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安輝
(廣饒縣畜牧局廣饒街道動物疫病防治監(jiān)控所山東東營257300)
“提壺揭蓋法”在奶牛疾病治療中的應用
郭安輝
(廣饒縣畜牧局廣饒街道動物疫病防治監(jiān)控所山東東營257300)
提壺揭蓋法是一種傳統的中醫(yī)療法,它是指用宣肺或升提的方法來通利小便的一種借喻。肺與脾腎、三焦、膀胱等臟器是用來分司水液代謝,維持身體水道的通調。提壺揭蓋法在醫(yī)療的各個領域都進行過臨床試驗,對奶牛的疾病治療也有很好的療效,這種方法可以有效地治療奶牛的熱淋、便秘等疾病。
提壺揭蓋法;奶牛;疾??;治療;應用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人們對食物的需求也越來越大,人們也越來越關注食物的營養(yǎng)價值。這時候牛奶作為最常用的營養(yǎng)品進入到了人們的餐桌上。因此,也給奶牛業(yè)帶了良好的發(fā)展前景。提壺揭蓋法是一個傳統的中醫(yī)理療法,可以有效預防及控制奶牛熱淋、便秘等疾病的發(fā)作,影響奶牛產業(yè)的穩(wěn)定健康的發(fā)展。
提壺揭蓋是一個暗喻,是指水壺的壺蓋上有個小汽孔,如果小汽孔被堵住了,然后再倒水,壺內的水就倒不出來了,這個時候再把壺蓋打開,就可使水順利的倒出來了。傳統的中醫(yī)學認為:在人的身體內,肺的位置最高,就好像一個水壺的壺蓋,所以中醫(yī)又稱肺為“華蓋”。如果上面的蓋子塞緊了,上下氣機就不調暢,身體里面的水液也就出不了體外,從而容易形成水腫、小便不利、甚至大便閉塞之癥。因此,只要宣通肺氣,肺氣肅降,氣機通暢,就可以使身體的水液流向體外,大小便通順。因此這種辦法被稱之為“提壺揭蓋”法。
大部分養(yǎng)殖奶牛的企業(yè)是圈養(yǎng)模式的,使用干草料喂養(yǎng),容易生成熱淋疾病。出現這種疾病的時候,奶牛通常有排尿的時候要拱腰努責,排尿是淋漓不盡,而且還容易頻繁排尿,但是尿出的尿量十分稀少,尿色是赤黃色、奶牛嘴里的顏色是紅色的,而且舌苔是黃膩色等癥狀。此外通過醫(yī)學儀器檢查奶牛的膀胱,會發(fā)現尿液充盈,而且發(fā)病的奶牛特別抵抗接觸檢查。
這個時候我們需要開具清熱降火、利尿的藥物,但是還要配合上宣肺氣的中藥使用。藥方為:木通、瞿麥、萹 蓄、蒲公英各60 g,甘草梢、梔子、大黃、金銀花各50 g,滑石、燈芯草各20 g,桔梗40 g,麻黃30 g,車前子90 g。把這些藥物磨粉之后,對病牛進行灌服,2次/d,不間斷的服用5 d之后,奶牛熱淋的病癥將會消失。但是麻黃宣肺時,不適合用量大,會容易給奶牛造成大汗淋漓。
奶牛容易產生便秘也是由于環(huán)境因素對其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不能經常去牧場放風,吃的飼料基本上都是干料,容易引起奶牛上火,奶牛一上火就會出現便秘的癥狀。病牛出現便秘的時候通常會出現不停的拱腰努責,排便十分困難,排出的糞便干硬,顏色特別的深,用手觸摸病牛的肚子會發(fā)現病牛的肚子十分腫脹,病牛小便排便時間短且呈現赤紅色,特別能喝水,奶牛嘴里的顏色是紅色的,而且舌苔是黃膩色,此外還存在鼻頭干燥,不再反芻的情況。
這時候也需要我們開具清熱降火、利便的藥物,還要配合宣散肺氣的藥,使肺氣宣、津液盈,大便將會順暢。藥方為:杏仁、升麻、牽牛子各40 g,萊菔子、前胡、麥冬、檳郎各50 g,黃芩、枳實各60 g,生地、厚樸各45 g,青皮70 g,芒硝250 g,大黃120 g。藥物磨粉之后,對病牛進行灌服,2次/d,不間斷的服用5 d之后,奶牛便秘的病癥將會消失。但是,宣肺開竅的藥只是起到輔助作用,不能本末倒置,容易造成奶牛的咳喘。
提壺揭蓋法作為治療奶牛疾病的一種方法,多用在發(fā)病前期,病癥不是很重,配合著清熱解毒、降火的藥物一起治療的,但是如果奶牛所患的熱淋、便秘等疾病時間比較長、情況比較嚴重時,就不能僅通過提壺揭蓋中醫(yī)的手段治療了,可以結合西藥一起治療?!?/p>
10.3969/j.issn.1008-4754.2017.06.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