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倩
(河北大學,河北保定 071000)
“茶馬古道”民歌音樂的民族特色與文化內涵
方倩
(河北大學,河北保定 071000)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時代的前進,中國更加需要傳承民族文化。“茶馬古道”在云南,始于唐宋時期,開創(chuàng)了中西方的文化交流之路。茶葉讓我們民族文化為西方所熟知,也讓我們的民族文化傳播得越來越遠,且越來越有影響力?!安桉R古道”的興起有賴于傳統(tǒng)經濟的以物易物模式,內地及藏區(qū)出產形成互補性,從而造成兩地之間茶馬的交換,因此,“茶馬古道”具有濃郁的茶文化和馬匹文化色彩。更深層次講,“茶馬古道”是內地的茶文化與川藏地區(qū)馬匹文化的交流。而伴隨著“茶馬古道”文化的交流,內地的民歌和川藏地區(qū)的民歌也在進行著交流,從而在音樂上也相互交融,音樂本質上也是一種文化符號,因此兩地彼此之間也形成了良性循環(huán),共建和諧文化社會。
茶馬古道;民族音樂;文化內涵
“茶馬古道”是我國古代最重要的商路之一。一直到今天,我們都不會對當時的音樂和文化有所遺忘,可現(xiàn)如今“茶馬古道”很多地方已經有所毀壞,成為歷史的存留。但“茶馬古道”中所創(chuàng)作的民歌音樂流傳至今?!安桉R古道”融入了不同民族的音樂形式,為我們的民歌音樂打造了一片天地,也對現(xiàn)在音樂帶來了很多的靈感,我們更要努力的去找到音樂的價值,使我們的民歌音樂及文化內涵傳承下去,發(fā)揚光大。
云南的“茶馬古道”從普洱到麗江再到西藏地區(qū)。云南是擁有多民族集聚的區(qū)域,人數較多的民族有漢族、傣族、白族等等。民族多,就有更多的交流,包括經濟、文化等等,也同樣為我們的民族音樂也增添了許多音樂的色彩和元素,讓創(chuàng)作更加新穎。在云南的“茶馬古道”中有很多馬幫,帶上茶去和其它地區(qū)進行交易,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通過唱歌來排憂解難,抒發(fā)自己內心的情感,這個就是“茶馬古道”民歌音樂的起源。
1.1 “茶馬古道”民歌音樂的民族特色主要形式
《趕馬調》是“茶馬古道”民歌的主要形式,是進行貨物交換旅途中主要的歌唱曲調,充滿地域風情和民族特性,抒發(fā)內心情感狀態(tài)。《趕馬調》的唱法因不同地方有所區(qū)別,還有一種是比較特殊的《趕馬調》,是指某個不是特別確定的民族唱的,是特有的民族歌聲。《趕馬調》具有特殊意義并且又好學習,能充分體現(xiàn)當時勞動人民的情感,通過歌聲能聽出他們苦中有樂,是古人的一種宣泄和表達方式。
1.2 “茶馬古道”民歌音樂的民族特色重要功能
“茶馬古道”的民歌音樂在當時那個年代是有重要功能的。第一,可以在整個的貨物交易過程中抒發(fā)自己內心的感情,比如過程的辛苦,對家人深深的想念,對未來的生活抱有無限的想象,及他們彼此的勝于親人的友誼。生活是無奈的,不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在那個年代普通人是沒有任何經濟支撐的,有些歌曲歌詞都會唱到。當天結婚,第二天就要背上茶,騎著馬去進行貨物交換,為了賺錢卻冒著危險上路,心里是非常不舍得的,也害怕人一走出去就可能再不能回到思念的家鄉(xiāng)。所以這種情感是非常復雜的,他們便在歌聲中找到心靈的慰藉。第二,“茶馬古道”民歌音樂還具有實用功能。他們在整個過程中是可以通過唱歌的方式來進行語言上的交流,比如說隊形的變化,或者放慢一些速度等等,都是可以幫助他們在行駛過程中準確地傳遞信息。
1.3 “茶馬古道”民歌音樂的特征
“茶馬古道”的民歌音樂同樣也具有包容性與民族性的特征。這種包容性體現(xiàn)在他們整個行程的過程中,我們會了解到他們的現(xiàn)在的生活狀態(tài),他們團聚在一起,有種團隊的力量,有時又會聽到他們內心的變化,對家人的思念之情都是會通過歌聲而表達的,面對未來的迷茫,他們依然走在最前端,不停地向前,為了未來的生活能過的好一點,有苦還是要自己咽下去的。而民族性主要體現(xiàn)在“茶馬古道”整個行程過程中會遇到好多個民族,不同的民族有自己民族的特色,甚至他們唱民歌,表達的意思也是截然不同的,民族特性凸顯,這是不同地方趕馬人的個性特點。他們的民族信仰也是相當濃厚的,在歌聲中都會表現(xiàn)得非常明顯。因此,歌聲也是區(qū)分彼此的重要符號,通過歌聲就能知道這是“我們的人”還是“他們的人”。而這種文化的差異是不同的茶文化對他們的耳濡目染造成的,所以,歌聲所體現(xiàn)出來的表面上的差異,本質上是內在茶文化的差異造成的。
之所以有茶馬古道的產生,是因為不同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的形態(tài)不一樣,此地盛產茶葉,彼地盛產馬匹,因此,會形成交換市場,人們把剩余的茶葉拿去換別人剩余的馬匹,而貿易的形成會給所有人帶來富裕。不過,參與到貿易中的人很多并非是貨物的所有者,用現(xiàn)代商業(yè)邏輯講,這些貿易者像是企業(yè)工人,他們并不是企業(yè)的所有者,他們參與到貿易活動中去,只是為企業(yè)主付出自己的勞動,交換的茶葉或者馬匹很多并不是自己的東西,自己只能通過交易換取傭金或者物質獎勵。因此,很多參與到“茶馬古道”貨物交易中的人都是迫于生計,這只是他們一種謀生的手段。各個民族也是因為在那個特殊時代需要這樣的一個交融,從而促進了民族團結,可是誰也沒有想到,就因為這個茶馬古道,從而讓文化交流、融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民族的音樂文化也是在那個時期有了深入的交流,這是歷史的奇跡,也是社會進步的寶貴財富。
“茶馬古道”的音樂形式是非常特殊的,民族眾多歷史悠久,具有數量大、種類多、多變的特征,音樂種類也是多種多樣的,有民間音樂、宗教音樂,還行成了民間的歌曲等等。隨著時間的流逝與積累,慢慢成為了我們國家西南部的民族特色的音樂文化,雖然是以茶葉交換為目的,但卻是音樂形成的根源?!安桉R古道”的民歌音樂也同時具有包容性與民族性的特點。
“茶馬古道”在很多民族中都有自己特色,存在自己的《趕馬調》,體現(xiàn)了很多民族集聚的特點。《趕馬調》中曲風獨特,有豪放型也有溫婉型。在那樣一個時期,我們的趕馬人只是單純地帶著茶葉去交換貨物,面對未來的發(fā)展和對生活的渴望,即使千辛萬苦也要執(zhí)著前進,因此在他們的歌曲中體現(xiàn)出高昂的曲調,迥異的風格,直接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遠離家鄉(xiāng)和親人,內心是很難過的,在歌曲中也是可以聽到他們對生活的無奈和對家人的思念以及對未來的感傷。
“茶馬古道”途經很多個民族,他們都在路途中一起去送茶葉,為了安全抵達,他們付出很多的努力。主要民族有漢族、藏族、白族等。每個民族的不同,他們的唱歌的方式也不同,《趕馬調》因此各具民族特色。漢族的《趕馬調》是一種直白的表達,清晰明了,內容有長也有短,比較常見一些。藏族的《趕馬調》更為高亢,聲音嘹亮,展現(xiàn)出藏族人性格開放,不羈的個性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語言上會有些許的不同,富有深意。其實這就是民族文化的不同,宗教信仰的不一樣,所表達的意義也是完全不同的,但是,都是在表達出當時趕馬人的辛苦和內心的感受。因此,他們心靈是想通的,這就是音樂的魅力。
“茶馬古道”是中國重要文化遺產和文化瑰寶,是值得我們一輩子去保護的,很多人現(xiàn)在都在主動地去保護我們的文化遺產,這是特別值得我們學習的事情。茶馬古道的音樂文化具有民族的特色,音樂種類多,可現(xiàn)在我們了解的也只有在物質上的,缺少的是精神層面的東西,所以,需要我們后人去去整理、去理解這些音樂所表達的內涵。同時,音樂不是獨立存在的,不能脫離文化,“茶馬古道”雖然是在運輸茶葉交易時產生的,但卻是民族融合和發(fā)展的關鍵,因此,我們在對茶馬古道音樂文化傳承中要特別注意其民族性。當然也永遠不要忘記這些文化是根植于茶葉的,是因茶葉而產生的,所以茶文化是這些文化的母體,也是不能拋棄的東西。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就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我們要保護好這些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1]張璐.茶馬古道滇藏路線各民族音樂文化的碰撞與交融[J].歌海,2011(5):35-38.
[2]張永國.茶馬古道與茶馬貿易的歷史與價值 [J].西藏大學學報(漢文版),2006(2):34-40.
[3]格勒.“茶馬古道”的歷史作用和現(xiàn)實意義初探[J].中國藏學, 2002(3):59-64.
[4]王麗萍.試論滇藏茶馬古道文化遺產廊道的構建 [J].貴州民族研究,2009(4):61-65.
[5]楊寧寧.論茶馬古道的文化內涵[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1):8-14.
[6]楊福泉.茶馬古道研究和文化保護的幾個問題 [J].云南社會科學,2011(4):57-61.
[7]羅莉.依托“茶馬古道”黃金旅游線建立藏、川、滇“大三角”藏區(qū)旅游經濟圈 [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2): 33-38+2.
[8]孫華.“茶馬古道”文化線路的幾個問題[J].四川文物,2012(1): 74-85.
[9]楊寧寧.論茶馬古道的文化內涵[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1):8-14.
方 倩(1980-),女,天津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