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鑫偉
湖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南 湘潭 411201
?
馬克思主義通俗化的路徑與方法探析*
巴鑫偉*
湖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南 湘潭 411201
馬克思主義作為無產階級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必須被人民群眾理解和掌握才能轉換為強大的物質力量,但作為一種舶來品,加之理論內容抽象深奧,要想真正為人民群眾所接受,不僅要采用中國的語言形式(中文),更重要的是要用通俗易懂的形式表達出來。在推進馬克思主通俗化的過程中,要注重發(fā)揮普及讀物、通俗文學、新媒體的作用,增強群眾對馬克思主義的認同。
馬克思主義通俗化;路徑與方法;普及讀物;通俗文化;新媒體
馬克思主義植根于西方文化土壤,且大多抽象、晦澀難懂,很難為中國大多數(shù)的普通民眾所理解和接受,所以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的通俗化是我黨一直追求的,但在其通俗化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阻礙了馬克思主義內容大眾化的進程。在新形勢下,我們必須探索新的行之有效的通俗化路徑與方法,增強群眾對馬克思主義的認同。
列寧曾說過:“最高限度的馬克思主義=最高限度的通俗化。”[1]抽象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必須用與群眾生活相關聯(lián)的普及讀物表達出來,化抽象為具體,化深奧為通俗,才能更好地為群眾所理解。為推進當代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我們可以用最通俗易懂的話語,結合日常生活案例,構建一套融趣味性與真理性為一體、針對不同對象的普及讀物,將之轉化為能夠被大多數(shù)人所理解、接受的簡單道理。
編纂針對學齡前兒童的兒童讀物。學齡前階段兒童的思想猶如一張白紙,各種想法都還未定向定型,可塑性強,是學習的一個關鍵時期,我們應抓住這一最佳時機。學齡前的兒童主要是依靠形象思維來認識世界的,喜歡玩,喜歡聽故事。在編纂兒童讀物時,充分考慮到兒童的這些特點,可以采用以圖畫為主,配以少量文字的形式,用童稚的語言、溫馨的情景、五顏六色的圖畫,加之兒童愛聽故事的天性,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習慣和品德。如美國艾瑞克·卡爾的《好餓的毛毛蟲》就是通過充滿詩情畫意的描述俘獲了無數(shù)孩子的心,這給我們以巨大的啟示與鼓舞。此時的兒童對事物的辨別能力較低,缺乏分析選擇的能力,只會根據(jù)自己的興趣來選擇模仿,所以在這過程中,一定注意甄別篩選,不斷提高兒童讀物的質量和水平,使之與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保持一致。青少年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期,可塑性強,接受力好,是進行馬克思主義教育的最好時期。處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叛逆,因此在對青少年進行教育的過程中,要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不能急于求成,否則非但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可能還會適得其反。在開發(fā)面對青少年讀物的過程中,要結合青少年的興趣愛好和認知特點,采取生動活潑的表達形式,適當配以插圖和注釋,做到融趣味性與可讀性于一體。1995年由廣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三字經(jīng)》,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范例,它用傳統(tǒng)的形式,表現(xiàn)時代的精神。通過簡潔的文字將中國傳統(tǒng)美德、歷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社會主義道德規(guī)范表述出來,并通過解說對其意義做了新的闡述,又配以五顏六色的圖畫,生動形象,使青少年在愉快的讀書中,受到愛國主義教育,明白做人的道理。即使是針對成年人的理論讀物,也不能僅僅是束之高閣的空洞理論。要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從當前群眾最關心的熱點問題著手,以圖文并茂的形式,用老百姓的語言將黨和國家的最新理論成果、政策措施講出來,幫人民群眾答疑解惑。長此以往,人們自然會漸漸將之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在這過程中,政府要加強政策支持與資金扶持,培養(yǎng)專門人才,開發(fā)出一些高質量、高水準的普及讀物,并大力推廣到全國各地,馬克思主義才能真正深入人心。
馬克思主義具有抽象、晦澀的特點,要想為普通大眾所接受,必須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表達出來。通俗文學形式活潑、通俗易懂、貼近民眾生活,自古以來就受到民眾的喜愛。雖然自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群眾的娛樂方式已發(fā)生了重大變化,但通俗文學仍是群眾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在新形勢下,我們可以將馬克思主義融入小說、戲劇等通俗文學中去,使廣大人民群眾在娛樂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接受馬克思主義,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在當代,經(jīng)典影視作品作為一種新的通俗文學形式,有著廣泛的受眾群體,在促進馬克思主義的通俗化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它通過獨特的視聽效果、震感的藝術場景,演員的高超演技,情景再現(xiàn)的效果,具有極大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而且其發(fā)展迅猛,已經(jīng)涉及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因此其所具有的教育功能不容忽視。經(jīng)典影視作品可以將馬克思主義從枯燥的、沉悶的課本、課堂上解放出來,獲得自由的生命,轉化為生動具體的形象,使之更具親和力和感染力。為發(fā)揮經(jīng)典影視的作用,我們要加強對經(jīng)典影視作品的管理與監(jiān)督,使之與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保持一致,沿著正確的軌道發(fā)展。近年來,隨著紅色資源的教育作用不斷增強,紅色經(jīng)典影視作品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它們通過視覺化、形象化的方式將歷史與藝術完美融合,將中共從接觸、認識、了解、運用馬克思主義來指導革命的過程再現(xiàn),用中國革命的曲折和成功驗證著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重要性,更證明了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解決中國問題的必要性,用革命先烈的故事讓群眾明白什么是馬克思主義信仰,什么是群眾路線,什么是共產黨,使觀眾在娛樂的同時受到一次精神上的洗禮。如電視連續(xù)劇《恰同學少年》、《井岡山》等就是這樣通過其巨大教育魅力,大大增強了馬克思主義的感染力和影響力。另外,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競爭越來越激烈,生活節(jié)奏也越來越快,人們靜下心來細細品味小說和戲劇的時間減少,這就使得小說、戲劇的教育作用減弱。所以,我們可以將一些影響力較大、具有較高的欣賞價值的小說、戲劇等轉化為影視作品,這一方面有利于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另一方面可以為經(jīng)典影視提供更多的素材。在對小說、戲劇等進行改編時,我們要根據(jù)其本身的特點給予其藝術化的處理,盡力避免對原著的誤讀。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將馬克思主義與一些電視節(jié)目聯(lián)系起來,比如專題紀錄片、公益廣告、教育類節(jié)目、娛樂節(jié)目等,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將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內容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使觀眾在娛樂的同時受到一次精神上的洗禮。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網(wǎng)絡在社會生活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通俗化的過程中,我們要充分利用這個平臺,但要想充分發(fā)揮新媒體在推進馬克思主義通俗化方面的作用,必須滿足中國網(wǎng)民的多樣化需求。
正如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所說:“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實現(xiàn)什么東西。思想要得到實現(xiàn),就要有使用實踐力量的人?!盵2]人民群眾是推進馬克思主義的主體,在信息網(wǎng)絡時代,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網(wǎng)民的作用,為此,從解決與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相關的問題著手,創(chuàng)建多樣性的宣傳馬克思主義的主題網(wǎng)站,將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大事小情相結合,并運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語言表達出來,拉近其與普通老百姓的距離;通過民眾互動窗口,了解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和困難,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真正為廣大老百姓排憂解難,在各種問題的解決中增強人民群眾對馬克思主義的認可度和接受度,讓他們心甘情愿的去接受和踐行馬克思主義。在運用相關主題網(wǎng)站促進馬克思主義通俗化時,要注重采取多樣化的形式以改變傳統(tǒng)單一的文字報道形式,將網(wǎng)絡可以融文字、圖片、視頻于一體的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出來,不斷提升網(wǎng)站的趣味性和多樣性,以增強馬克思主義的感染力和吸引力;還可以充分運用網(wǎng)絡上的一切資源,既可以建立共享理論學習資料庫,也可以設置相關的視聽資料下載專區(qū)、建立與相關網(wǎng)站的鏈接,方便廣大人民群眾查閱資料;還可以通過微博、博客、微信等平臺,為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打開方便之門。由于各個網(wǎng)民的年齡、職業(yè)、教育程度不同,所以廣大網(wǎng)民對理論的需求有很大差異,在建設主題網(wǎng)站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注意對網(wǎng)站的層次性設計,盡量建設一個能覆蓋到各個社會群體的主題網(wǎng)站,如針對專業(yè)人士的網(wǎng)站,我們就要注意用學術性的話語來傳播馬克思主義;針對非專業(yè)人士,就要通過身邊的大事小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生動活潑的形式來詮釋馬克思主義,使人民群眾真正領略到馬克思主義的巨大魅力。網(wǎng)絡具有信息量大的特點,但卻也存在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的缺點,各種負面信息也鋪天蓋地的襲來,因此我們必須加強對網(wǎng)絡的管理,不斷完善這方面的政策法規(guī),引導其向著正確的方向發(fā)展,為馬克思主義的通俗化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和氛圍。
時代的飛速發(fā)展,讓我們認識到必須不斷探索新的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才能不斷適應人民群眾的多樣化需求,將馬克思主義滲透到人民群眾生活的各個角落。
[1]《列寧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467.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20.
*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創(chuàng)新項目:“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內容大眾化的路徑與方法——以儒家文化大眾化為借鑒”(CX2016B511)。
巴鑫偉(1990-),女,河北邢臺人,湖南科技大學,2014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共黨史。
D
A
1006-0049-(2017)14-00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