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電機軸承發(fā)熱故障是最為常見的電機故障之一,嚴重時需要降負荷運行,甚至可能燒損軸承。對于重要的高壓輔機,必然會影響到發(fā)電機組的安全穩(wěn)定運行。本文著重介紹大唐國際托克托發(fā)電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托電)凝結水泵電機軸承發(fā)熱的原因及處理的成功方法,雖然是解決電機軸承發(fā)熱的個例問題,但由于電機磁中心偏移而造成軸承發(fā)熱的原因較為隱蔽,希望能為國內(nèi)發(fā)電企業(yè)提供借鑒。
關鍵詞:電動機 軸承 發(fā)熱 調整 磁中心
Abstract:Motor bearing malfunction of heating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motor faults, serious when need to down load operation and may even burning of bearings. For the high power important, safe and stable operation will inevitably affect the generator.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causes and treatment of the heat generation of the condensate pump motor bearing in Datang Togtoh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although it is the case of the heating of the motor bearing.
Keywords :motor bearing heat adjusting magnetic center
中圖分類號:TM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9-0279-03
引言
托電#12機B凝結水泵電機是由湖南湘潭電機廠生產(chǎn),型號為YKSL500-4,功率為1000KW,額定轉速為1487r/min,驅動端軸承型號為6228/P6,非驅動端軸承型號為7330/P6。該電機為立式運行方式,電機采用水冷卻。2007年9月生產(chǎn),2008年投入生產(chǎn)運行。
一、電機軸承發(fā)熱的常見原因
軸承發(fā)熱是電動機已發(fā)生故障特征和故障發(fā)生的前兆,做好軸承發(fā)熱原因分析非常重要,可以有效避免大的設備事故發(fā)生。如果軸承溫度長期在60℃以上運行,就可認為軸承處于故障狀態(tài)。而電機軸承發(fā)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1.配合不當
軸承內(nèi)孔與軸的配合采用基孔制,軸承外圓與軸承座孔的配合采用基軸制。一般在正常負荷情況下軸與軸承內(nèi)座圈,采用j5,js5,js6,k5,k6,m6配合,軸承座孔與軸承外座圈采用j6,j7配合。旋轉的座圈,通常采用過盈配合,能在負荷作用下避免座圈在軸徑和軸承座孔的配合表面上發(fā)生滾動和滑動。
但有時由于軸徑和軸承座孔的尺寸測量不精確或配合面粗糙度未達到標準要求,造成過大的過盈配合,使軸承座圈受到很大擠壓,從而導致軸承本身的徑向間隙減少,使軸承轉動困難、發(fā)熱,磨損加劇或卡死,嚴重時會造成軸承內(nèi)外座圈在安裝時開裂。不旋轉座圈常采用間隙或過盈不大的配合,這樣不旋轉座圈就有可能產(chǎn)生微小的爬動,而使座圈與滾動體的接觸面不斷更換,座圈滾道磨損均勻。同時也可以消除軸因熱伸長而使軸承中滾動體發(fā)生軸向卡住的現(xiàn)象。但過大的間隙配合,會使不旋轉座圈隨滾動體一同轉動,致使軸(或軸承座孔)與內(nèi)座圈(或外座圈)發(fā)生嚴重磨損,而出現(xiàn)摩擦使軸承發(fā)熱、振動。
2.裝配方法不當
軸承和軸徑或軸承座孔的過盈較小時,多采用壓入法裝配。最簡單的方法是利用銅棒和手錘,按一定的順序對稱地敲打軸承帶過盈配合的座圈,使軸承順利壓入。另外,也可用軟金屬制的套管借手錘打入或壓力機壓入。若操作不當,則會使座圈變形開裂,或者手錘打在非過盈配合的座圈上,則會使?jié)L道和滾動體產(chǎn)生壓痕或軸承間接被破壞。
3.裝配時溫度控制不當
軸承在裝配時,若其與軸徑的過盈較大,一般采用熱裝法裝配。即將軸承放入盛有機油的油桶中,機油桶外部用熱水或火焰加熱,工藝要求加熱的油溫控制在80℃~90℃,一般不會超過100℃,最多不會超過120℃。軸承加熱后迅速取出套裝在軸頸上。若溫度控制不當造成加熱溫度過高,則會使軸承產(chǎn)生回火而致硬度降低,運行中軸承就易磨損、剝落、溫升過快甚至開裂。
需要注意的是,用油“煮”軸承時,軸承應平放在油桶內(nèi),并且在軸承與筒底之間墊一件高度約50mm的木塊或鋼筋支架,加溫時配合紅外線測溫儀或溫度計控制油溫。由于油浴加熱方法對于軸承膨脹量的測量和溫度控制以及安裝等環(huán)節(jié)都不方便,建議采用電磁感應加熱器更為妥當。
4.裝配時對軸承間隙調整不當
軸承的間隙分為徑向間隙和軸向間隙,其功用是保證滾動體的正常運轉和潤滑以及補償熱伸長。 對于間隙可調整的軸承而言,因其軸向間隙和徑向間隙之間有正比例的關系,所以安裝是只要調整好軸向間隙就可獲得所需的徑向間隙,而且它們一般都是成對使用的(即裝在軸的兩端或一端),因此,只需要調整一只軸承的軸向間隙即可。
對于間隙不可調整的進口軸承,因其徑向間隙在制造時就已按標準確定好了,不能進行調整,此類軸承裝在軸徑上或軸承座孔內(nèi)之后,實際的徑向間隙稱為裝配徑向間隙,裝配時要使裝配徑向間隙的大小恰好能在運轉中造成必要的工作徑向間隙,以保證軸承靈活轉動。此類軸承在工作時,由于軸在溫度升高時受熱伸長而使其內(nèi)處座圈發(fā)生相對位移,從而使軸承的徑向間隙減少,甚至使?jié)L動體在內(nèi)外座圈間卡住。若將雙支承進口軸承中的一個軸承(另一個軸承固定在軸上和軸承座中)和側蓋間留出軸向間隙,可避免上述現(xiàn)象。
5.軸承質量不好
由于軸承質量不佳而造成軸承損壞時可能導致不預期的設備停機。會給企業(yè)帶來巨大的損失。新到貨的軸承都應當鑒定質量,具體方法通常分為外觀檢查和用鉛絲壓間隙。外觀檢查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軸承轉動應靈活自如,無犯卡或不轉動的滾珠(柱)。無雜音、跳動、擺動現(xiàn)象。
滾珠(柱)、滾道、支持架應光滑,無裂紋、銹蝕、疤痕、破損。
內(nèi)外套不應有裂紋、銹蝕、配合緊力合適。
支持架、滾道面、滾動體上不應有壓痕和打痕。
不應有由于過熱造成的變色明顯。
支持架不應磨損或鉚釘松動。
用鉛絲壓間隙,根據(jù)軸承大小選取適當直徑的鉛絲,采用三點壓間隙法,要求:(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10%;同時平均值符合下表游隙標準
6.軸承油脂的選擇
軸承潤滑脂選擇的好壞直接關系著設備的穩(wěn)定運行,針對電機型號、用途、負載的不同,油脂的選用也必然不同,為了更好的發(fā)揮軸承的最佳狀況,選擇軸承潤滑脂必須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考慮:
6.1 防銹性能
使用于軸承內(nèi)的油脂必須具有防銹效果,防銹劑最好能不溶于水。油脂應具有良好的附著力,并可以在鋼材表面形成一層油膜。
6.2 機械穩(wěn)定性
油脂在機械加工時會變軟,導致泄露。正常運行時,油脂會由軸承座甩到軸承內(nèi)。如果油脂的機械穩(wěn)定性不夠,運轉過程中,會使油脂的皂的結構產(chǎn)生機械性崩解,造成油脂被破壞,從而失去潤滑作用。
6.3 油封
油封是必需的保護軸承和潤滑劑免受外來污染的屏障,軸承運轉過程中,不論雜物或濕氣都不能滲入軸承內(nèi),以防造成對其破壞。
正確的安裝保養(yǎng)是發(fā)揮軸承最長使用壽命的重要因素。同時,必須注意軸承的清潔度、軸承選擇的正確性和選用適當?shù)陌惭b與保養(yǎng)工具。另外,軸承必須防止受到污染物和濕氣的污染,并保證有正確的被安裝和潤滑。故軸承配列的設計、油封的狀況、潤滑劑的型式及潤滑周期,乃至專門的保養(yǎng)皆扮演著相同而又重要的角色。
6.4 混合油脂
決不要把不能相容的油脂混用,如果兩種不相容的油脂混用,通常其稠度會變軟,最后可能會因油脂容易流失而造成軸承的損壞。如果你不知道軸承原先使用的是哪一種潤滑脂,則必須先徹底清除軸承內(nèi)外的舊油脂,方可添加新油脂。
6.5油脂的分類
主要根據(jù)溫度和工作條件區(qū)分:油脂可根據(jù)它們的容許工作溫度來分類,油脂的稠度和潤滑能力是受到工作溫度影響的,在某一溫度下操作的軸承必須要選擇在同樣溫度下有正確稠度和良好潤滑效果的油脂。油脂是以不同的工作溫度范圍來制造的,大致可區(qū)分為低溫用、中溫用和高溫用的油脂。同時,有一類油脂稱為耐擠壓或耐擠壓并添加二硫化鉬,同時,在其中加有添加劑以加強潤滑油膜的強度。
6.6 選擇油脂的重要因素
如果錯誤選擇油脂則所有預防軸承的措施也是徒勞,選擇一種油脂,它的基油粘度在工作溫度是能提供足夠的潤滑效果是很重要的,粘度主要受到溫度的影響,它隨著溫度的上升而下降,當溫度下降是它則上升。因此,必須知道在工作溫度時的基油粘度。機械制造廠家通常都會指定使用某種油脂,然而大部分的標準潤滑脂適用的范圍都很廣。
二、電機軸承發(fā)熱的典型事例及處理
托電#12機B凝結水泵電機為立式電機,其非驅動端軸承型號為7330/P6-單列角接觸軸承,精度等級為P6,軸承軸向和徑向同時受力,軸承固定在后軸頸上,電機后大蓋、后軸承前后小蓋將軸承固定住,非驅動端軸承外小蓋墊有3mm膠皮墊;電機驅動端軸承型號為6228/P6-深溝球軸承,精度等級為P6,軸承不受力,僅起導向作用,軸承固定在軸頸上,電機驅動端大蓋、軸承前后小蓋將軸承固定住,驅動端軸承前小蓋墊有3mm膠皮墊。
該電機從2013年7月份大修后,電機在空載、負載試運、以及定期切換過程中電機驅動端軸承溫度于運行一小時即可高達70℃以上,四小時后溫度穩(wěn)定于73-78℃。其后對該電機進行如下檢查和處理。
1.#12機B凝泵電機大修后,空載、負載運行時驅動端軸承溫度高,打開其軸承外小蓋,去除電機小蓋內(nèi)的多余油脂,經(jīng)過多次試運,電機驅動端軸承溫度依然高達70多℃,排除了電機軸承中油脂過多的因素。
2.利用#11、#12機雙停時機,對#12機B凝泵電機前軸承進行解體檢查,檢查發(fā)現(xiàn):
2.1軸承中油脂無異常雜質,油脂良好,軸承無明顯劣化現(xiàn)象。
2.2拆卸對輪時發(fā)現(xiàn)靠背輪未裝配到位(與軸端相差5mm),檢查發(fā)現(xiàn)靠背輪與軸結合面最外側5mm處變形、凸起,后對凸起處做了車削處理;靠背輪與軸頸有一半距離無緊力,后對靠背輪與軸頸鍵槽處加裝定位螺栓,以防靠背輪向電機驅動側竄動。但該問題并非影響軸承發(fā)熱的直接因素。
2.3 測量電機前大蓋與軸承外圈緊力為-2絲,但軸承外圈未跑套,后對大蓋進行了刷鍍,刷鍍后緊力為1絲;測量電機前軸頸與軸承內(nèi)圈緊力合格。
2.4 對電機驅動端軸承進行了更換,軸承游隙符合標準。
3.電機就位后,對電機進行了空載試運,空載試運20分鐘左右電機驅動端軸承溫度SIS顯示就高達65℃,就地58℃,聲音和振動都正常,1個小時后軸承溫度高達72℃,3個小時后軸承溫度仍保持在72℃并無明顯回落跡象。
4.電機驅動端軸承溫度居高不下,對此現(xiàn)象進行了分析,最終認為,電機驅動端軸承受到了軸向力,當電機停電一瞬間(電機停電后,電機還能轉2-3分鐘),在這段時間內(nèi)電機驅動端軸承溫度SIS顯示急速下降了12℃左右。
如上圖所示,圖中紅線為電機驅動端軸承溫度曲線,綠線為電機電流曲線,由圖可以看出當電機失電瞬間,電機驅動端軸承溫度突然驟降。軸承惰走期間,不可能2分鐘內(nèi)自然降溫12℃。鑒于電源通斷前后,軸承溫度的異常變化,判斷為軸向電磁力導致。如上所述,該電機的構造為:軸承固定在軸頸上,電機兩端大蓋、軸承前后小蓋將軸承限位、固定。如果電機轉子磁中心與裝配中心存在偏差,電機通電運行后,軸承會軸向受力,導致軸向間隙變小甚至發(fā)生摩擦,從而造成軸承發(fā)熱。
5.關于電動機的磁中心
電動機的磁場主要體現(xiàn)在定子和轉子的間隙處--稱為‘氣隙磁場。
在某一個位置,氣隙磁場的磁力線全部垂直于轉軸,而沒有軸向分量。這個位置就稱為磁力中心線。如果磁力線有軸向分量,在沒有其他限制條件的情況下,電動機的轉子就會延軸線竄動。當竄動比較厲害的時候轉子會撞上外殼,造成電動機損壞。如果在連軸時沒有校正磁力中性線,那電動機和所驅動的機械都會承受一個軸向的力,對設備也是有損害的。
讓電動機脫開聯(lián)軸器空轉,其穩(wěn)定轉動時的位置就是磁力中心線位置。一般廠家都會給出刻度指示。對于大型電動機,在連軸前必須空轉,校正磁力中心線指示,然后再裝聯(lián)軸器.發(fā)電機定子和轉子定位分徑向和軸向的定位,徑向定位靠空氣間隙,軸向定位靠磁力中心,國產(chǎn)機組一般是靠現(xiàn)場測量來確定磁力中心的。 電機單機正常運行時的軸向位置,就是磁力中心線的位置,就是要定轉子鐵芯對齊,在電機端部上方一般都有紅線標注,新裝電機或者大修后一般都要求校準的。大型電機在現(xiàn)場要調整電機磁力中心,一般在銘牌上有標示磁力中心外部測量方法,磁力中心不對將引起電機振動,出力不暢。
6.電機調整磁中心
待停機后打開了電機驅動端軸承內(nèi)外小蓋,檢查軸承外觀及油脂無明顯異常;軸承外小蓋質口與軸承2mm間隙,軸承內(nèi)小蓋質口與軸承無間隙。具體分析:該立式電機非驅動端軸承型號為7330的單列角接觸球軸承,并通過軸承小蓋、大蓋與基座固定,起軸向向下限位作用。假設磁中心低于裝配中心,通電運行后,轉子沿軸向向下方受力,具體表象應該是非驅動端軸承溫度高(因為驅動端軸承外小蓋質口與軸承有2mm間隙,存在轉子向下位移余量,故不會受力發(fā)熱),與實際情況不符,因此判斷為磁中心高于裝配中心。處理方法:在軸承內(nèi)小蓋結合平面處加裝3mm厚的膠皮墊,既內(nèi)小蓋質口與軸承間隙2-3mm,轉子裝配中心余量2-3mm。如果該余量內(nèi)轉子裝配中心和磁中心可以重合,即可解決該問題。加完膠皮墊后,對電機進行了第二次空載試運。
三、結論
總之,電動機軸承發(fā)熱的原因很多,軸承發(fā)熱后,要對可能產(chǎn)生的原因逐條進行分析、檢查和整改,選擇優(yōu)良的材料和備件,在檢修中認真測量和把控每一個技術環(huán)節(jié),嚴謹細致地進行裝配,消除裝配“死點”,軸承發(fā)熱問題就順理成章地處理好了。
參考文獻
[1]李祉川主編.化工機械手冊[M] 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2]國電太原第一熱電廠編著.發(fā)電機及電氣設備[M]中國電力出版社
作者簡介:李虎,助理工程師,技師,研究方向:電機檢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