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
她會更加在乎和理解你的感受,她絕對不會用那樣的方式來對待你。
但這至少有一樣好處,就是她會深深記得曾經自己受到的委屈和傷害,
你有一個敏感的媽媽。這可能會給你帶來無數的煩惱和困擾。
時隔多年,那一刻的局促和難過,依然清晰。媽媽和她幾個同事——都是我熟悉的老師們,坐在沙發(fā)上,哈哈大笑。而我,一個人蹲在地上,低著頭,眼淚啪嗒啪嗒地掉在了磚頭鋪成的地上,又迅速滲落不見。
她們在開玩笑,說我不是媽媽親生的。媽媽也在里面說得很起勁兒。而小小的我,蹲在地上,蜷縮著身體,一邊無聲地哭,一邊用一根樹枝在地上劃來劃去,頭都不敢抬起來,心里想的是:“我怎么辦?我要到哪里,才能找到我的親生父母?”而我的拘謹讓她們更加感到興奮和歡樂,她們圍觀著我,喊:“你看你看,哭了哭了!”
雖然年齡很小,但心里已經十分敏感,隱約知道,既然不是親生的,人家就沒有愛自己的義務。那一屋子坐著的、笑著的,都是和我沒任何關系的陌生人,他們都在嘲笑我、排擠我??晌疫€這么小,我要怎么辦,才好?
直到如今,已為人母。有次看到一篇文章,寫中國式的父母“逗孩子”的方式,就是“我侮辱你,你卻不許哭”,情緒忽然激動起來。我問媽媽,當時為什么會那樣對我?她無辜又無奈地看著我,說,當時大家都那樣?。?/p>
可我還是覺得很傷心。為當年弱小無助的自己感到心疼。為她們這樣的出發(fā)點感到憤怒。
我看著我自己的孩子,我心里想:“你有一個敏感的媽媽。這可能會給你帶來無數的煩惱和困擾,但這至少有一樣好處,就是她會深深記得曾經自己受到的委屈和傷害,她會更加在乎和理解你的感受,她絕對不會用那樣的方式來對待你?!?/p>
初中時,我在對著鏡子洗臉,我媽從旁邊走過,看著我,語重心長地說:“你可別以為自己很漂亮……”
我當時就炸了。我覺得萬分委屈:我只是在早晨如常地洗一把臉,你怎么就能走進我的內心,看出了我心里壓根兒沒有的想法,并且以此評判、教訓我?
蔣雯麗和孫淳演過一個電視劇,背景是20世紀80年代。蔣雯麗飾演的女主角,漂亮、愛打扮、有血有肉,但卻與那個時代格格不入,處處受到排擠。那個年代的主旋律,是電視里孫淳的相親對象:戴著黑框眼鏡,和相親對象看完一場電影,就問對方:“你覺得這個電影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追求美、展現美,都被認為是禁忌的,甚至不道德的。
記得那時學校有個音樂老師,特別愛美愛音樂,總是把自己和家人打扮得妥妥帖帖,經常穿著自己設計裁剪的裙子去彈鋼琴,試圖給我們傳達音樂的美。
可那時候,包括我在內的孩子們,都看不慣她,背地里叫她“妖精”,甚至為她比我們高兩級的兒子感到羞愧。是的,在那個年代,在那個灰突突的小縣城,她實在是太突兀了。
就像我們對她的態(tài)度一樣,我們的父母也在用同樣的標準對待我們。打扮是禁忌,想變得更美屬于思想不健康,挑衣服戴首飾,那簡直屬于有了早戀的苗頭……當然沒法追求美,一方面也是受到物質條件的約束所致。但影響更深的,是那種對人愛美天性的否定、打壓……所以我,到了現在還是不太會打扮,對此非常不自信,經常因為衣品而被吐槽。甚至現在我媽媽也會埋怨我,說我實在是沒有眼光。
所以當我生了個天生特別愛美、最想過的節(jié)就是“裙子節(jié)”的小姑娘時,我雖然驚訝于她的天性從何而來,也驚慌于跟不上她的審美,但我還是在盡量地配合她。什么小高跟鞋、什么小手提包,什么我其實一點兒也不喜歡的公主讀物,只要條件允許,買買買。
至少我不會說:“你這樣愛美,不對?!倍斘疫h隔幾千公里、幾十年,找到當年那位音樂老師最近的視頻時,看到已年過六旬的她,身材還是保持得非常好,在退休后還積極地組織著老年合唱團,在參加比賽的時候給他們當指揮,我心里非常感動。我想,她這一生,過得真明白、真勇敢、真美好。
“Look at you! You are a star too!”(看看你,你也是個明星啊?。?/p>
這句話,是我前幾年,在美國洛杉磯的好萊塢大道聽到的。聽口音應該是來自于美國其他地方的游客,一對父女。女兒大概六七歲的樣子。大概是女兒在那兒感慨:“你看那么多明星,她們都好美啊!”在路上,走在她身旁的父親,就用夸張卻決絕的口氣,馬上這樣回應了她。
女兒聽到父親不遺余力的贊美,露出了羞澀卻滿足的笑容。而我站在旁邊,愣愣地看著我先生:“哇,原來他們真是這樣夸小孩的……”
我的記憶里,我的父母,很少這么自然而由衷地夸贊過我什么。特別是媽媽,不管你拿著多好的成績去告訴她,她對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永遠都是“不要驕傲,要謙虛”。哪怕在你還不知道什么叫“驕傲”的時候,一種要縮手縮腳的、不要在人前大聲講話的氣氛,也已經漫過了你。
最令人無語的是,這種“謙虛”,也成了父母生活的日常。發(fā)揮得極致一點兒,就又深深地影響到了孩子。比如,為了表現自己的謙虛,他們從不在別人面前夸贊我。就算是有人當他們的面夸贊我,他們也會再說出我更多的缺點作為禮貌的回應。
這讓我很長一段時間都很困擾和尷尬。我也有小小的自尊心,我覺得在大庭廣眾之下被數落,是很尷尬的事情。更極致的,是一旦家里有年齡相仿的小朋友來訪,不管是親戚家的,還是朋友家的,他們都會顯示對其他孩子更多的愛和關心及寬容。哪怕現在再回想起來,我還是覺得,這種“禮貌”和“客氣”,已經超過了正常范圍——再怎么樣,也不應該讓自己的孩子覺得被冷落,覺得原來自己的父母更愛別人吧?
而且時間長了,這種“謙虛”,會變成一種習慣性的“否定”甚至“責難”。比如前幾年,我?guī)е业母改溉タ次覀冃轮棉k的房子。房子雖然不是十全十美,但畢竟也是我們的奮斗成果,而且屬于同一輩兒人里面,買的又早又大的。但我媽媽進門的第一句話,還是在挑毛?。骸霸趺促I了這么個樓層……”當然我也知道這房子有諸多不理想,但你就不能往好的一面看看、說說嗎?
好像只有我“犯錯”、讓他們失望的時候,他們才會說:“我女兒從小到大這么優(yōu)秀,為什么……”而我一臉茫然:“真的嗎?你們真的是這樣想我的嗎?”
所以我對我的孩子,我每天都會對她說很多很多句“我愛你”,我每天都喋喋不休地告訴她:“不管發(fā)生什么事,爸爸和媽媽都永遠愛你、支持你。你是我們最愛的一個小孩?!倍?,總是會心滿意足、神情自若地拍拍我:“知道啦!”
有次我在睡午覺,聽見媽媽和妹妹在廚房的對話。妹妹邊幫忙淘米洗菜,邊對媽媽說:“我們學校說了,要愛學習、愛勞動。我這算是愛勞動吧?”媽媽說是。然后妹妹又問:“那我姐,是不是就是光愛學習,不愛勞動?她從來不勞動!”媽媽想了一下說:“那我還是寧愿你也不勞動,把學習搞好!”妹妹很生氣。
我在床上自己偷著咯咯笑。是的,我就屬于那種醬油瓶子倒了都不知道去扶起來的人。這和我天生木訥、思想和肢體都不太靈活有關,但家庭的教育風格,還是讓我錯失了在這方面后天學習的機會。
說來蠻有意思,要我一心讀書、不理家務的最大倡導者,是我爸爸。有次連媽媽也受不了了,抱怨他。他說:“唉!我自己小時候父親走得早,7歲就開始自己做飯、照顧弟妹。我當年沒條件好好念書,就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再受那樣的苦。而且做飯這種事情,你到了80歲也能學會,可念書的好時光,就那么幾年……”
我才恍然大悟。原來父親任勞任怨地承擔了大部分家務,讓我們不受此干擾,也是因為他自己的童年經歷,也是在我們身上彌補著他的缺憾。
可事實上,這種“十指不沾陽春水”的成長環(huán)境,給后來的我造成了很大困擾。我不知道電冰箱分冷凍和冷藏,我不知道那么大的魚在鍋里要怎么翻,我不知道為什么我吃的肉都是白色而菜市場的生肉是紅色……
這種自理能力上的缺乏,一度讓我備受打擊和自卑。特別是在最初面對社會、沒有食堂也沒有宿舍的時候,簡直覺得自己哪哪兒都不對。甚至談個戀愛都成硬傷——不指望你多賢惠能干,但你至少也別連自己都顧不過來吧?父親想要我不再重蹈他的覆轍,而事實是,我后來花了更多的代價,去學會這些早應該學會的本領。
所以現在,雖然家里請了阿姨,我基本還是可以像小時候那樣,根本不用操心家務事,但我還是會告訴我的女兒:等你大點兒,你一定要學會自己做幾樣自己愛吃的菜,自己能把自己的生活起居照顧好。這,是你在任何時候、境地的立身之本。
“他們用自身的品質和行動,打動了我。我會對他們好的?!?/p>
寫了那么多,好像都是不開心的。但其實,我成長的很多方面,還是像童話一樣美好的。我在自己的小家庭、家族的大家庭,都得到了很多很多的寵愛。我的父母,算是那個時代里,非常開明的父母。我的家庭教育,縱然遺漏多多,但也絕對不算失敗。
很多同齡人認為是痛苦不堪的中學時代,對我而言是非常開心的學習時光,因為我的父母從來沒有給過我這方面的壓力,他們說:“只要你努力了就好!努力了達不到,那也沒關系?!?/p>
高中時期學校抓得太緊,我不想去學校的時候,我就請假,我爸每次都爽快地給我簽字。次數多得連班主任都開始懷疑了:“你這到底是誰簽的?”
當然有更小時候的記憶:盡管經濟上不寬裕,但爸爸每年過年,都會給我批出一點預算,讓我買花炮。在除夕的夜里,固定的儀式,就是他帶我去打操場放花炮。就我們兩個人,安靜又熱鬧。
我的腳有年被凍傷,從此落下病根,每年冬天都會再被凍傷。聽說把辣椒秧和茄子秧放到熱水里面泡腳會有效,爸爸就每隔兩周,騎著自行車,帶著我,去老家村子里拿一次辣椒秧和茄子秧。那時的我好小啊,小到可以坐在自行車前杠的小籃子里,小到可以坐在爸爸的懷里。
小時候我經常生病。但生病的時候,卻反而是最覺得被呵護、最有驚喜的時候。生病的時候我就在床上昏睡。每次醒來,一睜開眼睛,都會看到,枕頭底下壓著的小飲料。記得也是在那樣的一個場合,我喝了人生中第一口碳酸飲料,叫“健力寶”。多么新奇的東西,罐子是圓的(那時還不知道它叫“易拉罐”),可是天哪,怎么它的味道是那樣的。
那時候的媽媽,非常年輕,總是自己用塑料的卷發(fā)器,燙著精神的短發(fā)。每次去城里,她都給我買好幾本童話書。我還沒有上小學,她就給我訂閱了兒童讀物。我甚至在很小的時候,就有了《封神榜》全套畫集。在那個年代,這些可都是價格不菲的東西。
小時候我去其他同學家里,我會驚訝地發(fā)現,啊,他家沒有書柜。而我家,小時候的書柜和書,到現在,還依舊保存完好,而且被刷上了新漆?,F在回去,我依舊能找到自己小時候看的書,和自己當年歪歪扭扭的字跡。
我出生于一個西部城市的小地方。家庭歷經了從農村到小縣城的搬遷。雖然生活得不算富裕,見識也不算廣泛,但我想,我生活的姿態(tài),一直沒怎么丑陋過。我知道那是因為,我的父母,給予了我很多愛和良好的環(huán)境,他們讓我的心里,沒有什么大的匱乏。
我找了一個認為我的想法和行為很“奇葩”的老公。他說:“你看著真不像從這么小的地方、這么普通的家庭出來的。”我曾經擔心個性強烈的他和我的父母相處不好,可在接觸過以后,他跟我說:“他們用自身的品質和行動,打動了我。我會對他們好的?!?/p>
我們有一個健康有趣的女兒。我們很愛她。
在我覺得自己那么深愛、那么用心呵護她的時候,我會想到,我也曾被自己的父母,這樣深愛、這樣溫柔相待。在我因為自己做得不好而對她心生內疚的時候,我會想到,我的父母,他們也是會受到時代、經驗裹挾和局限的普通人。和我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一樣,他們也有這樣那樣的缺點。
所以在撫育孩子的過程中,在思緒被回憶占據的一瞬間,就讓和解的和解、治愈的治愈吧!讓犯過的錯誤不要再犯,讓美好的傳統(tǒng)繼續(xù)延續(xù),這才是一個一個家庭、一代又一代人,在愛和血脈里,越走越好的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