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怡
重慶人文科技學院文新院,重慶 401524
?
會話含義理論在高校教師用語中的運用
王淑怡*
重慶人文科技學院文新院,重慶 401524
格賴斯的會話含義理論,是關(guān)于人們?nèi)绾芜\用語言的理論,它關(guān)注的是話語的言外之意。本文以高校教師為研究對象,從會話含義理論的角度來分析其用語,試圖發(fā)現(xiàn)高校教師用語所具備的某些特質(zhì),從而為高校教師的教學過程提供一些改進意見。
合作原則;會話含義;教師用語
格賴斯認為,在正常情況下,人們的交談不是由一串不連貫、無條理的話語組成的。因為交談的參與者都在某種程度上意識到一個或一組共同的目的,或者至少有一個彼此都接受的方向。交談過程中,那些不適合談話目的或方向的話語不斷被刪除,從而使交際得以順利進行。這樣,就提出了一個要求交談參與者共同遵守的一般原則:合作原則。即:量的準則,所說的話應包含足夠信息,但不應包含過量信息;質(zhì)的準則,所說的話力求真實,不包含不真實和沒有依據(jù)的話;相關(guān)準則,說話內(nèi)容與談話目的相關(guān);方式準則,用語清晰明了,避免晦澀和歧義,做到簡練有條理。
但在實際語言交流中,人們常常故意不去遵守這幾條準則,其目的不是為了中斷交談,而是為了向?qū)Ψ絺鬟f一種新的信息,即會話含義,從而創(chuàng)造出具有積極修辭效果的語言藝術(shù),進而達到更好的交際效果。
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個特殊的語境場合,教師在這一語境中所使用的語言被稱作教師用語。教師用語是教師的行業(yè)用語,它與其他行業(yè)用語既存在共性,也具備很多獨有的特點。它是一種語體色彩和感情色彩都非常豐富的語言,并且伴隨著表情手勢等其他元素。它一方面具有明顯的教育性,一方面又具有規(guī)范性,即教師用語應該是符合規(guī)范的語言。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必須在使用規(guī)范語言的前提下,掌握高超的言語技巧,通過對語言的熟練運用,使學生能夠充分領(lǐng)會他所傳授的知識,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文章開頭所提到的格賴斯關(guān)于違反合作原則產(chǎn)生會話含義的理論,為教師改進其用語提供了理論基礎(chǔ)。筆者在高校從事教學工作已有十余年,收集了一些課堂用語的實例,這些實例都明顯違反了格賴斯合作原則中的各項準則。這種故意違反,使原本生硬的語言變得委婉生動,在不傷害學生自尊的情況下,讓交流得以順利實現(xiàn),展現(xiàn)了言語策略和技巧的顯著作用。
第一,違反量的準則。
說話人提供的信息過少或者過多,使得說話意圖不明顯或者顯得過于啰嗦。
1.輔導員向某任課老師了解某學生的學習情況。
輔導員:他上課情況怎么樣?
任課老師:他每次都按時到課。
輔導員詢問的是學生的學習情況,任課老師卻沒有詳細提供這方面的信息,只就到課的事情進行了回答,提供的信息過少,明顯違背了量的準則。他的言外之意就是:這個學生學得不怎么好。
2.學生向某任課老師詢問專業(yè)參考書的問題。
學生:您上課提到學習文字學應該買一本《說文解字》是嗎?
老師:是的,這是中國第一部系統(tǒng)完備的字典,是一本講本義的書,對文字學的學習非常有幫助。
老師只需要回答“是的”就夠了,但他卻提供了多余的信息,違背了量的準則。其含義就是:這本書非常重要,應該買一本來看看。
第二,違反質(zhì)的準則。
說話人提供了虛假信息,說了沒有依據(jù)的話。
3.有一位學生長期缺課,老師在課堂上說:“我覺得我得有幾百年沒見過你了。”
老師的目的在于對學生的曠課行為提出警告和批評,但如果直接指出來,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引起他的反感,收不到教育效果。所以老師說了明顯違背質(zhì)的準則的話,并采用夸張的修辭手法強調(diào)了學生缺課的事實。這種幽默的表達方式,同時體現(xiàn)了老師的嚴格要求和言語風度,讓學生更易于接受。
4.老師布置了課后作業(yè),一位學生上交的作業(yè)完成得非常潦草,老師看完之后說:“我給了大家一周的時間完成這次作業(yè),但我覺得你大概只用了五分鐘?!?/p>
從合作原則的角度看,老師說了自知虛假的話,明顯違反了質(zhì)的準則,他想表達的會話含義是:我對你這種學習態(tài)度很不滿意。他這種委婉的說話方式,相比那種直接的批評方式,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第三,違反相關(guān)準則。
說話人的說話內(nèi)容與談話目的無關(guān)。
5.課間十分鐘,學生向老師提問。
學生:老師你能把這個問題給我詳細講講嗎?
老師:對不起,我?guī)追昼娭蟮萌チ硪粋€教室上課,但下節(jié)課之后我有空。
老師如果為學生答疑,就會影響到下一節(jié)課,但如果直接拒絕,則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老師說了一句貌似與學生的提問沒有關(guān)聯(lián)的回答,這個回答明顯違背了相關(guān)準則,其言外之意就是:對不起,我現(xiàn)在沒有時間,不能為你解答,但下節(jié)課之后我有時間,歡迎你來找我。
6.文學課后,學生向老師提問。
學生:老師,您能推薦幾本好看的當代小說嗎?我想補補課。
老師:期末快到了,書上需要復習的東西還有很多呀,等有時間的時候我們再討論其他的吧。
學生在文學課后,意識到自己閱讀量的不足,希望老師推薦一些好的文學作品。如果老師直接說:“快考試了,不要在這個時候看小說”,話雖然有道理,但必然會傷害到學生的學習熱情,甚至讓學生對這門課產(chǎn)生抵觸情緒。所以老師回答了一句與學生的提問沒有關(guān)聯(lián)的話,這種明顯違背相關(guān)準則的表達方式,其目的就是告訴學生:臨近期末,復習更重要,看小說的事情,等有空閑的時候我再給你推薦。
第四,違反方式準則。
說話人的表達不夠簡潔明了,顯得冗長啰嗦。
7.上課期間,坐在最后一排的兩個學生不停地講話,于是老師提醒說:“這兩位同學,我知道你們可能有重要的事情需要溝通,但我希望你倆課后再去商量,這對你們來說應該不算一個過分的要求吧?”
學生在課堂上說小話是對老師和其他同學的不尊重,這種行為應該受到批評。但老師如果直接對兩位學生說“麻煩你們閉嘴”,肯定會讓他們在全班同學面前下不來臺,不僅不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反而會覺得是老師太過分。所以老師故意違背方式準則,把話說得啰嗦,其目的就是想盡量禮貌委婉地對學生的不當行為提出批評,其言外之意就是:你們講話干擾到大家了,請馬上停止。
8.學生:老師,如果我期末考試成績不太理想的話,可以把我的平時成績打高一點嗎?
老師:平時成績是根據(jù)到課情況、上課表現(xiàn)、回答問題的次數(shù)等等因素打出來的,如果我沒有理由地調(diào)高某一位同學的分數(shù),那對其他同學就太不公平了。
學生要求打高分的理由是站不住腳的,但老師如果直接拒絕會顯得太直接太不給面子。所以老師沒有簡單回答可以還是不可以,而是詳細陳述了自己的看法,這種冗長的表達明顯違背了方式準則,其含義就是:我不同意你的要求。
作為一名高校教師,我們應該意識到教師用語在教學活動中的重要作用。教師在與學生的教學互動中,應當改變過去那種單一的“知識傳授者”的角色,轉(zhuǎn)而去充當學生的“學習引導者”和“交際合作者”,而如何順利實現(xiàn)這種轉(zhuǎn)換,依靠的則是教師用語這一媒介。從以上課堂用語的實例當中,我們可以看到,為了更好地與學生溝通,教師需要借助格賴斯關(guān)于違反合作原則產(chǎn)生會話含義的理論來靈活運用語言,從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從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高校教師面臨的情況比較復雜。相較于中小學,高校教學的對象,是思想成熟、對事物有獨立看法的成年人,在與他們的交流過程中,更需要注意溝通的方式方法,而這對教師的言語交際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例如,同學之間因為對某一個知識點的看法不同產(chǎn)生爭論,進而發(fā)生口角,需要老師對言語不當?shù)囊环教岢雠u。對中小學生可以相對直接,因為太過委婉的方式學生可能理解不了,所以對學生說“你這樣說是不對的,希望你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然后去向某某同學道歉”就非常合適。但對大學生則不然,如果太過直接地指出他們的問題,可能會導致學生的反感,所以對學生說“你這種說法是不是不太妥當?我覺得應該有更好的表達方式,你和某某同學再好好溝通一下吧”應該更好。
綜上,我們應該意識到,語言的形式是有限的,而對語言的運用則有無限可能,成功的交際不應該局限于信息的傳遞和接收,而應該去追求對于言語意圖的表達。作為一名高校教師,我們應當有意識地把格賴斯關(guān)于違反合作原則產(chǎn)生會話含義的理論運用到教學實踐當中,讓自己的語言既嚴謹規(guī)范、又生動有趣,從而更好地傳播知識和文化、幫助學生更好地成才。
[1]索振羽,編著.語用學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6.
[2]羅國瑩,劉麗靜,林春波,編著.語用學研究與運用.中國書籍出版社,2015.9.
[3]陳新仁,等著.語用學視角下的身份與交際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0.
王淑怡(1980-),女,湖北宜昌人,重慶人文科技學院文新院,教師。
H
A
1006-0049-(2017)15-02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