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子偉
破壁之思
文/史子偉
去日本我最想去的地方是京都西郊的嵐山。倒不僅僅是因為京都是日本的千年古都,人文薈萃,也不僅僅是因為嵐山景區(qū)擁有櫻花紅葉、翠竹清溪,歷史久遠、名聞遐邇,最主要是年輕時的周恩來總理曾去嵐山,并留下了優(yōu)美的詩句,我想去拜謁。
時年十九的他東渡求學(xué)、攜同窗好友雨中游嵐山,借景抒情、怡情詠態(tài),寫下了一首詩——《雨中嵐山》,如今這首詩被刻于一塊巨石之上,豪氣永駐。站在巨石前,我反復(fù)呤頌全詩,特別對后兩句頗有感觸?!盀t瀟雨,霧蒙濃,一線陽光穿云出,愈見嬌妍。人間的萬象真理,愈求愈模糊;模糊中偶然見著一點光明,真愈覺嬌妍?!彼磉_了一位有志青年對時局的迷茫和對真理的追求。此時,我又想起了周總理在赴日求學(xué)前所寫的一首至今膾炙人口的勵志詩——《大江歌罷》:“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边@首詩的滿懷豪情,曾激勵了幾代人。
“面壁”是佛道用語。相傳玄武大帝年輕時修煉,面對石壁九余年。心如古井,坐如盤松,思無雜念,終成大業(yè)。當然,今非昔比,刻苦學(xué)習(xí)不需要面對墻壁默望靜修了,也更不需要“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了。但是,靜心和刻苦還是萬萬舍不得的。沒有靜心,無以鉆研;沒有刻苦,無以成就。
“破壁”一詞,也曾引出一則故事和一句成語。南朝畫家張僧繇所畫作品惟妙惟肖,可以假亂真。一天,張僧繇在金陵(現(xiàn)南京)安樂寺的墻壁上畫了四條龍,形象逼真,張牙舞爪,欲騰云駕霧。但奇怪的是這些龍都沒有眼睛,眾人很是惋惜,請張大師補上龍眼。大師推辭說,畫上眼睛,龍就會飛走。眾人不信,疑其唬人。在大家再三要求下,張僧繇只好提起畫筆,輕輕點上了兩條龍的眼睛。霎時間,電閃雷鳴、風(fēng)雨交加,兩條巨龍毀墻破壁,凌空而起,飛向天穹。沒有畫上眼睛的兩條龍,依然留在墻壁上。后來就有了“畫龍點睛”的成語,同時也有了“破壁”一說。周總理的詩中運用了這個典故。其中“面壁”和“破壁”,是激勵自己,也是鼓勵后人“面壁十年圖破壁”!
時間的腳步已經(jīng)跨入了2017年,回顧標準化工作的發(fā)展歷程,既有喜悅,也有艱辛;既有收獲,也有遺憾?!稑藴驶ā返男薷囊灿惺嗄?,由于種種原因,還在修改之中。當前,標準化工作進入改革的深水區(qū),標準化工作的大環(huán)境,從來沒有像現(xiàn)在這么好;標準化工作的社會認知度,也從來沒有像現(xiàn)在這樣高;標準化工作的涉及面,從來沒有像現(xiàn)在這樣廣;標準化工作自身改革任務(wù),也從來沒有像現(xiàn)在這樣迫切和艱巨。我們在標準化工作的理論和實踐中已經(jīng)“面壁”和探索了很長一段時間,也積累了經(jīng)驗和發(fā)現(xiàn)了問題?,F(xiàn)在需要的只是以時不我待的精神去“破壁”,我認為盡快出臺新的《標準化法》是最好的破壁之舉。
茶,是國人喜愛的飲品。從神農(nóng)發(fā)現(xiàn)茶開始,至今已經(jīng)超過4 000年。漫長的發(fā)展歷程,成就了今日茶的豐富內(nèi)涵,這既是沉淀也是積累。本刊繼“畫中有話”“樂中有話”“五環(huán)漫談”專欄之后,今年又新推出了“茶中有話”專欄,為讀者講述茶與標準的故事。
—編者
Tea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beverages in China. It has been more than 4 000 years since the Chinese emperor Shennong(also known as the Emperor of the Five Grains) discovered tea. With time passing by, tea boasts rich connotation with long history. After "The Story in the Picture", "The story in the Music", and "The story of the Olympics" columns, we present a new column "The Story of Tea" to tell the stories between the tea and standards in 2017.
—From the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