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艷 楊淑潔
1.安陽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河南 安陽 455000; 2.聊城高唐縣姜店鎮(zhèn)中心小學,山東 高唐 252862
?
論《一杯茶》中貴婦的悲劇人生
秦 艷1楊淑潔2
1.安陽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河南 安陽 455000; 2.聊城高唐縣姜店鎮(zhèn)中心小學,山東 高唐 252862
《一杯茶》中的貴婦羅斯瑪麗在多數(shù)評論家和讀者眼中是一位虛偽、造作、愛慕虛榮的女性,大家習慣于對她持否定態(tài)度。但是筆者認為,對該人物的認知應該將當時的時代特點和人性本能相結合,將人物放置在具體的歷史時期,反對孤立的認識,更不能做出超越時代特點的要求。
悲?。簧鐣攸c;人性本能
凱瑟琳曼斯菲爾德作為英國現(xiàn)代主義小說的開拓者,其獨特的寫作技巧,別具一格的創(chuàng)作題材,鞭辟入微的心理分析成就了她在英國文壇史上不可動搖的大師地位。她在自己短暫的一生中為讀者留下了88篇短篇小說,這些作品從不同的側(cè)面反映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期,不同階層人物千姿百態(tài)的生活形象和性格特點,成為解讀時代特點的一面鏡子。本文將通過分析《一杯茶》中的貴婦形象幫助讀者深入了解其性格形成的原因,了解故事背后的真相,從而增強讀者對人物認知的立體性與維度感。
《一杯茶》主要講述了貴婦羅斯瑪麗在雨后邂逅一個向她討要一杯茶錢的乞丐姑娘,羅斯瑪麗突發(fā)奇想打算將乞丐留在家里但因丈夫夸贊乞丐漂亮,而心生妒忌,一改之前的慷慨大方與友好善良,僅用三美元便將女孩打發(fā)了事。
該小說是曼氏離世前一年完成的作品,那時她寫作風格非常成熟穩(wěn)定,“對人生、對社會有了深刻認識,對人性也有獨到理解”所以我們在解讀該小說的主人公時不應該僅僅停留在故事表面滿足于認識該貴婦的偽善形象,而應深入分析造成該人物性格的原因,還原社會真相以此加深對人物的了解。文學是植根于社會的一種藝術,它在反映社會的同時,也不可避免的受到社會現(xiàn)實的影響。正如多數(shù)評論家認識的羅斯瑪麗一樣,主流觀點認為她造作、虛偽、嫉妒、愛慕虛榮,這種固化認識缺乏“人性”方面的解讀審視,使羅斯瑪麗厭惡有余而悲性不足,在現(xiàn)在看來人物形象解讀不夠完整,甚至略顯突兀。
對羅斯瑪麗我們應該從該人物所處的時代特點與人物自身特點去理解,將人物放置在她所在的歷史社會中,用歷史的眼光去辯證地看待她。
(一)時代特點
從簡·奧斯丁的《傲慢與偏見》、《理智與情感》以及《愛瑪》等傳世名作我們不難看出,功利主義、虛偽、造作等“貴族病”普遍存在于社會各個階層中,上流社會普遍享受這種“寄生蟲”式的生活,中下層的貧困者也都夢想著有朝一日能夠過上那種豪華奢靡的生活,并將之作為自己奮斗一生的夢想。這種社會習氣一直延續(xù)到20世紀初期。這段時間內(nèi)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女性開始覺醒并提出了經(jīng)濟獨立的口號,但是從整體而言,女性還是以家庭為主,經(jīng)濟上依賴于男性而不能獨立。
這種時代特點在羅斯瑪麗身上有明顯的體現(xiàn),文章一開始就為我們設置了理解障礙,讓我們對女主人容易產(chǎn)生誤讀。她(羅斯瑪麗)衣著光鮮,生活富裕,朋友也都是風趣體面的人物。文章一開始就描述“他們家可闊了,名副其實的闊,可不僅僅是日子過得寬裕舒服的那種闊”,“羅斯瑪麗想買東西時,她就上巴黎,對她來說,這就像你我去證券街購物一樣,是家常便飯”。她如此富有,可是對自己喜歡得愛不釋手的小盒子在買與不買的問題上猶豫不決,難免讓讀者心生疑惑,既然如此喜歡為什么不買呢?
隨著故事的進展我們才明白,羅斯瑪麗的富有都是建立在其丈夫的經(jīng)濟基礎之上,她只是寄生在丈夫生活中的寄生中,所以對需要二十八個金幣的小盒子,她只能在征求丈夫的同意后才能做決定。
這一經(jīng)濟基礎決定了她不能隨心所欲的做自己想做的事。雖然她很想幫助小乞丐,但是只能在丈夫高興的前提下,一旦觸犯了其夫利益,只能注定她失敗的下場。羅斯瑪麗作為一名寄生于別人經(jīng)濟基礎上的女性,只是當時社會中的一例縮影,還有眾多的女性如她一樣,只能看丈夫或父親臉色行事,在滿足男性需要的基礎上才有一定的自由。羅斯瑪麗的悲劇不僅僅是個人的悲劇,而是整個社會的現(xiàn)狀,所以我們看待該人物時不能僅僅苛求她一定要成功幫助小乞丐,一個連自己的命運都掌握不了的人又怎能去幫助別人呢。
(二)個人性格特點
運用辯證法的觀點我們可知,任何人都有善良的一面和邪惡的一面,區(qū)別在于不同方面對人物性格影響大小。羅斯瑪麗之所以會無情的用三美元將小乞丐打發(fā)了事,是因為出于人的本能。
任何人在自我利益受到威脅時,都有自我保護的本能,會選擇有利于自身利益的一方面,反之亦然。出于本能論考慮,羅斯瑪麗正是在小乞丐威脅到自己女主人的地位時才一改剛才的熱情與慷慨,將那個原計劃作為自我善良與地位襯托的小乞丐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趕走,然后將自己精心收拾一番,去博取丈夫的喜悅。
一開始見到小乞丐時,羅斯瑪麗可能是出于炫耀的心理,為了博取朋友對自己的夸贊,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更像是“神話里的好心仙女”,但是誰又能否認她不是出于對同為女性的一種同病相憐的同情呢,不是同為如浮萍一樣無法控制的命運的一種心心相惜呢?不管讀者怎樣去解讀羅斯瑪麗的目的,她的行為卻是客觀具體的就是她確實將小乞丐帶回了家,并希望為她安排一切。但是她的演員的夢想被丈夫一個小小的陰謀擊打得破碎不堪,不管愿意與否,亦或她自己意識到自己的悲劇與否,一切都只是自己的一個白日夢。
這里我們能夠看出,羅斯瑪麗才是一個真正的可憐蟲,她自己也是一個乞丐,她祈求丈夫的虛情假意,乞討丈夫的經(jīng)濟施舍,過著靠討別人歡心才能自由的日子。所以我們不能只是責怪羅斯瑪麗的自私、無情,而是應該從人性本能的角度出發(fā),來理解她的這種行為,如果換做別人,別人也會有同樣的反映。所以,從這一點來看,羅斯瑪麗的行為是合理的也是可以理解的。
縱觀羅斯瑪麗所處的環(huán)境,不管是宏觀的社會環(huán)境,還是微觀的家庭環(huán)境,不管自已愿意與否,實際上一切都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她也只是男權社會中男性的一具玩偶,高興時讓你去買28個金幣的小盒子,不高興時隨意動動歪腦筋就能讓你的公主夢與幸福生活破碎不堪,這才是羅斯瑪麗更是當時社會女性的悲劇。
[1]秦艷.在矛盾沖突中懵懂成長——論《花園茶會》中的頓悟瞬間[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7(1).
[2]陳良延,鄭啟吟,等譯.金絲雀曼斯菲爾德短篇小說選[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3.
[3]籍廣艷.再談“虛偽”籠罩下周樸園的悲劇人生[J].江蘇經(jīng)貿(mào)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4.
I
A
1006-0049-(2017)14-024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