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美彤
沈陽師范大學,遼寧 沈陽 110034
我國死緩制度的研究
劉美彤
沈陽師范大學,遼寧 沈陽 110034
死緩是指死刑緩期兩年執(zhí)行,是我國獨創(chuàng)的一種死刑執(zhí)行方式。它來源于我國古代“慎殺、少殺”的刑罰思想,經過漫長的演變成為我國刑法的一種規(guī)定,符合我國現(xiàn)代社會主義的發(fā)展方向。在刑法輕緩化的背景下,死緩制度的適用凸顯了其特殊性,對于司法實踐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這樣一種基于人道主義精神存在的死緩制度,因其制度自身的缺陷與部分立法不完善導致死緩在我國的學術研究和司法實務中存在著很多適用上的不足之處。本文將分析死緩適用的現(xiàn)存問題,剖析其存在的原因,進一步尋求完善死緩適用問題的辦法。
死緩;死刑;適用標準
研究背景:死刑廢止之爭已經成為當代刑法學界經久不息的話題,從各國立法趨勢來看死刑廢除是必然的,中國不可能立足于世界之外。但刑罰輕緩化、寬嚴相濟的制度已被法學界所公認。死緩正是基于寬嚴相濟的制度,在減少和控制死刑的問題上起著積極促進的作用。我國刑法雖規(guī)定了死緩制度,但死刑與死緩的界限并不明確,司法實務中為避免錯案,迫于輿論壓力,不適用死刑而將死緩作為萬能的“擋箭牌”等事件也層出不窮,因此要對我國的死緩制度進行深入研究,正確適用死緩制度,維護我國法治的公平正義。以下將從三個方面分析我國死緩適用中的主要問題:
對于死緩的定義,我國刑法第四十八條中規(guī)定“對于應當判處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須立即執(zhí)行的,可以判處死刑的同時宣告緩期二年執(zhí)行?!彼谰従邆淞怂佬痰耐亓τ钟兄佬虥]有的教育功能,它的存在是為了在特定情況下,有條件的不執(zhí)行死刑立即執(zhí)行。死緩不是一個刑種,而是死刑的一種執(zhí)行方式,它與死刑的界限在于“不是立即執(zhí)行”,但刑法并未明確規(guī)定哪些案件是應該立即執(zhí)行死刑的?!安皇橇⒓磮?zhí)行”是一個非常概括、抽象的說法,難以界定死緩適用的外延。死緩確立之初,它的模糊性是為了能夠涵蓋更多的具有從寬情節(jié)的案件,使其能夠更多的減少和限制死刑。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這種模糊性設定已經過于落后,導致在司法實踐中對具體案件的認定變得非常困難。
我國設立死緩制度是為了貫徹少殺、慎殺的刑事政策,但不是所有法官都能嚴格適用死緩制度。我國法官現(xiàn)在實行終身負責制,這就意味著他們所判的每一個案子、做的每一個決定都將終身受到監(jiān)督。在遇到一些存疑的案子即案件的部分事實或證據不清時,因為法官自身的法律素養(yǎng)良莠不齊,即使對犯罪分子的犯罪行為有著合理的懷疑,但苦于不能通過具體證據予以確認,如果判處死刑立即執(zhí)行可能會造成無法挽回的后果。這時對犯罪分子判處死緩既懲罰了其犯罪行為,又為以后出現(xiàn)新的證據留有余地,同時避免了法官可能因錯判而承擔的責任。但這種行為無疑是將死緩視作法官的萬能擋箭牌,也不尊重犯罪分子的人權,使司法的公信力蕩然無存。
有的法官在司法實務界處理案件的時候常常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對于一些案件來說,對犯罪分子判處無期徒刑有點輕,但判處死刑立即執(zhí)行又有點過重,這時候法官選擇適用死緩。降格適用死緩看似很好的銜接起了無期徒刑與死刑,但我們不要忘了死緩不是一個獨立的刑種,它只是死刑的一種執(zhí)行方式,將死緩視作自由行與生命刑之間的一個刑種顯然違背了我國刑法的立法本意。這種降格適用的看似合理性使法官在遇到案件行使自由裁量權的時候,會優(yōu)先考慮適用死緩,而這種方式無疑會擴大死緩的適用范圍,并且違反了罪行法定原則,使犯罪分子的犯罪行為與其罪名不相適應。為了促進我國的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就死刑制度而言,要充分發(fā)揮死刑的功能與效力就必須完善死緩制度。我們將從以下幾點淺談如何完善死緩制度:
(一)將死緩適用的實質條件具體化
在司法實踐中我們一般認為死刑不立即執(zhí)行是指犯罪分子有自首、立功情節(jié)的、被害人有重大過錯的等情況,但我們很難在具體案件中界定犯罪分子的某些情節(jié)是否足以讓他被判處死刑立即執(zhí)行。只有刑法在總則中對“不是必須立即執(zhí)行的”情況做出明確規(guī)定,在分則具體條文中做出細化規(guī)定,區(qū)別哪些是罪行極其嚴重的情況,才能使執(zhí)法者公平公正的對犯罪分子做出罪責相適應的刑罰。
(二)提高法官素養(yǎng)、強化執(zhí)法理念
正如貝卡利亞所說:“刑事法官根本沒有解釋法律的權利,因為他們不是立法者?!弊鳛閳?zhí)法者在執(zhí)法過程中必須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本著公平正義的原則,不放過每一個犯罪分子,不冤枉每一個無辜民眾。執(zhí)法者在刑事審判活動中必須強調民權主義刑法觀以貫徹執(zhí)法為民的理念,追求法律的客觀公正,正確把握我國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樹立少殺、慎殺的信念,正確適用死緩制度。
(三)設立死緩為死刑執(zhí)行的必經程序
將死緩設立為死刑立即執(zhí)行的必經程序能夠在立法不做大變動的情況下,更好地限制死刑立即執(zhí)行的適用,也為我國順應時代的要求廢除死刑做準備。盡可能使死刑的立即執(zhí)行成為例外,而使死緩成為通例,通過這樣的制度設計,真正實現(xiàn)刑罰改造、挽救、教育犯罪人的目的,也真正發(fā)揮死緩制度的作用,有效限制死刑執(zhí)行。從現(xiàn)行死緩制度的應用到將死緩應用于所有死刑案件,不是一個劇烈的變革過程,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比較符合國情的需要和刑罰輕緩化的理念。
[1]貝卡利亞.論犯罪與刑罰[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5.
[2]傅偉韜.論我國死緩制度的適用及完善[D].吉林大學,2008.
D924.12
A
2095-4379-(2017)34-0187-01
劉美彤,沈陽師范大學,2014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