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海霞
無論是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還是給我區(qū)烏蘭牧騎隊員們的回信,習近平總書記都強調(diào)了人民對于文藝工作的重要性,“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創(chuàng)作”“扎根生活,服務牧民群眾”,為文藝工作指明了方向。
文藝與人民密切相關,可追溯至《詩經(jīng)》,其中大量篇幅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情感。相傳唐代詩人白居易寫詩必“老嫗能解”,連老人都能讀懂,足見其語言的平易通俗,他為時而作,為事而作,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以市井小人物為描繪對象,宋元話本靠說書藝人演唱而能口口相傳。
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文藝需要人民,這就要求廣大文藝工作者必須以人民為中心進行文藝創(chuàng)作。古往今來,凡取得成就的文藝工作者,無一不是與人民大眾相連,在表現(xiàn)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現(xiàn)實生活中獲得藝術的升華。反映人民命運、反映人民心聲、激勵人民前進,是一切進步文藝的共同特征,離開了人民,文藝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會變成“無根的浮萍、無病的呻吟、無魂的軀殼”。因此,文藝工作者要保持與人民的血肉聯(lián)系。60年來,烏蘭牧騎堅持送文藝下鄉(xiāng),哪里有蒙古包,就把歌聲送到哪里去,深入草原,實踐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繼承烏蘭牧騎傳統(tǒng),努力創(chuàng)作更多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好作品,為人民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為人民創(chuàng)作,為人民歌唱,烏蘭牧騎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他們從勞動生活中汲取靈感,自編自演,用烏力格爾講政策,用歌舞弘揚民族文化,受到了農(nóng)牧民的歡迎,成為社會主義文藝的一面旗幟。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學習烏蘭牧騎精神,對創(chuàng)作懷有一份敬畏之心,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貼近實際,創(chuàng)作優(yōu)秀作品,經(jīng)得起推敲,當?shù)闷鹂洫劇?/p>
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讓廣大文藝工作者深刻認識到,只有擺正人民與藝術、生活的關系,才能創(chuàng)作出更好的作品,謳歌新時代,講好中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