課程改革以來,要求學生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課程要以學生為出發(fā)點。主體性的發(fā)揮就是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在當下的教學實踐中,教師仍然是課堂的主體,學生的主體性遠不及教師。課堂上,教師主動地授課,學生被動地接受,沒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把學生當成被動的接受者。如果學生不能很好地參與到教學實踐中,就不能很好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就不利于滲透式教育的應用。此外,提高學生的主體性,有助于提高教學質(zhì)量,有助于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如何在中學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應用滲透式教育
(一)堅持滲透式教育的主導地位
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必須確保滲透式教育的主導地位,教師應積極利用有用資源進行滲透式教育。
首先,教學內(nèi)容決定了它的的主導地位。中學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內(nèi)容,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如果單單用灌輸式教育向?qū)W生進行講解,學生難以理解,就不能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滲透式教育能把理論知識,變?yōu)榫唧w的案例,使教學過程變得生動活潑,從而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其次,教學目標任務決定了它的的主導地位。教學過程的目標任務,需要滲透式教育來完成并取得最優(yōu)的效果。滲透式教育符合了教學目標任務的要求,表現(xiàn)出顯著的效果。
正是教學內(nèi)容與教學目標任務之間的要求,才使得滲透式教育在教學過程中具有了主導地位。只有堅持滲透式教育的主導地位,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強化教師應用滲透式教育的意識
教師必須提高應用滲透式教育的意識,正如馬克思所說:“人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同樣,環(huán)境也創(chuàng)造人”。教師可以營造一個健康、向上的班級環(huán)境,使學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
首先,教師可以寓教于境。在向?qū)W生講授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知識時,教師可以利用一些教育環(huán)境,來向?qū)W生滲透知識點。這里的教育環(huán)境可以是自然景點、文化景點,也包括無形的文化氛圍和班級人際關系。
其次,教師可以寓教于情。在傳播中華傳統(tǒng)美德“孝道”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情感,這樣可以更好地滲透傳統(tǒng)美德,使學生有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從而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三)在滲透式教育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
在現(xiàn)代社會條件下,教師與學生之間是平等的關系。在這種情況下,更要改變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教師高人一等的錯誤認識,堅持在平等的基礎上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堅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主體參與是以學生主體性發(fā)展為本的發(fā)展性教學的首要特點的原則。這是因為主體參與是主體性的重要體現(xiàn),是培養(yǎng)學生主體性的重要途徑,是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根本保證?!?/p>
首先,教師與學生之間不是一種你教我學的單向關系,而是一種雙向互動的關系。不僅學生要向教師學習,教師也要向?qū)W生學習,雙方是一種相互學習的關系。滲透式教育必須要求學生的積極參與,如果學生不能積極參與到課堂中,就不能潛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政治教育,也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因積極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參與到教學實踐中。
其次,當學生向教師學習時,學生就具有了客體性。當學生反過來對教師進行教育時,學生就具有了主體性,并轉(zhuǎn)化為主體。因此,不僅要增強學生的主動性,更要增強學生的主體性,把學生變成教育主體,自覺進行自我教育。
參考文獻:
[1]鄭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學方法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