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禮林
斑點叉尾鮰無公害成魚池塘高效養(yǎng)殖技術
敖禮林
斑點叉尾鮰食性雜、生長快、適應性廣,肉嫩味鮮,深受消費者喜愛。無公害養(yǎng)殖斑點叉尾鮰是發(fā)展之必然,其售價、產值和利潤都比常規(guī)養(yǎng)殖的高1~2倍。
一、環(huán)境和池塘的條件要求:水源應充足、清新、無污染,四周2~3km內無污染源,進排水要分開,排灌和交通都便利。水體溶氧量應在4.5mg/L以上,pH值為6.8~8.5,水的透明度以40~50cm為宜。池塘以長方形為好,面積5~50畝都可以,但以10~30畝為宜。池深要求2~2.5m,水深1.5~2.5m。池塘底泥厚應小于15cm,以硬質、砂質底池塘為最好。
二、池塘準備應充分:魚種放養(yǎng)前應先對被毀和不合要求的池堤進行筑實,四周和池塘內的雜草也要清除干凈。清塘消毒時,先向池塘注水深0.5~0.6m,接著每畝潑灑化漿生石灰150~200kg,可殺滅絕大部分病源生物和所有野雜魚等。池塘消毒7天后再灌水1.2~1.5m深;注水時進水口要用50目篩絹布等過濾。
三、科學放養(yǎng)魚種:魚種放養(yǎng)時水溫差不能超過5℃,水溫應不低于18℃,也不高于24℃,以20~23℃投放魚種為好;水溫低易發(fā)生水霉病,水溫高易使魚體受傷并造成缺氧。魚種應來自無公害養(yǎng)殖場,要求規(guī)格整齊,每尾重50~100g,體質健壯,活力強,體色一致并光滑,黏液豐富,無損傷、疾病和畸形,體兩側有不規(guī)則斑點。魚種的放養(yǎng)密度最好以食用和加工等要求來確定,如上市規(guī)格為0.7~1kg和每畝產量定為500kg,其放養(yǎng)量為900~1000尾;若每畝產量定為600~700kg,其放養(yǎng)量為1100~1300尾。斑點叉尾鮰放養(yǎng)時每畝還要套養(yǎng)10~12cm白鰱魚種150~200尾、花鰱25尾、草魚10尾或團頭魴30尾,以控制浮游生物和調節(jié)水質。魚種投放前還必須用2.5%~3%食鹽水溶液浸泡消毒5~7分鐘或用PV碘15~20mg/L浸洗30~40分鐘,可殺滅多種病原體等。
四、飼養(yǎng)管理應精心:應選用無公害生產的飼料。人工養(yǎng)殖以投喂全價浮性顆粒配合料為好,要求蛋白質含量32%~34%。當然,各地也可因地制宜的利用無污染的小魚蝦和畜禽下腳料等作為動物性飼料。日投餌量應據(jù)季節(jié)、水溫、魚體重等不同而定。魚體重50g/尾以下時,每日投喂3次;魚體重50g/尾以上時,每日投喂2次(上午6-7時和下午6-7時各投喂1次)。成魚養(yǎng)殖時不同水溫日投餌量為:水溫6~10℃時投餌量為魚體重的0.5%~1%,10~15℃時為1.5%~2%,15~20℃時為2.5%~3%,20~25℃為3%~3.5%,25~30℃為3.5%~4%,30~32℃為2.5%~3%。投餌時必須做到投勻、投足、投好,不可投喂腐敗變質飼料。一般10~15天換水一次,每次換注水量為池塘總水體量的1/3。要求池塘水溶氧達5mg/L以上,pH值為6.8~8.5,水透明度40~50cm。為進行水體消毒和保持pH值在適宜值內,池塘每12~15天應按每畝用生石灰10~15kg化漿全池潑灑。為防發(fā)生魚病,飼養(yǎng)期間每15天還可用0.3~0.35mg/L二氧化氯全池潑灑預防。用藥防治魚病時,必須使用無污染、無殘留的藥物,且應在捕撈20天前停止用藥。
(通聯(lián):330700,江西省奉新縣畜牧水產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