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Ⅰ號”發(fā)現與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在陽江召開
為紀念“南海一號”發(fā)現30周年,2017年11月25—26日,“南海Ⅰ號”發(fā)現與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廣東陽江海陵島召開。來自中國、美國、希臘、日本、韓國、伊朗、新加坡、柬埔寨等國的專家學者80余人出席了本次學術研討會。會議圍繞“南海Ⅰ號”調查、發(fā)掘、展示與研究,中國水下考古的回顧與展望,海上絲綢之路學術研究,國際視野下的水下文化遺產保護等話題展開演講和探討。
“南海Ⅰ號”歷經10年的發(fā)掘證明,這是一條滿載各類貨物的南宋外貿商船。沉沒地是古代中國通往西方世界的“海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澳虾"裉枴弊鳛橐粋€相對獨立而有結構完整的水下遺存,其蘊含的信息總量極為龐大。孫鍵介紹,截至目前,已出土文物數量21 000余件套、標本2 600件,其中以瓷器、鐵器、銅器、銅幣最為大宗。大量的貿易瓷器是為適應不同市場需求的外銷品種;鐵器、銅器已經成為輸出的主要貨物;而銅幣的出現,顯示出宋代發(fā)達的商品經濟已經涉及海外貿易體系。對研究中國乃至整個東亞、東南亞的古代造船史、陶瓷史、航運史、貿易史等有著特殊重要意義,同時也為海上絲綢之路的千年傳承提供了堅實論據。
(來源:國家文物局官網 http://www.sach.gov.cn下載日期:2017-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