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淺析高校安全宣傳教育發(fā)展方向
于海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高校安全宣傳教育作為學生步入社會前的最后一環(huán),需要我們認真對待,為學生樹立好正確的安全意識,抓好知識與技能相結合,也為國民安全教育“把好關、守好門”。學生的安全意識需要高校有關部門的正確引導,通過多種多樣的載體形式進行安全宣傳教育。
高校 安全 教育
雖然我國的教育方針始終強調高校要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娜瞬拧保怯捎诋敶鐣餍懈鳂I(yè)對于人才的需求不斷提升,學生的競爭壓力也在不斷增大,導致高校的教育往往更強調受教育者的學習能力,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個人專業(yè)才能,更重視學生“才”的教育,偏向人才教育,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忽略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培養(yǎng)目標,未能重視學生的安全宣傳教育。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將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xiàn)需求。從他的理論中我們可以看出人類對于安全需求是僅次于生理需求的第二大需求,但是也曾有人不贊同馬斯洛的理論觀點,認為沒有足夠實驗證據(jù)證明馬斯洛的需求層次關系的確存在,此文章對此不作過多分析,但不可否認,人們對于安全的需求確實是人類基礎需求的一部分。筆者認為人們對于安全的需求跟自身安全意識和自身經(jīng)歷所處環(huán)境有關,父母是自己的安全啟蒙導師,因為從出生開始父母就不斷地在教導我們認識危險與安全,所以個人的安全防范意識會受到父母安全意識的制約。自身經(jīng)歷和所處環(huán)境,當自身受到過特定事物或事件的威脅時會在一定時期內(nèi)提升自身安全需求,確保當這種威脅再次來臨前想方設法消除它,當這種需要一旦相對滿足后超過一定時期,這種需求就會有所降低。雖然我們不能直接去影響上一代人們的安全意識,也不能直接去影響人們的經(jīng)歷和所處環(huán)境,但是筆者認為通過高校學生進行安全宣傳教育與事件預防相結合的形式,可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減少意外事件的發(fā)生。高校安全宣傳教育作為學生步入社會前的最后一環(huán),需要我們認真對待,為學生樹立好正確的安全意識,抓好知識與技能相結合,也為國民安全教育“把好關、守好門”。學生的安全意識需要高校有關部門的正確引導,通過多種多樣的載體形式進行安全宣傳教育。
高校安全宣傳教育應面向廣大師生,進行安全知識普及,增強人們安全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和防范能力,確保校園安全穩(wěn)定。安全教育的根本目標是通過教育使師生能夠產(chǎn)生安全行為。因為人的意識可影響人的行為,意識是行為的導向,所以培養(yǎng)師生的安全意識是安全教育的重中之重。使師生形成自覺的安全意識是我們高校安全教育的最終目的,如果每個師生都能做到在無人監(jiān)督的環(huán)境下,依然時刻保持安全意識不松懈,并自覺遵守各項安全規(guī)章制度,才能使校園的環(huán)境更加安全穩(wěn)定。
高校安全宣傳教育包括人身安全、災害避險、防火安全、財產(chǎn)安全、交通安全、飲食安全、國家安全等等, 形式多以課程聘請一線專家作為主講教師或高校安全管理人員進行專題授課,通過課堂主陣地面向大學生全員普及安全知識,但這種形式積極性、主動性、互動性不強,會影響的安全教育的教育質量。筆者認為高校應開展體驗形式安全宣傳教育,加強師生對安全培訓的參與熱情,從參與中得到安全知識和個人避險能力,運用多媒體演示、游戲互動、拓展體驗等方式,對全校師生開展安全知識教育和技能培訓。師生通過切身體驗強化安全意識,規(guī)范安全行為,是安全教育從單向講授向互動體驗轉型的積極探索。面向高校師生提供體驗形式的安全教育,從書本和課堂中走來,通過切身參與和真實體驗,讓安全知識和安全技能真正做到“入腦、入心”,如開展包括火場逃生、應急自救、災害避險等方面的體驗式安全教育。而當今社交網(wǎng)絡在高校師生中應用廣泛,社交網(wǎng)絡平臺具有高互動性、高開放性、高透明性的“三高”特點,信息傳播速度快,服務人群廣泛,是開展宣傳教育的理想平臺。因此,高校也應當在網(wǎng)絡中開辟的虛擬安全教育形式,利用好互聯(lián)網(wǎng)和新媒體平臺,通過微信、微博等傳播安全教育內(nèi)容,建設成集教育性、服務性、趣味性于一體的網(wǎng)絡精神家園,助力學生健康成長、全面成才。
[1]顧現(xiàn)朋,高光藩. 高校安全教育研究的回歸與展望[J]. 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07):22-24.
[2]周水平,萬江文,郭安平,陳裕鵬,龔志強. 大學生安全教育的現(xiàn)狀分析與對策研究——以江西為例[J]. 江西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4):148-150.
[3]蘭奎.和諧校園構建中的高校安全教育模式論析[J].中國公共安全(學術版). 2011(03)
[4]王維.新時期大學生安全教育的內(nèi)容與方法[J].牡丹江醫(yī)學院學報. 2011(01)
[5]張亞城.對加強高校大學生安全教育的思考[J].新聞世界. 2011(01)
[6]陸錦沖.關于高校安全教育新內(nèi)容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 2011(04)
[7]何揚波.高校宣傳工作引領實踐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3.
[8]劉星言.大學生安全意識狀況分析及教育對策研究[D].南京郵電大學,2016.
[9]顧現(xiàn)朋,高光藩.高校安全教育研究的回歸與展望[J]. 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07):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