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路雨 (南通大學藝術學院 226019)
歌劇唱段《娘在那片云彩里》的藝術形象探討
韓路雨 (南通大學藝術學院 226019)
理解和把握住劇中人物的音樂形象是成功演唱并塑造人物藝術形象的關鍵。本文從藝術特點、旋律結構、人物形象、演唱分析等方面來探討歌劇唱段《娘在那片云彩里》的藝術形象,挖掘藝術形象的表現(xiàn)特點。
藝術形象;《娘在那片云彩里》;演唱分析
歌劇《野火春風斗古城》是一部以翼中古城的抗日戰(zhàn)爭為背景的現(xiàn)代民族歌劇?!赌镌谀瞧撇世铩肥窃搫〉闹匾巧獥钅傅慕?jīng)典唱段,這一唱段以高難度的技巧、豐富的情感、特有的韻味而為人們所熟知,近年來更是成為各大藝術院校聲樂專業(yè)學生的挑戰(zhàn)曲目。
在歌劇《野火》中,主人公楊曉冬的母親是一位普通的農(nóng)村母親,她與兒子一樣,深愛著自己的祖國與家鄉(xiāng),為祖國的抗日事業(yè)鞠躬盡瘁。由于叛徒的出賣,主人公楊曉冬被逮捕,日軍為勸降楊曉冬而逮捕了楊母并以處死楊母相威脅。面對日寇的詭計,楊母為保護兒子與地下黨組織決定自殺,她從容不迫、面帶微笑地唱出了這首《娘在那片云彩里》。
1.旋律特點鮮明,令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歌劇《野火》主要是以河北的民間音樂作為創(chuàng)作素材,因此該劇具有典型的北方特色——音樂旋律起伏大,音區(qū)跨度大,整體線條舒展,并富有彈性。本曲在創(chuàng)作上運用了較多戲曲中的拖腔,使整個作品的戲曲特色突出,拖腔的旋律與楊母的情感表達相呼應,為塑造楊母的人物形象打下良好基礎。
2.意境優(yōu)美的歌詞,充滿想象力
歌曲以北方農(nóng)民諺語“九九歌”開始,語帶雙關,既指春天就要到來,也指抗日即將勝利,表達了楊母堅定的信念。
“村里村外……天空藍”這段是楊母對未來的憧憬,展現(xiàn)了楊母視死如歸、樂觀豁達的情懷。最后是楊母告訴楊曉冬“花香直撲云彩里,娘把家搬到那片云里邊”,這是全曲最浪漫的地方,也是高潮部分,深刻的描繪了楊母的悲壯和臨危不懼,也表達了楊母對勝利和自由的向往。
3.結構清晰,與樂曲情緒相吻合
唱段以戲曲的板腔體作為主要結構:散板-慢板-快板-散板作為發(fā)展方法。全曲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1~13小節(jié),c徴雅樂調(diào)式,速度較自由;第二部分,14~54小節(jié),c徴五聲調(diào)式,描述楊母的回憶,音樂的走向較為舒緩;第三部分,55~77小節(jié),進入快板,情緒比較喜悅并且充滿希望,色彩明亮;第四部分,78~108小節(jié),做散板處理,楊母英勇就義,情緒激昂。樂曲清晰的脈絡結構與人物的情緒走向完全呼應,為塑造樂曲的藝術形象打好基礎,架好了樂曲的枝干。
在處理樂曲演唱方面應該把握好這樣的板式轉(zhuǎn)換和速度變化從而更加準確的表達情感。
歌劇作為綜合性的藝術形式,人物的藝術形象是構成歌劇形象的重要元素,其所塑造的藝術形象也必定要滲透到各個方面。因此,戲劇性和音樂性的完美結合的則是承載一個任務形象的根本。
1.人物形象的戲劇性
《娘》唱段已經(jīng)是楊母最后的時刻,面對死亡,楊母的藝術形象是堅強不屈、大義凜然的。歌唱家黃華麗詮釋的楊母,表情眼神中沒有一絲懼怕。樂曲開始,楊母眼神晶亮,堅韌不拔地唱出九九歌,充滿希望,音色充滿滄桑感卻不失清亮。在第二部分的回憶中,表情柔美,描述家鄉(xiāng)的美景,眼神和表情都充滿憧憬。最后唱出“花香直撲云彩里,娘把家搬到那片云彩里”時楊母表情散發(fā)出向往的感情,對死亡的釋懷,甚至是解脫般的渴望。
楊母人物形象的戲劇性得以彰顯,為整場歌劇的發(fā)展線條添上了不可磨滅的一筆。。
2.人物形象的音樂性
音樂是歌劇的骨骼,是抒情的主要手段,而因此歌劇素材中所涵蓋的事件和情節(jié)與音樂的結合對于演員塑造人物形象是十分重要的?!赌铩吠ㄟ^激昂與舒緩的明顯對比來表達楊母每唱一句的情緒,表達她悲壯、視死如歸的情懷。人物形象的音樂性則是指劇作家在塑造人物形象的過程中為將人物與音樂相吻合所使用的音樂手段,總的來說,《娘在那片云彩里》唱段的音樂或激昂或低吟,正是有了一定的生活閱歷與情感的長輩才能有的語氣。
劇作家在樂曲第二部分回憶家鄉(xiāng)之后加入了這樣一段拖腔,增加人物音樂特征的同時,也更加清晰的闡述了楊母對曾經(jīng)美好的生活的懷念,推動劇情的發(fā)展的同時,也更加深化了感性層面的音樂意義。
1.第一部分
樂曲以“春打六九頭”歌詞開始,配以高音并且有大跳音程,立刻進入蒼勁豪邁激昂的情緒?!按骸弊忠評n音行腔,又是字頭,故而應當咬緊“春”字,“七九河開”要唱的鏗鏘有力,速度稍快,緊接著“八九燕來”則稍慢,與前一句力度形成對比,“來”字的音區(qū)跨了一個八度,高音應穩(wěn)穩(wěn)立在氣息上,聲音要有控制的唱強。“眼看著春天就要來”表達了楊母的殷切盼望與堅定的信念,因此行腔要圓潤,飽含深情,最后的“來”字的拖腔留在ai音上,要用氣息控制住,突出這句的戲劇色彩,表達出楊母的悲壯和大義凜然。
2.第二部分
這一部分樂曲是抒情、娓娓道來的訴說。楊母開始講述家鄉(xiāng)春天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色,楊母回憶家鄉(xiāng)的美景,聲音應親切平和。這一樂句凄美婉轉(zhuǎn),要用敘述性的語氣來唱,咬字清楚,氣息扎實,將整段景象交待清楚,并將楊母這一老旦的聲音唱的厚實穩(wěn)重,不能用甜美清亮的音色演唱。
3.第三部分
人物情緒的轉(zhuǎn)變則必然會帶來音樂的節(jié)奏變化,因此第三部分的樂曲進入歡快部分,樂曲描述楊母的美好憧憬,從上一部分描寫回憶部分轉(zhuǎn)到刻畫內(nèi)心的渴望。
“村里村外……天空藍”旋律開始起伏,音樂出現(xiàn)積極奮進的感覺,后兩句的演唱應產(chǎn)生明顯的對比,楊母告訴兒子“日頭亮天空藍”的日子就要到了,演唱應激情并充滿希望,音調(diào)漸趨激昂,接下一句拖腔則要突然慢下來,使其對比明顯以達到為接下來浪漫的華彩部分鋪墊。
4.第四部分
楊母樂觀豁達,將死亡僅僅看作是搬家到云里面,“里、邊”兩字應注意自由,配合演唱時微笑的表情。這一段也是整首樂曲的華彩部分,在實際演唱中是較為自由的,可做散板處理。楊母在于敵人的抗爭中獻出生命,這種偉大的情懷也詮釋了中國共產(chǎn)黨人面對困難和艱難時,不怕犧牲、樂于奉獻的積極態(tài)度。
在歌劇《野火春風斗古城》這樣一部紅色經(jīng)典歌劇中,唱段《娘在那片云彩里》將楊母不怕犧牲、大義凜然、勇于奉獻的人物形象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在很大程度上需要考驗歌者的聲樂技巧、表現(xiàn)能力和理解能力。中國民族音樂博大精深,唯有不斷前進、探索,方能看到中國民族歌劇的美。與廣大聲樂學生、愛好者共勉。
[1]戈曉毅.《近代中國歌劇文學創(chuàng)作特性歷史審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3.1.
[2]居其宏.《劇綜合美的當代呈現(xiàn)》.[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6.6
[3]居其宏.歌劇美學論綱.[M].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2002.9
[4]韋明.《中國歌劇音樂劇散論》.[M].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10.3
[5]居其宏.《中國歌劇音樂劇創(chuàng)作歷史與現(xiàn)狀研究》.[M].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