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瑞朋 蘇振松
(1.百色學院 廣西百色 533000;2.廣東東莞光正實驗學校 廣東東莞 523378)
游戲教學1:“你傳我遞摘蟠桃”游戲:(1)教學目的。訓練學生通過定點合作傳球,進行單手肩上投籃的技能。(2)教學步驟。首先,教師將全班同學分為若干組,每組配5名學生。其中,1名學生(設為學生A)站在罰球區(qū)域處,其他學生以其為中心,圍成一個圓圈狀(分別設為學生B、C、D、E);其次,由學生A開始向學生B傳遞籃球,學生B接到籃球后,將球順勢傳遞給學生C,如此循環(huán)下去,最后傳回給學生A;最后,學生A接到籃球后,在原地進行定點單手肩上投籃的動作,完成后,學生A-E之間的位置進行一次順時針移位。即A生移位B生位置,B生移位至C生位置……循環(huán)往復上述游戲。(3)教學考核。在游戲進行中,老師對每組的籃球傳接情況和投籃命中情況進行全程記錄,每投進一個球,便相當于“摘到1個蟠桃”,最后統(tǒng)計所有的數(shù)據(jù),以傳接球失誤率最低,單手肩上投籃命中率最高的小組為優(yōu)勝組。(4)教學拓展。每次完成上述游戲教學后,教師組織全班學生展開交流總結,總結的形式以小組探究為主,主題不一,內容多樣。例如:“關于如何降低傳接球失誤率的探究匯報會”“關于定點投籃命中率提升的想法交流會”等。每次交流都由小組內部探究,并形成統(tǒng)一結論后,選派組長上臺進行匯報,教師則給出總結性教學發(fā)言。
游戲教學2:“奔跑吧,兄弟”游戲:(1)教學目的。訓練學生通過合作奔跑,進行低手投籃的技能。(2)教學步驟。首先,教師將全班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每組配7名學生,按照北斗七星的位置分布于籃球場上甲乙兩個籃框之間,7名學生分別為A-G。其中,A離甲籃框最近,G離乙籃框最近;其次,要求A學生運球向B學生靠攏,在離B學生為2m左右時,將球傳遞給B,B學生接到球后,快速向C學生靠攏……最后將球傳遞給G,G學生在接到球后,快速向甲籃框運球奔跑,進行行進間低手投籃;最后,完成一組游戲動作后,A-G學生的位置同樣進行一次順時針移位,并往復游戲,當A-G學生均完成一次運球低手投籃后,一組游戲過程結束。(3)教學考核。該游戲教學的考核指標為兩項:第一,每組學生完成一組游戲的時間;第二,每組學生運球投籃的命中率。教師在游戲教學中,對上述兩項指標進行實時記錄,最后,以游戲時間最少,運球投籃的命中率最高的小組為優(yōu)勝組。(4)教學拓展。每次游戲教學結束后,教師同樣采用小組探究的形式,組織全班同學展開學習經驗交流。交流的主題以“提升籃球運球的速度”和“提高低手投籃命中率”為主,通過合作探究、總結匯報的形式,對每一次教學的心得體會進行總結,教師則在最后給出詳細的教學分析點評。
在實驗組的教學中,教師還設計了“競技合作探究”的教學體驗,意在通過創(chuàng)設競爭、競賽的教學情景,激發(fā)起學生參與籃球運動的激情和積極性。
4Vs4小場競技比賽:(1)教學目的。鍛煉學生合作競技的精神,培養(yǎng)他們的籃球運球、投球技能。(2)教學步驟。首先,教師將全班同學分為若干組,每組4人;其次,通過隨機抽簽的形式,進行4Vs4的對陣比賽,比賽中融入運球、投籃、傳球等技巧;最后,根據(jù)每場對陣的情況,分出冠、亞、季。(3)教學考核。由于采用了競技比賽的形式,因此考核的標準就是競賽的結果。(4)教學拓展。每次比賽結束后,教師同樣組織經驗交流會,每各小組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將比賽中的不足、收獲總結出來,并通過匯報交流的形式,進行總結。
在對照組的教學中,教師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法進行籃球教學,教學過程中并沒有引入游戲法、競技法等合作探究形式,具體來說教學的內容包含理論和實踐兩個部分。
(1)理論部分。該部分主要在課堂中完成,由教師通過黑板教授、PPT演示的形式,教授學生一些基本的籃球理論知識,原地單肩投籃技術動作知識和運球低手投籃技術動作知識,所有的授課內容均以理論講授為主。(2)實踐部分。該部分在籃球場中完成,教師按照課前備好的內容進行教學,課的準備部分沒有體育游戲,在課的組織中按照授課內容的要求進行練習,課后沒有作業(yè)、任務安排和教學拓展,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進行練習,在所有的教學內容完成后,進行一次考核。
由表1、表2的數(shù)據(jù)可知,對照組學生上述兩項成績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要顯著劣于實驗組學生的數(shù)據(jù)(P<0.05),“合作+探究”教學法的引入,明顯提升了實驗組學生的籃球技術成績,對改善教學質量的成效十分顯著。
實驗后,對兩組學生參與籃球學習的興趣情況進行了問卷調查,表3為具體的調查統(tǒng)計表。
由表3可知,實驗組學生的各項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學生,“合作+探究”教學法的運用,提升中學生參與籃球學習,培養(yǎng)他們合作探究籃球知識的效果。
表1 兩組學生實驗教學前后1min原地單手肩上投籃成績對比分析表
表2 兩組學生實驗教學前后1分鐘運球低手投籃成績對比分析表
表3 兩組學生參與籃球學習興趣對比分析表
“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的指導思想優(yōu)于傳統(tǒng)教學思想,它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籃球的技戰(zhàn)術水平,而且更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主動性和能力的培養(yǎng),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xiàn)出人本主義思想。
[1]王黎英.“合作探究”創(chuàng)新模式的探究[J].新課程研究,2009(1):36-37.
[2]林鴻油.合作探究教學法在中學籃球教學中的實驗研究[J].新課程學習(綜合),2010(8):136.
[3]李貴杰.合作—探究式教學模式在籃球教學中的實驗研究[J].重慶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2):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