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光禧
(作者單位:華中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一本書能夠反復再版,說明其具有深厚的市場基礎和充分的可讀性,而能夠第六次印刷的學術著作,其理論的日趨完整性、嚴謹性和內在的學術分量自是不言而喻的。由德國著名專利法學家、慕尼黑工業(yè)大學教授Rodolf Krasser所著的《專利法(第6版)——德國專利和實用新型法、歐洲和國際專利法》(知識產(chǎn)權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一書,正是這樣一本被多次再版的關于歐洲專利法理論和實踐研究的典型學術作品,是一部全面介紹德國乃至歐洲專利法制度及其發(fā)展歷史的全景之作。
本書由國家知識產(chǎn)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組織編譯,擁有雄厚的編譯力量,譯者單曉光、張韜略、于馨淼等人均是知識產(chǎn)權、專利法方面的專家。并且,該書作為《知識產(chǎn)權經(jīng)典譯叢》的一冊,入選了國家出版資金資助項目。書中討論了專利法的基本問題、專利和實用新型保護的前提條件、發(fā)明之上的權利、專利和實用新型的產(chǎn)生與喪失、專利和實用新型的效力及其實施、發(fā)明權的交易等課題,這些都是專利法研究中具有基礎共性特征的本質性問題,也是專利法立法與應用實踐中的常見議題。而透過作者對專利法的歷史演進以及對其理論組成要素與時俱進的研究,亦可以窺見起源于西方的專利法乃至現(xiàn)代知識產(chǎn)權制度的理論架構和實踐經(jīng)驗。
就認識論層面而言,本書具有歷史性和反思性的研究特征。作者系統(tǒng)回顧了德國專利法的發(fā)展歷程,從特權制度到專利法的立法,從1877年前后德國專利立法到國際專利法的發(fā)展,作者站在歷史學的角度,透視德國專利法的前世今生,深入與細致的追溯,為國內學術界提供了強烈的可借鑒性。同時,作者對專利法歷史的回望也具有審視的意味,對發(fā)明、創(chuàng)造性成果、歐洲專利申請、侵害專利權的行為等具體問題的研究具有反思的韻味,對專利保護的法律和經(jīng)濟政策的評價,具有批評的態(tài)度??梢姡髡邔Φ聡鴮@ǖ难芯?,帶有反思、消解以及建構的學術視角。在歷史的考察和辯證的考證中、在專門的探討和縱深的思考中深化了對專利法的認識。
就方法論層面而言,本書具有實證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研究特征。書中不僅有對專利法純粹理論的直面研究,也不乏對相關案例、司法實踐的具體分析,如對作為保護阻卻事由的公共秩序和善良風俗的敘述,對侵犯保護權的標準和制裁的闡述,對歐洲專利的一般規(guī)則、申請、授權程序和失效的闡釋,都涉及了專利法與國際條約方面的實踐情況,還有對歐洲專利局、德國聯(lián)邦最高法院的有關新判決的關注,這些實證性剖析無疑富有規(guī)律性的客觀性和歸納性。同時,作者在再版中擴大了對2007年生效的歐洲專利法及其實施細則的最新文本的研究,增加了對立法修改的補充,豐富了對一些適應歐洲共同體法的相關最新法律如新《反限制競爭法》的文獻和判例的闡述,這些有益的補充使得該書更富創(chuàng)新性和時效性。
就價值論層面而言,本書具有經(jīng)典型和權威性的研究特征。作者對專利法歷史沿革的梳理,對相關法律和理論課題的有針對性的深入研究,以及對司法經(jīng)驗的概括,對德國和歐洲專利制度的全方位解讀,對專利法理論及其理論要素的規(guī)范性解析,奠定了本書在專利法研究領域的權威性地位,為國內學術界研究專利法相關理論提供了有益的參考,也為了解歐洲知識產(chǎn)權發(fā)展軌跡、學習德國專利法實踐的先進做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可見,本書的編譯對國內專利法的學術研究與司法現(xiàn)實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們期待著中國和國際專利法領域能夠有更多的交流和對話,從而為我國專利法的健全與完善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