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王維
渭川田家
作者丨王維
■詩歌不分國界,無論古今,都是靈魂所渴求的節(jié)奏。風格多樣的中外詩歌與讀詩心得貫穿古今,讓世界變得詩意盎然,走入詩的領域,愛上詩歌,是一件如此美好的事。
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 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
薦詩丨黃路兔
白白胖胖的少年時代,我每天都回家吃飯。樓下住著一對老夫妻,兒子在外當兵,離家千里,難得回來。有一天趕著飯點進門,老遠聽見一聲“媽,我回來了”。七層小樓,五六個主婦探出腦袋,手上顛著勺的,拎菜葉的。其中一個格外欣喜,回答“媽這就給你開門去”。一路上樓,相熟的鄰居紛紛問候:“可算回家了。喲,都成了連長啦。”
后來離開家,住在老年社區(qū)里。那些一起過了大半輩子的老人,傍晚在樓下乘涼,說著彼此熟悉的后輩。放學前在校門口候著,從流水般涌出的小孩中挑走自家那個。到家時滿院飄著飯菜香味。這些都與我無關。
《詩經(jīng)》里有兩句和本詩很像:“雞棲于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古時苦于兵役,今人心為形役。看起來生活這事,幾千年都沒變過。蟬依舊吃桑樹葉子,并不理會人類羨慕什么。
“式微,式微,胡不歸?”天黑了,你為什么還不回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