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晉莎
(云南師范大學音樂舞蹈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淺析山西長子鼓書的藝術(shù)特點
張晉莎
(云南師范大學音樂舞蹈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長子鼓書是清末民初產(chǎn)生于上黨長子地區(qū)的一種民間說唱藝術(shù)。它的初始形態(tài)是藝人在街頭道古,發(fā)展到后來,逐漸形成了8人左右的班子,帶有伴奏樂器,演員說唱、走場的藝術(shù)表演形式。長子鼓書作為一種生長于民間的說唱藝術(shù),長期以來難以引起政府官方和研究者的注意,但在它默默生存的歷史里程中扮演著愈來愈重要的角色,其音樂研究價值也隨著它的發(fā)展而愈來愈重要。
長子鼓書;說唱;簡板
山西長子縣,相傳因為堯封長子丹朱于境而得名。這里歷史悠久,孕育并造就出眾多絢麗多彩的文化,如長子人民生活的三大寶——說書(鼓書)、唱戲、剔疙腦(理發(fā))。本文著重研究長子鼓書,長子鼓書作為一種地方說唱音樂留存了近百年,多年來,其活動方式和演出形式都發(fā)生了很大變化。然而這種“老土玩意兒”,未引起當?shù)匚幕块T和研究者的重視,關(guān)于它的研究資料也寥寥無幾。因此,借此機會來呼吁大家能對長子鼓書引起足夠重視,保護這無價的民族民間音樂文化,關(guān)注長子鼓書的文化傳承與發(fā)展。
長子鼓書的詞包括唱詞與念白兩方面。
(一)唱詞方面的藝術(shù)風格特點
1.地方方言是長子鼓書唱詞中特有的藝術(shù)風格
由于長子鼓書是長子地方特有的一種藝術(shù)演唱形式,所以在她的唱詞、念白中有大量的地方語言,比如:《三女婿拜壽》中這一小段的唱詞:
一個老漢七十三,滿嘴門牙都掉干。
豆腐雞蛋咬不動,每天還啃得個半頭磚。
這是一段開場唱詞,在其中我們不難看出有很多方言。如“老漢”“半頭磚”“小胡胡”“說書的”等,這里的“老漢”指一個年邁的老人,“半頭磚”指半塊磚,是形容一個老人老的牙也掉了,連雞蛋豆腐也咬不動了,卻還啃得了那么硬的半塊磚,即表現(xiàn)了老人硬朗的身體,和對生活積極地態(tài)度。也直接在說唱中傳遞給觀眾正能量,表現(xiàn)出長子鼓書的魅力所在,它總是用最普通的語言來傳遞給人們一種正面的、積極向上的能量,是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的。
2.句尾押韻是長子鼓書唱詞的另一特點
如上例:第一句押“an”韻,第三句押“eng”韻等,唱詞的字數(shù)也是自由的,演唱者只要把要說的書段用自己的語言說明白就可以,要想所有場次的末尾都押韻,這就要看演唱者的水平。演唱者唱得多,積累得多,自然而然地也就可以達到“出口成章”的水平。
3.即興性是長子鼓書詞的又一突出特點
唱詞中兩人的對唱是沒有事先排練過的,靠即興創(chuàng)編。
(二)念白的藝術(shù)特點
1.長子鼓書的念白與唱詞相同,大量運用方言
比如《三女婿拜壽》中的一句念白:
大女婿(白)大女婿很排場,騎得高頭大馬,但我腿不好,是個拐的,怕人笑話……
這句對白全部是用方言來完成的,大概意思是,大女婿長相英俊,但是腿是瘸的,害怕人笑話。
2.長子鼓書的對白部分具有很強的喜劇性
在藝術(shù)表演過程中,臺下的觀眾總是開懷大笑的,這也是長子鼓書的優(yōu)點之一,我訪問的幾個演唱者都是這樣說的:“如果臺下的觀眾笑了,那我們在臺上就會唱的更帶勁兒,如果觀眾看的沒有感覺,那我們也是覺得沒什么意思,總之我們的情緒完全是跟隨著觀眾的?!?/p>
(二)長子鼓書唱腔和配器有著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
1.長子鼓書在旋律、節(jié)奏、配器、唱腔等方面的特點
1)有多處六度大跳(多為倚音處)
當?shù)胤窖哉Z調(diào)多上揚,長子鼓書的是從說發(fā)展到說唱的,所以它的旋律跟當?shù)胤窖哉Z調(diào)特別接近,故旋律多出現(xiàn)六度大跳。
2)旋律線條較平穩(wěn)
全曲跨度小,體現(xiàn)了長子鼓書是由說發(fā)展而來的。
3)長子鼓書原調(diào)唱腔的節(jié)奏節(jié)拍特點。
節(jié)拍多為四四拍,節(jié)奏型多以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交替居多。演唱速度依情節(jié)而定,演唱者要能很好的拿捏感情,控制速度,配合默契。
4)長子鼓書調(diào)式特點
長子鼓書實際演出過程中的調(diào)式并不固定,而是根據(jù)演員的條件來定調(diào)的,所以也是具有很大的即興性的。
2.長子鼓書在配器方面的特點
長子鼓書的伴奏樂器豐富。樂器伴奏主要作用是用來襯托演唱者,因為不知道演員下一句要唱的是什么,所以需要伴奏者有很好的音樂素養(yǎng),當然也需要彼此的長期合作。長子鼓書的伴奏樂器主要有板胡、二胡、笙(或揚琴)、電子琴、打擊樂器等。
1)長子鼓書伴奏樂器中最有藝術(shù)特點的當屬電子琴了
長子鼓書最初的伴奏樂器只有二胡,后逐漸加入了板胡、笙、揚琴等,電子琴是后來新加進來的一種新型樂器,電子琴作為一種西方的新型樂器加入到長子鼓書當中不但豐富了長子鼓書的音響效果,而且也體現(xiàn)了長子鼓書的發(fā)展是緊隨時代腳步。電子琴左手的和聲不是西洋式的大三、小三和弦,而是民族和聲。中西方音樂的結(jié)合更加有利于長子鼓書的發(fā)展。
2)打擊樂部分的藝術(shù)特點
長子鼓書的打擊樂極其豐富,首先,演員演唱時要一手持簡板一手比劃動作來演唱,簡板起到一個打節(jié)奏的作用,他同樣也是演唱者跟演奏者交流(通過節(jié)奏)的一種方式。其次就是大鼓小鼓、快板、梆子、大镲小镲、大鑼小鑼等,大鼓小鼓、快板跟演唱者也是一唱一和的方式演奏的,也起到一個呼應的效果。除此之外的都是特色樂器,如梆子只有在哭腔時為了加強戲劇性才使用。
[1]曾逐今.音樂社會學概論[M].北京: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1997.
[2]馮璐.晉東南密碼[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
[3]長治市志辦公室.潞安府志[M].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2.
[4]馬克思.剩余價值學說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5]胡平.國家的事[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2004.
J60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