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第一實驗幼兒園 郭頌
鷹架幼兒的游戲:教師角色的定位
——以游戲活動“高架橋的搭建”為例
徐州市第一實驗幼兒園 郭頌
隨著課程游戲化工作的推進,兒童的游戲時間和空間得到了保障,游戲的效果有了明顯改善。但是,教師在兒童游戲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參與度卻一直是個有爭議的話題。
在工作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教師會用很多時間與兒童在游戲中互動。但是,有許多時候教師的參與互動實則是一種“干預游戲”的行為,打斷和阻礙了兒童的游戲。同時,我們也發(fā)現(xiàn),當教師以恰當?shù)姆绞絽⑴c游戲時,兒童的游戲經(jīng)驗會得到豐富,游戲時間會延長,游戲的復雜度也會加深。這充分說明,在幼兒游戲時,教師需要在觀察、評估的基礎上,進行游戲互動角色的定位,以起到促進幼兒游戲的作用。
Johnson、Christie和Yawkey劃分了成人在游戲中扮演的六種角色:非參與者、旁觀者、舞臺管理者、游戲合作者、游戲引導者和指導者。教師在游戲中與兒童進行互動時,參與得過多或者過少都會造成阻礙或打斷兒童游戲的后果,因此,這六種角色中,非參與者和指導者都是最低效、不被采用的角色,屬于消極的教師角色。例如,教師在兒童游戲時,處理一些其他事情,或者教師只是一個安全監(jiān)督者,保證兒童的安全是唯一的任務。再有,就是教師過多地參與游戲,按照自己為兒童預設的活動目標指導游戲。
(一)資源的提供者
在進行大班“美麗的家鄉(xiāng)”主題活動時,孩子們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發(fā)現(xiàn)了家鄉(xiāng)日新月異的變化。在這些變化中,新建成的“高架快速路”引起了他們的好奇,他們探索高架橋的原理、嘗試了解高架橋的結構。在此過程中,孩子們對“建高架”產(chǎn)生了強烈的興趣,他們在建構區(qū)用積木搭建了各式各樣的高架橋。每當游戲活動結束時,孩子們對“建高架”的活動依然保持著繼續(xù)探索的愿望。因此,我在建構區(qū)有意識地投放了紙盒、雪花片、報紙、膠帶等材料,還張貼了高架橋的各種照片,并在游戲時留給他們充分的時間,滿足他們搭建的愿望。建構區(qū)里開始了新的探索……
資源的提供者通過提供足夠的時間、適合的空間、能激發(fā)兒童興趣與創(chuàng)造力的材料,以及與游戲活動相關的經(jīng)驗,能為兒童搭建一個適宜的、有利于較高游戲形式發(fā)生的平臺。
1.充裕的游戲時間。兒童的游戲需要時間、空間、游戲材料和經(jīng)驗。要想進行高質(zhì)量的室內(nèi)游戲,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給予兒童充分的游戲時間。尤其當兒童進行復雜的建構游戲時,他們需要大量的時間來計劃和執(zhí)行自己的活動。
2.靈活的活動計劃。主題活動的制定與實施需要跟隨兒童的經(jīng)驗與興趣而進行不斷的調(diào)整。當兒童的興趣點轉(zhuǎn)移到“建高架”的內(nèi)容時,教師就要及時調(diào)整自己的活動計劃,為兒童的“建高架”游戲提供支持。
3.可以繼續(xù)完成的活動。當復雜的游戲在一天的游戲時間內(nèi)無法完成時,教師要允許兒童在第二天繼續(xù)這個活動,并為兒童后續(xù)活動提供幫助。例如,“建高架”等復雜的建構游戲,教師可以和兒童一起商量制作一個標簽,貼在未完成的作品上面,表示需要留到第二天,不要進行拆除和清理。
(二)旁觀者和觀察者
游戲時,銘銘進入了建構區(qū),他首先發(fā)現(xiàn)了報紙。他把報紙拿在手里來回擺弄,一會兒鋪在地上,一會兒折成條狀。最后,銘銘把兩張報紙折成條,顫顫巍巍的相對著立在地上,又拿了一張報紙輕輕地放在上面做橋面。
銘銘似乎很滿意自己的作品,對一旁的壯壯說:“我的報紙高架做好了?!?/p>
壯壯卻說:“一點也不牢,你這高架不好!我做一個你看看?!?/p>
隨后,壯壯也拿了報紙擺弄起來……
旁觀者是指欣賞兒童游戲活動的觀眾。當兒童進行游戲時,教師可以作為觀察者,用白描手法記錄兒童的游戲行為:他們?nèi)绾卫貌牧?、如何進行合作、如何發(fā)展游戲情節(jié)等。這些觀察記錄,可以有效地獲取有價值的信息。例如,兒童的技能發(fā)展、語言發(fā)展以及社會交往能力的發(fā)展。這些信息不僅可以為教師制定下一步活動計劃的目標與內(nèi)容提供支持,還有助于教師更好地了解兒童的學習和發(fā)展水平。
(三)舞臺管理者
壯壯用報紙搓了一根紙棍,可是紙棍豎立在地上依然有些不穩(wěn),壯壯環(huán)顧四周,看到了長方形的紙盒。于是,他將紙盒拿了過來,做成高架橋的橋墩。壯壯顯然對自己的發(fā)現(xiàn)很是得意。
銘銘看到后,也幫著去搜集紙盒。他們一邊做一邊計劃建一個長長的高架橋。因為有上坡和下坡,他們需要高矮不同的盒子來做橋墩。找了一會兒盒子,他們發(fā)現(xiàn)盒子的大小、形狀和數(shù)量與他們需要的有些不同。怎么辦呢?
壯壯跑過來問我:“盒子不夠用了,怎么辦?”
我覺得這是一次讓孩子主動探索的好機會,于是就說:“長方形的盒子現(xiàn)在沒有了,但是還有別的形狀的盒子,還有其他的材料,你們先想一想有什么好辦法可以解決?!?/p>
壯壯回到建構區(qū),和銘銘一起商量辦法。這時,又有兩個孩子來到了建構區(qū),他們對這個問題都產(chǎn)生了興趣,并熱烈地討論著。
最后,他們想了幾個主意,并開始實施了:壯壯開始用剪刀來剪高矮不同的盒子,銘銘和另外兩個孩子找卡紙去做盒子……
與旁觀者一樣,舞臺管理者也是在游戲外的角色。但是與旁觀者的不同之處在于,舞臺管理者要通過觀察兒童的游戲行為,積極地為兒童的游戲進行準備,并在需要的時候提供協(xié)助。例如,增加游戲材料,為參與游戲的兒童提出適當?shù)脑u論和建議等。
盒子不夠了,教師可以再提供一些盒子給兒童,但是教師并沒有這樣做,而是創(chuàng)造了環(huán)境和機會,讓他們自己通過思考、探索和動手操作去解決問題,哪怕失敗了,也是一次有意義的體驗。兒童在主動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所獲得的經(jīng)驗,要比直接獲得知識更為可貴。
(四)游戲的引導者
橋墩的問題解決了,下一步需要做什么了?第二天的建構區(qū)里,孩子們開始了高架橋道路的研究。
孩子們首先找來報紙鋪在橋梁上做道路,可是由于中間沒有支撐,道路塌了下去。孩子們嘗試著鋪了兩層、三層報紙,可都不行……他們又嘗試了紙盒、雪花片等其他幾種材料做道路,也都不成功。
我主動走進建構區(qū),帶領孩子們仔細地觀察了許多高架的圖片,引導他們發(fā)現(xiàn)高架下有一根根橫著的東西,它能把道路撐住。我告訴孩子們說:“這就是道路的橫梁?!?/p>
壯壯高興地說:“那么我們也做橫梁吧?!焙⒆觽儼褕蠹埓瓿杉埞鳎脕碜龅缆返臋M梁。
當兒童的游戲停滯不前、需要新的技能、需要突破,或者總是在重復游戲時,教師就需要變成游戲引導者,加入和積極參與兒童的游戲。在參與游戲中示范游戲行為,或者建議新的游戲行為。當教師示范一個提議時,可以吸引兒童的注意力并鼓勵他們做出更多的嘗試。
在嘗試幾種材料做橋面都不成功時,兒童的游戲遇到了瓶頸。兒童的生活經(jīng)驗少,接觸的事物有限,因此對事物的認識往往較膚淺;兒童的思維變通性差,不容易轉(zhuǎn)換角度思考,如兒童用報紙當橋面不成功,他們只是一味地尋求其他材料替代,沒有發(fā)現(xiàn)問題真正的癥結所在。這個時候他們需要幫助和引導。通過教師的引導,能夠幫助他們進行新的探索與嘗試。
需要注意的是,當兒童的游戲技能發(fā)展之后,教師就可以由引導者的角色退出。
(五)游戲的合作者
高架橋已經(jīng)初見規(guī)模了,雖然活動已經(jīng)是第三天了,但孩子們卻依然顯得興致昂揚。此時,在建構區(qū)里,我又為孩子們投放了硬紙板、KT板、紙盒等。經(jīng)過比較,孩子們選擇了長方形的KT板作為道路鋪放的材料……
在孩子們都認為已經(jīng)大功告成的時候,我加入到了游戲的隊伍。我對孩子們說:“我是高架質(zhì)量監(jiān)督員,你們的高架建得很不錯,但是如果能把所有的橋墩和橫梁都用膠帶扎緊,那么你們的高架橋上就可以讓小汽車通過了?!焙⒆觽兊呐d趣又一次被激發(fā)起來,開始興致勃勃地加固高架……
游戲的合作者,相當于兒童平等的游戲伙伴。作為兒童的游戲伙伴,教師有很多機會去參與兒童的游戲,巧妙地影響游戲的進程,為游戲帶來新的想法。
經(jīng)過三天的努力,一座由兒童自己設計、建造的“高架橋”終于完工了。作為教師,我深深驚嘆和感慨。在整個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在和兒童游戲互動時該承擔哪個角色,都應該基于兒童的需要。正如維果斯基的理論所說:當兒童和成人、同伴互動時,他們學的最好。當你有意識地進入游戲去促進兒童認知技能、同伴互動和角色扮演的技能,你就為兒童的學習搭建了支架。
[1](美)克里斯蒂、華德著,馬柯譯.游戲、兒童發(fā)展與早期教育[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9.
[2](美)海德曼、休伊特著,邱學青、高妙譯.游戲:從理論到實踐[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