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阿妮
北京科技大學文法學院,北京 100083
?
公序良俗原則及其司法適用研究
王阿妮
北京科技大學文法學院,北京 100083
本文從對公序良俗原則的基本原理進行研究入手,闡述公序良俗原則在我國民事司法案件適用的過程中存在的缺陷并探究引發(fā)問題的原因,為公序良俗制度更好的發(fā)揮作用提出幾點完善建議。
公共秩序;善良風俗;自由裁量權;司法適用
公序良俗是公共秩序和善良風俗兩個概念的簡稱,對規(guī)范法官合理利用其自由裁量權,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維持社會秩序,提高我國的法律道德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周枏教授在《羅馬法原論》中對善良風俗和公共秩序進行了解釋:公共秩序主要是指涉及國家安全和社會利益的秩序要求;善良風俗則是為市民的一般道德準則[1]。筆者認為,公序良俗原則雖然是對我國民法基本原則進行補充的規(guī)定,但它在司法實踐中仍然占據(jù)著重要地位,對社會和國家產(chǎn)生著巨大的影響,對此概念應當定義為:公序良俗原則是指國家社會的存在及其發(fā)展過程中所必需的一般秩序和公民應當遵守的一般道德準則。
在我國現(xiàn)行《民法通則》的法律條文中,沒有對“公序良俗”這一概念進行闡述,而是通過對“經(jīng)濟秩序及計劃”和“社會利益及公德”等概念進行的論述和總結。從其基本含義來看,它除了具有其他原則共同特征外,其也有自身的特征:(1)公序良俗原則是一個不確定性的概念。公共秩序的涵義隨各國的風俗習慣和理道德觀念的不同而存在差異[2],公共秩序因地因時而不同。(2)公序良俗原則具有填補成文法缺失、保障公平正義的作用并且給予法官充分的自由裁量權對案件進行裁決,以解決糾紛和爭端,保護弱勢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公平。(3)公序良俗原則通過對人們的生活和行為進行約束而將社會公德和法律有機融合起來,對于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和發(fā)展具有積極作用。(4)實現(xiàn)利益均衡,維護法律權威,引領人們向善。公序良俗被稱為是賦予法律強制效力的道德[3],通過運用法律規(guī)制和道德約束使人們在從事民事活動中強制性遵守法律、行政法規(guī),尊重社會公德。
公序良俗原則在司法適用中具有不確定性和模糊性,通過研究有關案例,可以看出在司法適用中還存在以下問題亟需解決。
(一)公序良俗原則概念沒有明確的解釋,使法官在審理案件時難以正確掌握和運用此原則。公序良俗原則自產(chǎn)生之日起,對于其定義和外延一直沒有一個精確的定義,使得在不同地區(qū)和不同級別的法院中對于類似的案件作出幾種不同判決,影響到我國司法的權威和公信力。
(二)各級法院運用此原則審理案件方式不統(tǒng)一,使得案件處理結果極易引發(fā)學術界普遍爭議。
(三)道德觀念的差異性,對于司法工作人員提出巨大挑戰(zhàn)。公共秩序具有時代性和地域性特征,道德觀念的差異性,對于善良風俗的認定就不能以一概全,從而使得司法工作人員在具體運用公序良俗原則過程中面臨著巨大挑戰(zhàn)。
(四)司法輔助機制的缺乏難以確保公平公正。在司法實踐過程中,我國對于相關民族的風俗習慣的甄別、調(diào)查研究工作存在缺失,對于司法審判必須遵循的以事實為依據(jù)的基本原則提出了挑戰(zhàn),使得法官在具體審判案件過程中無法真正掌握當?shù)禺敃r的風俗習慣,以致無法實現(xiàn)實質(zhì)公平和正義。
(一)對公序良俗的含義及內(nèi)容進行具體規(guī)定并明確其歸責原則
在我國未來的立法過程中,應秉承吸取精華、去其糟粕的原則借鑒外國的有益經(jīng)驗,當下我國立法機關應當對其含義和內(nèi)容進行明確規(guī)定,以更好地指導我們未來的司法工作。
(二)完善公序良俗原則適用程序保障及司法輔助機制
對涉及公序良俗的疑難案件應進行充分論證,采取普通審判程序,作出集體決定;充分運用聽證制度,在審理案件過程中,讓在社會中威望較高、了解法律知識的民俗專家、社會經(jīng)濟管理學者、宗教長老等參與審理涉及公序良俗的案件更為可行。
(三)在接受人大、政協(xié)、最高院、檢察院監(jiān)督的同時,更加注重社會輿論監(jiān)督
法院審理案件要依法接受人大、最高院和檢察院的監(jiān)督,對于在審理案件中出現(xiàn)的問題應當及時糾正。打擊和制止司法腐敗行為,加強輿論的監(jiān)督,實現(xiàn)司法公正,保障司法權威。
(四)加強各地區(qū)法院、檢察院的學習與交流,促進案件指導制度的建設
我國法院在審理相關案件過程中要加強各地法院的合作與交流并對復雜案件建立案例指導制度。各級人民法院應認真參考最高院和高院公布的指導性案例,在保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前提下著重參考本院或上級法院同類案件的審理原則,實現(xiàn)同案同判[4]。
[1]周枏.決于羅馬法基本特征的商榷[C].安徽大學法律系建系10周年法學論文集,1991.
[2]陳明汝.國際私法原理[M].臺灣:臺灣新學林出版社,1991:188.
[3]程浩陽.淺談公序良俗原則及其適用[J].法制與社會,2011(10):15.
[4]吉生,金錦城.公序良俗的非確定性與裁判結果的確定性探析[J].法律適用,2008(5).
D
A
2095-4379-(2017)16-027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