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 (一九五七年三月十二日)
要分析,不要片面性
毛澤東 (一九五七年三月十二日)
片面性問題。片面性就是思想上的絕對化,就是形而上學地看問題。對于我們的工作的看法,肯定一切或者否定一切,都是片面性的。這樣看問題的人,現(xiàn)在在共產(chǎn)黨里面還是不少,黨外也有很多。肯定一切,就是只看到好的,看不到壞的,只能贊揚,不能批評。說我們的工作似乎一切都好,這不合乎事實。不是一切都好,還有缺點和錯誤。但是也不是一切都壞,這也不合乎事實。要加以分析。否定一切,就是不加分析地認為事情都做得不好,社會主義建設這樣一個偉大事業(yè),幾億人口所進行的這個偉大斗爭,似乎沒有什么好處可說,一團糟。許多具有這種看法的人,雖然和那些對社會主義制度心懷敵意的人還不相同,但是這種看法是很錯誤的,很有害的,它只會使人喪失信心。不論是用肯定一切的觀點或者否定一切的觀點來看我們的工作,都是錯誤的。對于這些片面地看問題的人,應該進行批評,當然要以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態(tài)度去批評,要幫助他們。
有人說,既然要整風,要大家提意見,就必然要有片面性,提出克服片面性,好像就是不讓人講話。這種說法對不對呢?要求所有的人都不帶一點片面性,這是困難的。人們總是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來觀察問題,處理問題,發(fā)表意見,有時候就難免帶上一些片面性。但是,可不可以要求人們逐步地克服片面性,要求看問題比較全面一些?我看應該這樣要求。如果不是這樣,不要求一天一天地、一年一年地有較多的人采用比較全面地看問題的方法,那末,我們就停滯了,我們就是肯定片面性了,就是同整風的要求背道而馳了。所謂片面性,就是違反辯證法。我們要求把辯證法逐步推廣,要求大家逐步地學會使用辯證法這個科學方法。我們現(xiàn)在有些文章,神氣十足,但是沒有貨色,不會分析問題,講不出道理,沒有說服力。這種文章應該逐漸減少。當著自己寫文章的時候,不要老是想著“我多么高明”,而要采取和讀者處于完全平等地位的態(tài)度。你參加革命的時間雖然長,講了錯話,人家還是要駁。你的架子擺得越大,人家越是不理你那一套,你的文章人家就越不愛看。我們應該老老實實地辦事,對事物有分析,寫文章有說服力,不要靠裝腔作勢來嚇人。
有人說,發(fā)長篇大論可以避免片面性,寫短篇的雜文就不能避免片面性。雜文是不是一定會帶片面性?我在上面講了,片面性往往是難免的,有些片面性也不是不得了。要求所有的人看問題都必須很全面,這樣就會阻礙批評的發(fā)展。但是,我們還要求努力做到看問題比較全面,不管長文也好,短文也好,雜文包括在內(nèi),努力做到不是片面性的。有人說,幾百字、一二千字一篇的雜文,怎么能作分析呢?我說,怎么不能呢?魯迅不就是這樣的嗎?分析的方法就是辯證的方法。所謂分析,就是分析事物的矛盾。不熟悉生活,對于所論的矛盾不真正了解,就不可能有中肯的分析。魯迅后期的雜文最深刻有力,并沒有片面性,就是因為這時候他學會了辯證法。列寧有一部分文章也可以說是雜文,也有諷刺,寫得也很尖銳,但是那里面就沒有片面性。魯迅的雜文絕大部分是對敵人的,列寧的雜文既有對敵人的,也有對同志的。魯迅式的雜文可不可以用來對付人民內(nèi)部的錯誤和缺點呢?我看也可以。當然要分清敵我,不能站在敵對的立場用對待敵人的態(tài)度來對待同志。必須是滿腔熱情地用保護人民事業(yè)和提高人民覺悟的態(tài)度來說話,而不能用嘲笑和攻擊的態(tài)度來說話。
不敢寫文章怎么辦?有的人說,有文章不敢寫,寫了怕得罪人,怕受批評。我看這種顧慮可以消除。我們的政權(quán)是人民民主政權(quán),這對于為人民而寫作是有利的環(huán)境。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對于科學和藝術(shù)的發(fā)展給了新的保證。如果你寫得對,就不用怕什么批評,就可以通過辯論,進一步闡明自己正確的意見。如果你寫錯了,那末,有批評就可以幫助你改正,這并沒有什么不好。在我們的社會里,革命的戰(zhàn)斗的批評和反批評,是揭露矛盾,解決矛盾,發(fā)展科學、藝術(shù),做好各項工作的好方法。
(選自《在中國共產(chǎn)黨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毛澤東新聞工作文選》,新華出版社198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