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晶晶
(100044 北京交通大學法學院 北京)
論承運人違反安全保障義務的責任
——以第三人侵權為視角
梁晶晶
(100044 北京交通大學法學院 北京)
安全保障義務的性質,有的學者認為是法定義務和合同義務;有的學者認為安全保障義務是一種侵權責任法層面的法定義務。關于安全保障義務的適用范圍,有的學者主張對其釆取“嚴格解釋”模式;有的學者認為是補充責任。我認為承運人的安全保障義務既有法定的內容,即《侵權責任法》和《合同法》中法定的內容;也有約定的內容,即將旅客安全運送至目的地。在第三人侵權中,承運人應當承擔無過錯責任。在訴訟過程中,應當根據(jù)實際情況,采取承運人的違約責任,承運人的侵權責任和第三人的侵權責任三種責任競合的方式。
安全保障義務;第三人;責任競合
在中國安全保障義務最早引起學界的重視是從“銀河賓館案”被最高院作為公報案例公布開始。這在法律上確立了安全保障義務的依據(jù),在審判實踐上也是這類型案件主要的請求權基礎,因此也是判斷未盡安全保障義務的侵權責任的成立與否的依據(jù)。德國法上,交往安全義務是為特定的主體所設定的,這些特定的主體因開啟或持續(xù)特定的危險而被法律要求承擔一定的義務,以保障第三人不受損害。具體是指根據(jù)實際情況采取必要的、符合預期的持有者保護措施。也就是說,他建立了一個危險的狀態(tài),第三人應該是他負責的范圍內通過實施有效措施來防御風險盡可能防止損害他人。承運人身份的特殊性,它不僅是客運合同的一方當事人,而且是公共服務運營商。其義務不僅是履行合同法的義務,還要履行作為公共服務經(jīng)營者的安全保障義務。
《侵權責任法》第37條和《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第6條的規(guī)定采取了同樣的模式,即其第1款都規(guī)定了基于內部原因的作為義務,第二款都規(guī)定了基于外部原因的作為義務。第三人致旅客人身損害下,無論當事人是否在合同中明確約定,承運人作為客運合同的一方當事人,理所應當要履行合同法上為其設定的安全保障義務。我國合同法第290條、298條、301條是對承運人安全保障義務的規(guī)定的體現(xiàn)。這三條分別規(guī)定了承運人的安全運送義務、安全告知義務和救助義務。合同法第290條旨在提綱挈領地宣示承運人對旅客人身安全的強制承諾義務,而第298條和第301條則對承運人提出了一些具體的要求,即及時告知并提醒旅客潛在的危險、盡力救助被第三人侵害的旅客。在司法實踐中,當承運人違反這些法定義務導致旅客因第三人的行為而遭受侵害之時,有關承運人安全保障義務的界定也就在所難免。受損旅客在訴訟中援引上述條款提出相應的主張,法院則在上述條款的基礎之上,結合案件的具體情況判定承運人是否違反了安全保障義務。
正如學者張新寶所說:“具有侵權行為法性質的特別法規(guī)范,對許多情況下的安全保障義務做出了明確規(guī)定,使得這種義務成為法定義務;但是也有一些具有合同法性質的規(guī)范,對當事人的安全保障義務做出要求,使其成為合同法領域的一個問題。”例如,承運人基于合同法第290條、298條、301條的規(guī)定所負擔的安全保障義務既是法定義務,同時兼具契約義務的性質。那么,承運人對上述性質義務的違反,顯然會產(chǎn)生責任的競合。第三人致旅客人身損害下,可能存在以下三種責任類型:一是承運人的違約責任;二是承運人的侵權責任;三是第三人的侵權責任。司法實踐中,以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競合最為常見。這三種類型的責任,不能任何兩個都構成責任競合,所以有必要對責任競合的范圍的清晰定義。
(1)旅客對承運人既提起違約之訴,又提起侵權之訴依據(jù)合同法相關規(guī)定,此種情形下出現(xiàn)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之競合,當事人只能選擇其一行使,在選擇行使那種訴訟時要綜合考慮賠償數(shù)額和舉證責任的難易。
(2)旅客對承運人提起違約之訴,同時對第三人提起侵權之訴承運人基于違約責任僅承擔旅客的物質損害賠償,第三人基于侵權責任承擔旅客的物質損害賠償和精神損害賠償。承運人承擔物質損害賠償,可以免除第三人的物質損害賠償,但精神損害賠償不得免除。但承運人并非最終的責任承擔者,承運人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償。第三人賠償損失后,承運人的賠償責任免除,第三人無權向承運人追償。
(3)旅客對承運人和第三人一并提起侵權之訴對于承運人是否承擔侵權責任,要考慮承運人是否違反了法定救助義務。承運人未違反法定救助義務的,應由第三人承擔全部責任;承運人違反法定救助義務的,應由承運人和第三人共同承擔責任,承運人承擔責任的大小應按照不救助行為對旅客人身傷亡的作用大小進行確定。
(4)旅客只對承運人提起違約之訴違約責任的救濟方式側重于物質補償,因而,對承運人提起違約之訴時,承運人對旅客傷亡產(chǎn)生的全部財產(chǎn)損失應承擔賠償責任,旅客要求精神損害賠償?shù)模ㄔ翰挥柚С帧?/p>
(5)旅客只對承運人提起侵權之訴的此種情況需要綜合考慮承運人對法定救助義務的違反情況及違反法定救助義務對旅客傷害結果作用力的大小綜合判定責任承擔。
察機關所肩負的社會監(jiān)督功能還表現(xiàn)在其服務于社會管理制度完善以及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構建與運行的格局中。監(jiān)督的法律效果、社會效果,甚至是政治效果好不好,必要進行評估,通過評估及時發(fā)現(xiàn)監(jiān)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及時調整監(jiān)督的重點和方向,使監(jiān)督更加適應不斷發(fā)展變化的形勢的需要。目前正在構建以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為基本內容的大調解體系,在這個體系中,檢察機關不僅通過檢察和解、服判息訴等監(jiān)督行為做出貢獻,成為其有機組成部分,而且還積極延伸職能,多種形式地發(fā)揮制度構建作用,推動大調解體系的建設步伐。目前所強調的司法機關“三項重點”工作,即社會矛盾化解、管理制度創(chuàng)新以及公正廉潔執(zhí)法,都與檢察院的民行檢察監(jiān)督制度的積極作用緊密相關。檢察機關應當審時度勢,以此“三項重點工作”為新的著力點,全面發(fā)掘監(jiān)督職能,轉變監(jiān)督理念,演繹監(jiān)督內涵,實現(xiàn)由訴訟監(jiān)督到社會監(jiān)督的轉向,最終契合憲法對其職能定位的制度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