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省海洋與漁業(yè)廳 李磊/文
長篇歷史小說
潮起嶺南(連載三十五)
■ 廣東省海洋與漁業(yè)廳 李磊/文
呂鑫將軍隨即附和說:“丞相言之有理。當今我國當務之急是要做好應對大戰(zhàn)前的各種準備?!?/p>
建德王道:“呂將軍說的是。老丞相你有何想法,盡管在此向大家交代清楚?!?/p>
呂嘉道:“謝皇上。老臣以為,當務之急是立即征召士卒,以彌補前線各關卡、城池的兵力不足。同時各部也要加強訓練,以準備應對隨時可能而來的漢軍征討?!?/p>
建德王說:“老丞相說的極是。明日朕即可頒詔,令軍部去辦?!?/p>
呂嘉接著道:“謝皇上。為應對未來的大戰(zhàn)需要,即可組織人力在國都以南近百里遠之地——石涌,構建兩座城池,平時可做為皇上的行宮。戰(zhàn)時萬一都城番禺失守,朝廷也可以及時地退守該處,與漢軍周旋。皇上,構建此城可令呂鑫將軍去辦,他熟悉那里的情況?!?/p>
建德王道:“準。呂鑫將軍,令你即日選調人員前去石涌筑城?!?/p>
呂鑫道;“末將遵旨?!?/p>
呂嘉又道:“再有,就是請各部官僚,從即日起,都要緊緊圍繞即將來臨的大戰(zhàn),各自做好充分的準備,召集工匠,趕制兵器弓矢,充實各地兵器庫,以備前線隨時調用。各城關要塞,要加緊練兵,備齊御敵攻城的檑木滾石等防御器材,以備隨時降臨的與漢軍大戰(zhàn)之需。”
建德王道:“眾愛卿。丞相已將軍務大事向各位交代清楚,今晚可盡歡,但明日務需各盡其職,按部署分工認真去做戰(zhàn)前準備。”
南粵發(fā)兵攻打韓千秋的軍隊,在把他們全殲之后。呂嘉又派人把漢朝使者的符節(jié)用匣子封裝好,放到邊塞之上,又假裝友好地講了一些騙人的鬼話,佯裝表示謝罪,同時發(fā)兵駐守邊關各要塞之地,積極準備應付漢軍大舉南下,而隨時而來的戰(zhàn)爭。
第十五章 伐南越卜式上書 求根除分裂勢力
為解決南越出現的政權危局,漢武帝劉徹起初并不想動用武力來解決南越問題,只是派遣韓千秋與樛樂,帶領二千漢軍前往南越媾和。并部署衛(wèi)尉路博德駐守其北部邊境,以武力威懾,迫使其放棄獨立的企圖。在韓千秋等離去后,武帝怎么也放心不下,于是令大司馬大將軍衛(wèi)青召來邳離侯、衛(wèi)尉路博德,主爵都尉楊仆,丞相趙周、上大夫韓嫣等文武要臣齊聚未央宮議事。
路博德,西河平州人,以右北平官職隨從驃騎將軍霍去病,征伐匈奴,封邳離侯。驃騎將軍(元狩六年病故)去世后,路博德從衛(wèi)尉官職升為伏波將軍,后擊敗南越,增加封賞。其后因犯法失去侯位。后任強弩都尉,駐屯居延,死在任所。
待大家陸續(xù)到齊之后,武帝首先吩咐說:“既然該請的都來了,那今天我們就將當前我國所面臨的局勢好好地議論一番。就當前局勢我國應采取何種對策,各抒己見、暢敘若言。我看,首先還是讓上大夫韓嫣,將國內國外的局勢先向在座的各位簡要介紹一下?!?/p>
韓嫣接過武帝的話說:“當前,影響我國安定形勢的三股勢力已去之有二。這一,北方的匈奴已逃往北方更加遙遠的大漠以北,一時難以以大軍南顧;國內的反叛勢力,在朝廷采取‘推恩令’后,已逐步瓦解,隨著淮南國、衡山國、燕、齊兩國等大國勢力,分崩瓦解之后,再也沒有誰有足夠的勢力,能聯合起來與朝廷分庭抗禮。因此,臣以為當前正是按陛下早年定下的戰(zhàn)略構想,到了該徹底解決南越問題的時候了?!?/p>
丞相趙周稟報說:“不然。陛下,臣以為這北方的匈奴雖遭我連續(xù)打擊后,已遠遁于北方大漠以北地區(qū),但其依舊是陰魂不散,畢竟匈奴是馬背上的民族,攻擊從來就帶有一定的快速性和突然性,目前尚不能完全排除其以小股兵力突襲我漫長北部邊境線上的任一關隘的可能性,這種可能性隨時都會存在,因此這就使得我國不得不防;
還有,正是這‘推恩令’的實施,使得一些較大的諸侯國被拆解分化,而失去反叛的能力,但也因此引起其他諸侯國的擔心,懼怕與淮、衡、燕、齊等國一樣,被分化瓦解,這就難免其隨時可能的聯合反叛,進而對抗朝廷;
再說當前西南夷初定,局勢還尚不穩(wěn)定,其反叛獨立的可能性隨時也會存在。因此臣認為南越處偏遠之地,又是窮鄉(xiāng)僻壤之處,取之無益,棄之無害。切不可為此無用之處再大動干戈。”
主爵都尉楊仆說:“陛下,父母養(yǎng)的孩子再丑也是自己的孩子,祖上留下的土地再貧瘠也是自己的土地,作為軍人,我們沒有權利輕言放棄?!?/p>
大司馬衛(wèi)青道:“陛下。楊仆都尉所言極是。臣再次懇請,愿領十萬人馬征伐南越,以此來維護國土完整?!?/p>
武帝說:“不可。當前也只有你大司馬大將軍更為熟悉北方匈奴的情況,北部邊境的防御還得由你多加關注。這南方戰(zhàn)事,朕另有考慮?!?/p>
趙周說:“南越平叛,臣并不反對。但臣只是認為,當前應首先顧及其他更應關注的方面。切不可因小而失大。近年來因連年用兵、迎降和出使西域,所耗錢財頗巨,再加上近年各地災害不斷,救濟和遷徙災民,而致使國庫空虛,兵員不足,實在是難以應付未來所要進行的長期戰(zhàn)爭?!?/p>
路博德說:“陛下。國家有事,作為軍人理應首當其沖,若南越再滋事,臣愿與眾將一同領兵前去平叛。”
武帝說:“好?!彩穷A則立,不預則廢,’有備而無患。如果此次韓千秋部能妥善解決南越危局最好,那就可不動刀兵。如韓千秋部不能妥為解決南越之事,就得準備好征伐南越,以求一戰(zhàn)而一勞永逸地解決南方常年存在的分裂勢力隱患。”
見大家一時無言,武帝接著吩咐說:“若戰(zhàn)之難免,朕想就請衛(wèi)尉路博德與主爵都尉楊仆分別率軍前往。不知兩位可有何種打算?!?/p>
路博德說:“呈陛下。臣以為征伐南越,只需兵力十萬即可。請陛下下令征調與南越接壤各郡兵力,兵員一旦齊備,臣即可揮軍南下?!?/p>
楊仆說:“啟稟陛下,我江淮樓船軍多造船工匠,又多百越之人,對南越地理頗為熟悉,一旦南越有事,臣即可率數萬樓船軍先期南下,奪取橫浦關,駐扎仁化城東百余里處的湞江建造樓船,等待各路大軍集結后,隨大軍一起南下攻占南越國都番禺?!?/p>
武帝說:“好。既然眾將已明確此次戰(zhàn)役之目的,那就按各位剛才所議定之事,分頭準備。路衛(wèi)尉你與楊都尉就南下作戰(zhàn)有關事宜多做溝通。朕令你即刻征調各處囚犯編練成軍,擇機南下伐越;楊都尉即刻返江淮水軍,調結三萬江淮樓船軍,征調部分囚犯補充軍隊,加緊臨戰(zhàn)訓練。記住要多準備些建造樓船的工匠。隨時聽后調用?!?/p>
南越丞相呂嘉叛亂,石門一役全殲漢軍韓千秋部的消息傳到長安后,著實令武帝非常頭痛。當前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已到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諸侯王與那些被觸動既得利益的官宦們,怨聲載道,蠢蠢欲動。大有一番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漢朝有數的軍隊又要防止這些既得利益者門隨時可能發(fā)動的暴亂,又要應付北部邊界匈奴的騷擾。國庫虧空、軍隊有限,可用于一線作戰(zhàn)的人員又寥寥可數。南方呂嘉的反叛,即使是無暇顧及,可是事到臨頭,也不得不認真加以對付。
武帝正為這財政狀況及南越叛亂之事犯難之際,齊王府相卜式的奏折應時而至。這就給武帝欲發(fā)起征南戰(zhàn)爭,提供了精神和物質上的支持。一日早朝丞相趙周首先出班奏曰:“啟稟皇上,齊王府相卜式聽說南越叛亂,便有奏折上報?!?/p>
武帝:“宣?!?/p>
丞相趙周打開奏折,念道:“卜式上書奏曰:臣聽說主愧臣死。群臣應該死節(jié),最蠢笨的也應出財助軍,這樣才是強國不敢侵犯的保證。臣愿與兒子及臨菑習弩與習船之士請戰(zhàn),戰(zhàn)死以盡臣節(jié)?!?/p>
武帝聞聽之后,頓時覺得心情大為歡暢,于是贊道:“齊相乃賢德之士也。朕聞其以德報德,以直報怨。今天下不幸多事,郡縣諸侯沒有奮激而起、以直報怨的直道之人。齊相行為雅正而親耕,隨畜放牧,以資產幫助親弟,又從頭開始經營,不為利惑。不久前北部邊境調軍出擊匈奴,卜式上書出錢助官。往年西河災荒,卜式又率齊人送糧到西河。今又首先奮起報名從軍,雖然沒有交戰(zhàn),可謂義見於內心了。應賜卜式關內侯,黃金四十斤,田十頃,布告天下,使之明知朕意?!?/p>
卜式,河南人。以耕種畜牧為業(yè)。有小弟,弟長大后,卜式從家中分出居住,只取羊百馀只,田宅財物盡數給了其弟。卜式入山牧羊十余年,在其盡心照料下,羊群逐步發(fā)展到千余頭,於是便買下田宅。而其弟因不善經營,則傾家蕩產,卜式立即又將自己的財產分給弟弟,如此有多次。
漢在抵抗北方匈奴的入侵之時,卜式上書,愿捐家財的一半助邊事?;噬吓墒拐咔叭柌肥剑骸跋氘敼賳??”
卜式說:“從小以牧羊為生,不熟悉怎樣當官,因而不愿意作官?!?/p>
使者又說:“家里難道沒有冤家仇人,想講出來嗎?”
卜式說:“臣生來與人無爭,邑人貧者借錢給他,不善的人教他做好事,在住處與人友好相處,卜式有何冤事呀!”
使者說:“你這樣做,是想干什么?”
卜式說:“天子抗擊匈奴,我以為賢者理應為大節(jié)而死,有錢的應出錢,這樣匈奴可滅。國人再也不受顛沛流離之苦也?!?/p>
使者將與卜式的對話,報告朝廷?;噬嫌謱⑹拐叩乃娝劯嬖V了丞相公孫弘。公孫弘為人心胸狹窄,回稟皇上說:“這不是人之常情的表現。不軌之臣,不可能作為效法的榜樣,愿陛下不要答應。”于是皇上沒有接受卜式的請求,過了幾年便退回卜式。卜式回鄉(xiāng)后,又重操他的牧羊業(yè)。
一年后,遇上匈奴渾邪王率領部眾來投降,漢朝征發(fā)車輛兩萬乘去接運。公家府庫沒有錢,只好向百姓借馬。百姓有的把馬隱藏起來,馬不能湊足?;噬习l(fā)怒,要殺長安縣令。
中大夫汲黯說:“長安縣令沒有罪,只有殺了我汲黯,百姓才肯獻出馬匹。況且這些匈奴人背叛他們的單于投降漢朝,如果漢朝慢慢地由沿路各縣挨次給他們提供驛車運送他們,怎會致使全國驚擾,使本國人民疲勞困乏來事奉這些匈奴人呢!”皇上便沉默了。
等到渾邪王來了,跟匈奴來降者做交易買賣的商人中間,犯罪判處死刑的有五百多人。汲黯入宮,請求利用空閑時避開眾人奏事,在未央宮內的高門殿見到皇上說:“過去匈奴人進攻我國的邊疆要塞,斷絕了和親的友好關系,我們大漢興兵討伐,死傷的人多到計算不清,耗費的錢財用好幾百億來計算。我汲黯愚蠢,認為陛下獲得匈奴人,都會把他們作為奴仆婢女賜給服軍役而死於戰(zhàn)事者的家屬;破敵后所繳獲的財物,也便分給這些人,來慰問天下人的勞苦,滿足百姓的心。如今雖不能這樣,渾邪王率領幾萬部眾來投降,卻虧空了國家府庫來賞賜他們,征發(fā)了善良的百姓來服侍他們,如同奉養(yǎng)驕子。”
武帝說:“欲取之,必先與之。這個道理難道你中大夫不知道嗎?我要的不是財富,而是民心。有了民心即使沒有財富,人民也會創(chuàng)造財富;財富很多,失去了民心,財富也隨之會散去。”
汲黯說:“可是拿國人的財富幫助他國人民畢竟不合適,且皇上資助的畢竟是我們過去的敵人?!?/p>
武帝說:“在我眼中人民就是人民,在做人的尊嚴上沒有什么我國他國之分。如果能將過去的敵人轉換成自己的朋友,我們不就少了些敵對的對手嗎?壯大了自己的陣營,減少了敵對陣營,又何樂而不為呢?!?/p>
汲黯又說:“可是無知的老百姓哪里知道讓他們購買長安當地用品,而舞文弄墨的法吏就用禁運物走私出邊關的罪名來處分他們的呢?陛下縱然不能拿繳獲匈奴的物資來慰勞天下人,又用隱約不明的法令條文殺無知百姓五百多人,我認為陛下不宜如此處罰?!?/p>
皇上不聽從,說:“我很久沒聽到汲黯的話,現在又來亂說一氣了?!边^后幾個月,汲黯犯了不大的罪,恰逢大赦,只除官職。於是汲黯隱居於農村數年。
渾邪王等投降,漢朝大規(guī)模出兵討伐匈奴,山東地區(qū)又遭到水災、旱災,貧窮的老百姓流離遷徙,都依靠政府供給衣食,倉庫空虛。
御史大夫張湯順承皇上的心意,奏請鑄造銀幣和五銖銅幣,壟斷經營全國的食鹽和鐵器,排擠富商大賈,頒布告緡令,鏟除豪強并兼的大戶,玩弄法律條文巧言誣陷,以輔助嚴刑峻法的實施。張湯每次上朝報告事情,說到國家財政用度,時間拖得很長,以致皇帝忘了吃飯。這時的丞相只是空占職位,國家大事都取決於張湯。老百姓不能安定地生活,發(fā)生騷動,政府所興辦的事業(yè),沒有獲得利益,貪官污吏一起盜竊、侵奪,於是嚴厲地用刑罰制裁他們。因而從公卿以下直到平民,都指責張湯。眾人有非議。
武帝說:“一國之治,是好人壞人都得有,大人小人皆要用。尤其是小人,不可多用,但也不可不用。沒有小人的告密,偌大個國家,一國之君如何能知道文武百官究竟在想什么、做些什么。沒有小人,下級政權陰謀叛亂,你又如何能及時掌握?!?/p>
“小人,你即使對他恩重如山,他也不會對你感恩戴德,因為他心目中,只有自身的利益,為了切身利益,他可以不擇手段,更可以恩將仇報。這就是為什么有些執(zhí)政之人,喜歡用個別小人的絕妙之處。越是與小人相交甚密的朋友,小人告其狀來,別人就越容易相信,哪怕完全無中生有,因為這是某些時候,他人正好需要利用之處,也只有厚顏無恥的小人才能夠駕輕就熟地做到這一點?!?/p>
“當然。當小人周邊的人都認識到他如此做派時,也就再也無人相信他的任何鬼話了。這時小人也就完全失去了他的作用,也就到了他該下地獄的時候了?!?/p>
這時國家各項開支費用過大,倉府空虛,貧民多遷徙,都靠國家補給,也無法完全供給。這時卜式又拿錢二十萬給河南太守,以救流民。河南上報富人助貧名單時,皇上從中認出了卜式,說:“這是一位當年堅持要給一半家產助邊的人?!膘妒琴n卜式差役四百人,卜式將其全部還給官府。
當時,富豪皆爭相隱匿財產,只有卜式特別想幫助國家解決戰(zhàn)爭費用?;噬响妒前巡肥阶馂殚L者,召見卜式拜其為中郎,賜爵左庶長,田十頃,布告天下,以示尊崇,鼓勵官吏、百姓效法。
接封后,卜式不愿為官,于是皇上勸他說:“我有羊在上林苑,想讓先生去幫忙放牧?!?/p>
卜式說:“當官要有為民辦事的能力,這一點我不具備,所以當官可能會害了一方百姓,也會使皇上失去一方民心,所以我不適宜當官。牧羊是我的本行,我有能力將這項工作做好,所以我愿意去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