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美珍
(懷集縣懷城鎮(zhèn)第五幼兒園,廣東 肇慶 526400)
幼兒之間沖突行為的干預對策探究
袁美珍
(懷集縣懷城鎮(zhèn)第五幼兒園,廣東 肇慶 526400)
在各種因素影響下,幼兒教師干預行為存在時機不當和方式不科學等問題。教師應有積極的干預意識,用科學的方法干預,創(chuàng)設可實施積極干預的環(huán)境,不斷更新知識儲備,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和教育觀。
幼兒;沖突行為;干預對策
在幼兒成長過程中,與同伴的沖突是常見且不可避免的,也可能會發(fā)生不愉快甚至傷害,但沖突解決的過程是幼兒學習社會交往的過程,而且合理的同伴沖突有利于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fā)展。教師干預的合理性對幼兒同伴沖突積極價值的實現(xiàn)起著關(guān)鍵的作用。調(diào)查顯示,幼兒沖突行為的解決大部分依靠教師干預來完成,而不同的教師因其教育背景、知識內(nèi)涵、性格特點不同,采取的干預方式也不同;不同的幼兒由于心理特征、認知發(fā)展、情感發(fā)展水平等差異,對同一種干預行為的反應也不同,最后的結(jié)果肯定也大不相同。由此可見,要真正實現(xiàn)沖突的積極價值,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fā)展,教師必須完善自己的干預行為。
觀察發(fā)現(xiàn),有的教師在沖突剛萌芽就迫不及待介入,也有的直到?jīng)_突升級至肢體傷害才介入。有的教師急于干預是考慮幼兒的安全和班級管理,較晚干預則是考慮幼兒的主體性。然而過早干預會剝奪其自主性,過晚也會錯過最佳時機,同樣無法促進幼兒的發(fā)展,所以要把握好時機。
目前,教師的干預多以“權(quán)威型”為主,對幼兒的行為控制過多,產(chǎn)生消極結(jié)果過多,容易引起幼兒反感,這就導致了幼兒的沖突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在“權(quán)威型”“敷衍型”“積極型”中,積極型的干預行為最利于幼兒發(fā)展,能把幼兒同伴沖突的積極價值最大化,但調(diào)查結(jié)果表明,在幼兒園的日常生活和教學中,“積極型”所占比例較少。
兒童觀是指教師對幼兒的心理特點、認知水平等的基本看法。教育觀是教師在自己知識內(nèi)涵的基礎(chǔ)上形成的基本觀點。教師的兒童觀、教育觀影響著其如何看待、對待幼兒,從而進行教育探究。持有不同觀點的教師在解決沖突的角色定位上各不相同。有的教師認為現(xiàn)在幼兒大都是獨生子女,家里寵上天,教師反而不能事事遷就他們,教師應是管理者,要讓幼兒學會“懂事”。有的教師認為幼兒目前是以自我為中心的階段,教師應作為指導者,幫助幼兒糾正其不良行為,而且幼兒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很獨特,應該積極引導幼兒,尊重其主觀能動性,為其提供良好的發(fā)展平臺。
不同的幼兒其個性特征不同,對教師干預行為的反應也不同。性格倔強、暴躁的幼兒往往反應較為激烈;性格活潑的幼兒往往能很好地接受老師的指導。教師認為,有的幼兒較任性,對教師的介入作消極反應,消磨教師的耐性;有的幼兒活潑開朗,能積極接受教師的指導,教師考慮問題易從其角度出發(fā)。同時,教師的干預行為還受自身對沖突雙方印象的影響。有一位教師說:“調(diào)皮的孩子,一看見就頭疼,有矛盾總認為是他引起的;有的小孩,平時老老實實的,有沖突也認為是偶然現(xiàn)象,沒有大問題?!?/p>
教師介入時間的早晚與沖突的強度有關(guān),強度越大,干預時間越早。在一些肢體沖突中,教師考慮到幼兒的安全問題,往往干預時間較早。對強度較小的,教師往往會靜觀其變,讓幼兒嘗試自己解決問題。
幼兒同伴沖突是不可避免的,教師要樹立積極的干預意識,充分利用沖突的積極價值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fā)展。教師要在適當?shù)臅r間用科學的方法介入,切忌干預時間過早或過晚。教師應當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給幼兒獨立自主的空間自己嘗試解決問題。如果情況進一步惡化,教師要進行積極的、適度的干預幫助幼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1.教師找準自己的定位——指導者、引導者
教師應以幼兒為中心,給幼兒提供解決問題、與他人溝通的機會,而不是教師一手包辦,占據(jù)主導地位。但這不意味著教師完全放手,任由事情發(fā)展,應該適時為幼兒提供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
首先,教師應用平和的心態(tài)幫助幼兒分析問題,找到其自身的不足,讓幼兒樂于接受教師的建議。其次,教師可用換位思考的方法啟發(fā)幼兒,例如“如果你是他,你會……”讓幼兒自主思考解決辦法。教師也可以用靈活的方式提示幼兒運用協(xié)商、等待、謙讓等方法解決問題。
2.教師要考慮到事件的后續(xù)發(fā)展
教師要考慮到干預后幼兒的情緒問題,對幼兒的消極的情感要加以撫慰,不能不管不問。教師還要考慮到幼兒沖突發(fā)生后與同伴之間的關(guān)系,要扮演引導者的角色幫助幼兒進行溝通,可以組織沖突雙方一起活動、完成任務等來修補同伴關(guān)系。
3.認識到家園共育的重要性
教師應與家長建立良好的溝通關(guān)系,使家長及時了解幼兒對教師干預沖突后的反應,同時應當讓家長知道,在幼兒發(fā)生沖突行為后,應協(xié)助老師對幼兒進行幫助、指導、教育。良好的家園合作能夠?qū)τ變寒a(chǎn)生更加積極的效果,促進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的發(fā)展。
盡管同伴沖突能促進幼兒社會交往的發(fā)展,但并不意味著沖突越多越好。相反,它一方面會傷害幼兒的情感;另一方面,也會增加教師的壓力,無形降低教師實施積極干預的幾率。因此,幼兒園應該創(chuàng)設可以實施積極干預的環(huán)境。
首先,應該減少班級幼兒的人數(shù),保證教師的精力充沛。人數(shù)過多會加大沖突的幾率,增加教師的消極情緒,對沖突容易采取消極的處理方式。有的教師曾抱怨:“班里那么多小孩,安安靜靜坐在那都忙不過來,更別說還有調(diào)皮的、不聽話的小孩兒,天天跟炸開了鍋似的,頭疼死了!”然后,應該為幼兒準備足夠數(shù)量和種類的操作材料。幼兒園經(jīng)常會發(fā)生幼兒爭奪物品的情況。幼兒正處于以自我為中心的階段,認為所有的東西都應該是自己的,只有自己可以用。如果幼兒園能準備數(shù)量多、種類豐富的材料,會大大降低因爭奪物品而發(fā)生沖突的幾率。這樣面對少量的“物品沖突”事件,教師會更有耐心地積極干預,同時也減少了增加幼兒消極情緒的機會。
教師只有擁有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才能更積極地解決幼兒之間的沖突。同樣,要想解決沖突,不僅要從意識上重視,更要有過硬的本領(lǐng)。而這需要時間積累,所以教師應參加培訓,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以獲得寶貴的經(jīng)驗。例如,幼兒園可以實施“師傅帶徒弟”的措施,幫助教師成長。
良好的同伴沖突在教師的積極干預下,能促進幼兒社會交往技能的發(fā)展,這對教師的干預行為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教師干預行為的類型、存在問題、干擾因素、解決問題的措施等方面闡述,認為教師應提高自身實力,掌握科學的方法,積極介入幼兒的沖突之中;同時要靈活應變,把握時機,實現(xiàn)沖突的積極價值。
(責任編輯:禤展圖)
袁美珍,女,廣東省肇慶市懷集縣懷城鎮(zhèn)第五幼兒園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