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東艷
(北京市平谷區(qū)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北京 平谷 101200)
一例雞毒支原體病的診斷與防治體會
熊東艷
(北京市平谷區(qū)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北京 平谷 101200)
雞毒支原體 (Mycoplasma gallisepticum,MG,以下簡稱MG),可引起呼吸道癥狀為主的慢性呼吸道病,通常被稱之為雞慢性呼吸道病(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CRD)。在我國養(yǎng)雞場中普遍存在。近年來,隨著雞只飼養(yǎng)密度的增大,雞毒支原體病發(fā)病率越來越高。該病本身不會造成大的死亡,但很難根治且容易復發(fā),整個飼養(yǎng)期內病情往往處于時起時伏、時輕時重的狀態(tài)。其嚴重程度和病程受發(fā)病日齡、繼發(fā)和并發(fā)感染、應激等多種因素影響。臨床上常導致產蛋率下降,孵化率降低,雛雞生長緩慢,死淘率增加,肉雞胴體降級,廢棄率增高,對養(yǎng)禽業(yè)危害十分嚴重。MG單獨感染時臨床癥狀較輕,與其他病原如新城疫病毒、法氏囊病毒、傳染性喉氣管炎病毒、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雞副嗜血桿菌等混合感染時,病情加重;與大腸桿菌混合感染時可引起典型的肝周炎、心包炎、氣囊炎。而高度集約化、密集型的生產方式更加速了本病的擴散。
2016年10月25日,我區(qū)金海湖鎮(zhèn)一養(yǎng)殖戶帶病死雞前來就診,此雞群共9800羽蛋雞,在146日齡突然發(fā)病,來診療時已發(fā)病15d左右,表現呼吸道感染,出現咳嗽、噴嚏、氣管啰音,常有鼻涕梗塞鼻孔,頻頻甩頭,個別雞只眼內有泡沫分泌物?;记菀粋然螂p側眶下竇發(fā)炎、腫脹,嚴重時眼睛張不開。發(fā)病率2%,每天死亡4~5只。根據臨床癥狀結合實驗室檢測,診斷該養(yǎng)殖戶的蛋雞得的是雞毒支原體病,并采取了相應的防治措施,收到了明顯效果?,F將病例診治情況介紹如下:
該病的潛伏期為10~21d,發(fā)病時主要呈慢性經過,其病程常在1個月以上,甚至達3~4個月,病情常呈現“三輕三重”的特點,即用藥治療時輕些(癥狀可消失),停藥久時重些(癥狀又較明顯);天氣好時輕些,天氣突變或連陰時重些;飼養(yǎng)管理良好時輕些,反之重些。
初期呈現精神不振,食欲減退或不食,腹瀉,鼻液增多,流漿液性鼻液,部分病雞鼻孔周圍沾污明顯,鼻孔堵塞,妨礙呼吸,頻頻搖頭或發(fā)出奇聲。嚴重時,病雞呼吸困難,伸頸張口呼吸,喘氣,接近雞群可聽到明顯的甩鼻、咳嗽、氣喘以及氣管啰音,夜間聲音較白天大,嚴重的呼吸啰音似青蛙叫。部分病雞的眼結膜發(fā)炎、流淚、混有泡沫狀分泌物,有些病雞甚至失明,造成不能采食,使產蛋率下降,淘汰雞數增加,飼養(yǎng)期延長,生長緩慢,逐漸消瘦,最后因過度衰竭,或喉頭被干酪樣物堵塞而死亡。本病常為慢性經過,如不及時治療,可綿延數月。
病變主要在呼吸器官:主要是鼻和眶下竇有輕度炎癥,鼻腔中有多量淡黃色混濁粘稠的惡臭味滲出物;喉頭粘膜輕度水腫、充血和出血,并覆蓋有多量灰白色粘液性或膿性滲出物;氣管內有多量灰白色或紅褐色粘液。一側或雙側性眼炎,眶下竇腫脹,內積聚大量黃白色滲出物,嚴重者可從眶下竇擠出黃白色干酪樣硬塊?;疾‰u一般有輸卵管炎,少數病雞還有關節(jié)炎。病程較長時,氣囊壁混濁、表面呈念珠狀,內部有黃白色干酪樣物質,有時可見一定程度的腦炎病變,嚴重時心包膜、輸卵管及肝臟出現炎癥。部分病例可見肝臟腫大,表面有一層黃白色的纖維蛋白附著,肝臟滲出的纖維蛋白將胸腔、心臟、胃腸道粘連在一起。
目前,從流行特點、臨床癥狀及病理變化等方面分析,就可得出初步的診斷。具體的診斷方法有兩種,分別是病原的分離鑒定與血清學檢查。
4.1 病原的分離鑒定是診斷雞支原體病最基本的方法。由于雞支原體病為需氧及兼性厭氧,在營養(yǎng)需求方面要求較高。該方法工作量較大,花費時間較長,過程繁瑣,不太適合當今生產上的快速診斷與監(jiān)測。
4.2 相對而言,血清學檢查則較為適應迅速診斷的模式。它通常用于敗血支原體控制計劃的雞群檢測與疑似感染的輔助診斷,以血清平板凝集試驗(SPA)最常用,其他還有血凝抑制試驗(HI)和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凝集試驗(PA)用于檢測血清中的抗體,是生產上用的最多的一種方法,具有快速、方便、敏感、重復性好等優(yōu)點,但存在非特異性反應和交叉反應,容易出現假陽性;血凝抑制試驗(HI)用于檢測血清中直接抗血凝素的抗體,它具有特異、準確的優(yōu)點,但敏感性差;酶聯免疫吸附試驗 (ELISA)可用于檢測卵和血清中的MG抗體,具有很高的特異性,敏感性比HI高,但比PA稍低,是應用較廣的一種血清學方法。血清平板凝集試驗(SPA)操作要求:
4.2.1 試驗材料
4.2.1.1 待檢血清 受檢血清必須新鮮,無溶血現象、腐敗現象。
4.2.1.2 抗原 由獸醫(yī)生物藥品廠生產供應。本抗原由加熱殺死的布魯氏菌菌體經染色制備而成的淡藍色懸浮液。抗原本身出現凝集者應廢棄。使用前應充分振蕩,并使其溫度達到20℃左右。
4.2.1.3 陰、陽性血清 由北京中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供應。
4.2.2 操作方法
4.2.2.1 備一方形潔凈的玻璃板,劃成 25個方格,橫數5格,縱數5格,每格四平方公分,第一列各格寫下血清號碼。
4.2.2.2 用25μl滅菌吸頭加待檢血清于各格中,由于試驗所需血清量較少,因此,在操作過程中要求嚴格,應盡可能減少誤差,最好滴出血清前用濾紙片擦去吸管表面沾附的血清。
4.2.2.3 加平板反應抗原原液25μl于上述各血清量中,并用牙簽或細鐵絲混勻,使抗原和血清推開,面積直徑約2~3cm的圓形。由血清量最少的一格(即第四格)混起,每份血清用一根牙簽,用過的牙簽要放固定容器中,工作完畢后集中燒毀。若用細鐵絲作混合,每份血清混勻后應用酒精棉花擦凈,然后再作另一份血清的混合。
4.2.2.4 混合完畢,將玻璃板置于酒精燈火焰或凝集反應箱上,均勻加溫,使達到20℃左右,并輕輕搖動玻板,使血清與抗原混合液呈緩慢的旋轉運動,以保證充分混合。
4.2.2.5 觀察結果2min內記錄反應結果。
4.2.2.6 每次試驗用已知陰性血清、陽性血清做對照。
4.2.3 結果判定標準
4.2.3.1 “++++”出現大的凝集片或小的顆粒物,液體完全透明,即100%凝集,判定為強陽性。
4.2.3.2 “+++”有明顯的凝集片,液體幾乎全部透明,即75%凝集,判定為陽性。
4.2.3.3 “++”有可見的凝集片,液體不甚透明,即50%凝集?!?”液體混濁,有僅僅可以看出的粒狀物,即25%凝集,判定可疑。
4.2.3.4 “-”液體均勻混濁,判定為陰性。
該養(yǎng)殖場就診后采血30份樣品,進行雞毒支原體病血清平板凝集試驗檢測,檢測結果為6份陽性,24份陰性。
5.1 對飼養(yǎng)管理的力度進行加強,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 這個需要加寬雞舍,降低飼養(yǎng)密度,減少雞的擁擠現象,并加強通風換氣,改善雞舍的環(huán)境,一定要避免各種應激反應。
5.2 盡早疫苗免疫 防治雞毒支原體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弱毒活苗免疫,它一般用于早期免疫,在病毒感染之前就建立起良好的免疫力,可遠離病魔的侵害。通過使用疫苗,可以大幅度減少支原體的蛋傳播,提高雛雞的存活率。
5.3 預防混合感染 支原體病在單獨感染時,危害較輕,對雞群所造成的影響也較小,雞群損失也很少,但一旦和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大腸桿菌等混合感染時,就會加重病情,帶來較大的損失,所以我們還必須做好新城疫等疫病的預防工作,盡量避免繼發(fā)與并發(fā)感染的出現。
5.4 殺滅病原體、淘汰病弱殘雞、及時治療、正確用藥 對發(fā)病雞群的治療,可在雞群飼料中添加酒石酸泰樂菌素、阿奇霉素、替米考星等。中西藥結合,用鎮(zhèn)喘散或強力咳喘寧等。而因為雞毒支原體可感染氣囊使得藥物難以送達,所以在治療中必須堅持長期用藥及輪換用藥的原則。此外,用藥期間還需要改善雞舍內外環(huán)境衛(wèi)生,排除各種應激因素,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經采取以上治療方法治療5d后,經養(yǎng)殖戶反饋,雞群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食欲增加,呼吸道癥狀明顯改善。10d后追訪雞群穩(wěn)定,生長良好。沒有發(fā)現新病例。
5.5 增強機體抗病力,恢復體質,飼喂全價飼料,補充多維 如補充維生素A等,可降低其發(fā)病率,改善病程經過,減少死亡。
6.1 雞毒支原體病,俗稱“慢呼”。單純感染發(fā)病所造成的死亡率較低,因此,過去大家對本病重視程度不夠,尤其是對于肉雞群。由于肉雞生長速度快、周期短,抵抗力差,一旦感染支原體后,造成呼吸道粘膜屏障的損傷,容易和大腸桿菌、傳染性支氣管炎、新城疫等呼吸道疾病加重發(fā)病死亡。因此如何有效預防控制雞毒支原體,對于解決目前難纏的肉雞呼吸道綜合癥具有重要意義。
6.2 中西藥結合防治本病是一條可行的技術路線。中西藥可以優(yōu)勢互補,既考慮到整體(中藥提高整體抵抗力)又考慮到局部(西藥消滅病原),而且可以有利于預防本病耐藥性的產生。
6.3 加強飼養(yǎng)管理和防止各種應激是預防本病的關鍵,生產實際中應注意保持良好的通風,飼養(yǎng)密度適宜;飼喂全價飼料,預防維生素缺乏;疫苗接種,更換飼料,轉群等前后 2~3d應使用敏感藥物進行預防。
6.4 控制MG感染的疫苗有滅活疫苗和活疫苗兩大類。滅活疫苗為油乳劑,可用于幼齡雞和產蛋雞?;钜呙缰饕从?F株和溫度敏感突變種S6株,據報道其免疫保護效果確實,比未免疫的對照雞病變輕,生產性能較好。
6.5 雞慢性呼吸道病易與其他一些表現呼吸道癥狀的疾病相混淆,同時也可能與這些病混合感染,因此確診本病時,須全面地掌握其流行特點、病狀和病變等情況進行分析比較:
6.5.1 傳染性支氣管炎 是由病毒引起的傳染力很強的一種呼吸道病,3月齡以下的仔雞,特別是1月齡以內的幼雛感染時呼吸道癥狀明顯,與霉形體病混合感染時易造成死亡。本病從臨床上很難和霉形體病相區(qū)別,主要依賴實驗室方法進行確診。但目前一些地區(qū)流行腎病變型的支氣管炎,表現出腎腫大和尿酸鹽沉著的特有病變。
6.5.2 傳染性喉氣管炎 本病多為急性經過,在全群出現呼吸道癥狀之前,可見有1~2只病雞突然死亡,雖然各種年齡的雞都可感染,但一般多見成雞患病,表現明顯的呼吸困難,伸脖,張口呼吸,咳嗽,甩頭,病雞發(fā)出尖叫聲,冠髯發(fā)紺,窒息死亡。剖檢的特征性病變是在喉頭,氣管有出血性炎癥,并帶有血塊或黃色干酪樣物形成栓塞。
6.5.3 傳染性鼻炎 是由嗜血桿菌引起,發(fā)病快,與環(huán)境條件、特別是與氣溫的驟變有很大關系,多數病雞在短期內出現水樣鼻汁,顏面浮腫、流淚以至上下眼瞼粘連。若及時用抗生素處理,一般經1~2周后即可痊愈。
S858.31
C
1673-1085(2017)03-0023-03
2017-02-14
熊東艷,高級獸醫(yī)師,從事動物疫病診斷、監(jiān)測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