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濤 陳荷花
(1.412000 湖南省株洲縣人民檢察院 湖南 株洲
2.417500 湖南省冷水江市人民檢察 湖南 冷水江)
關于消費者集體訴訟制度的完善建議
李洪濤1陳荷花2
(1.412000 湖南省株洲縣人民檢察院 湖南 株洲
2.417500 湖南省冷水江市人民檢察 湖南 冷水江)
集體訴訟是一項特殊的訴訟制度,其是指集體成員彼此之間具有共同的利益,因受人數(shù)限制無法全體進行訴訟而委派其中一人或數(shù)人代表全體利益進行起訴(或應訴)。在我國的司法實踐當中,集體訴訟其實指的就是代表人訴訟。消費者在消費(交易)過程中往往處于弱勢地位,因而法律需要提供給消費者更多的傾向性保護。事實上,國家和相關社會組織(消費者權益組織)都希望找到一個法律平衡點,用以最大程度地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本文從消費者集體訴訟制度的概念出發(fā),結合到司法實踐,對消費者集體訴訟制度的完善策略進行探究。
集體訴訟;消費者;制度完善;策略
隨著我國市場經(jīng)濟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者儼然已經(jīng)成為了最為龐大的法律關系群體之一。我們知道,在任何一個交易(買賣)過程中,消費者和經(jīng)營者之間都存在著一定特定意義上的“合同關系”,這種成文或不成文的合同關系都受到法律的保護。而在實際的交易過程中,消費者總是不可避免地處于弱勢地位(交易信息了解滯后、了解不全、被虛假信息所蒙蔽等)。為了切實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國家需要運用公權力(法律)手段來調節(jié)、制衡消費者和經(jīng)營者之間的這種“不平等地位”。而本文所要探究的消費者集體訴訟制度,正是國家運用公權力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體現(xiàn)。
集體訴訟制度本質上屬于一類司法救濟措施,其是指集體成員之間多數(shù)具有共同利益,因受到人數(shù)限制而無法全體參與到訴訟活動中,特由一人或數(shù)人代表集體的利益參加訴訟活動。對于消費者集體訴訟制度而言,其爭論焦點一般為民事法律關系,且起訴方和應訴方(原告和被告)通常固定。消費者集體訴訟制度的原告方通常是有著共同利益(訴訟需求)的消費者集體,這里所謂的消費者集體,需要達到法律規(guī)定的相關人數(shù)標準;如果僅是一名消費者,或者消費者數(shù)量未達到法定人數(shù)標準,那么消費者集體訴訟制度便不適用。需要重點指出的是,消費者集體訴訟制度中的消費者集體應當具有共同的訴訟需求(利益需求,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但他們的訴訟標的可以是不相同的,例如每一名消費者的消費金額不同,那么其受到的侵害也是不同的(要求的賠償也是不同的)。消費者集體訴訟的被告通常為經(jīng)營者,經(jīng)營者可以是單個經(jīng)營者,也可以是多個經(jīng)營者組成的“經(jīng)營者集體”。
集體訴訟制度起源于英美法系國家,美國當前的消費者集體訴訟制度已經(jīng)成為了世界范圍內(nèi)的典型代表,其不僅有效地維護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同時也極大地提高了司法效率。2012年,消費者集體訴訟制度的合法地位在《民事訴訟法》中得以確認,民事訴訟法中規(guī)定,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以及損害社會公眾利益等行為,可以由法定機關或相關組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為了進一步落實消費者集體訴訟制度,《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對于消費者集體訴訟制度做出了更加細致的規(guī)定:對于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消費者協(xié)會可作為集體訴訟的代表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消費者集體訴訟制度屬于民事訴訟制度的一種,其遵照一般性的民事訴訟程序,具體流程由民事訴訟法進行調整。消費體集體訴訟制度與廣義上的集體訴訟制度有別,當事人的召集、訴訟代表的確定、訴訟需求的表達以及損害賠償?shù)姆峙涞榷际沁@一制度在司法實踐中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我國的消費者集體訴訟體制起步較晚,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并不十分完善,筆者擬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消費者集體訴訟制度的完善提出建議。
1.轉化制度的規(guī)范主體(由消費者專業(yè)化為商家)
消費者集體訴訟制度作為一項法律救濟措施,其旨在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我們注意到,在消費者集體訴訟活動中,根據(jù)法律原則消費者和經(jīng)營者(原被告)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而在實際的交易過程中,消費者往往是處于弱勢地位(其不可能與經(jīng)營者掌握相同的交易信息),如果依據(jù)現(xiàn)階段的立法,將制度的規(guī)范主體定為消費者,運用法律手段來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這固然無可厚非。然而從司法實踐分析,很大一部分爭議問題是由小額消費(幾十元、幾百元)引起的,我們運用法律維護,難道目的僅僅在于幫助消費者挽回這幾十元、幾百元的損失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消費者集體訴訟制度的目標在于規(guī)制、懲治經(jīng)營者的不法行為,營造一個良好的消費環(huán)境,從源頭上杜絕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問題產(chǎn)生。為此,消費者集體訴訟制度的規(guī)范主體應當由消費者轉化為商家。
2.明確消費者集體訴訟制度案件的受理范圍
對于消費者集體訴訟制度案件受理范圍的研究十分必要。筆者認為,消費者集體訴訟制度不適用于大眾性的侵權案件,但大眾性的侵權案件又的確有相當一部分是由消費者集體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構成的。針對這種現(xiàn)象,我們可以考慮借鑒國外的做法,不采用消費者集體訴訟制度解決,而通過特定的法定程序加以解決。消費者集體訴訟制度更加適用于服務性行業(yè),針對于成文條款和不成文條款下的交易行為均適用。例如,電子公司對于商品的售后服務不規(guī)范、衛(wèi)生服務機構不當執(zhí)業(yè)等。在服務性行業(yè)中(小額消費居多),一些不法商家常利用消費者不重視交易條款的特點而侵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為此,在服務性行業(yè)中適用消費者集體訴訟制度具有現(xiàn)實意義。
3.“小額消費”的界定
消費者集體訴訟制度主要維護的是不特定的、小額消費者群體(大額度消費,消費者自我會比較謹慎,存在被侵害合法權益的情況較少),那么如何界定“小額消費”便成為了這項制度在司法實踐中所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筆者認為,關于小額消費的界定,不應當僅憑借消費者在一次性消費過程中支付的金額而定;更有實踐價值的界定方式為:商家在交易過程中侵害了消費者多少的權益(這里的權益代指消費者被商家侵害的金額),具體的數(shù)額由當?shù)氐南M水平酌情而定。
[1]劉守娟.論消費者群體訴訟制度的完善[D].華中師范大學,2015.
[2]王曉.論我國消費者權益訴訟制度的完善[D].西南政法大學,2010.
[3]李戰(zhàn),張琴.論我國消費者群體訴訟制度的構建——從小額多數(shù)侵權糾紛解決的角度思考[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s1):1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