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繡
(廣西師范大學,廣西 桂林 541006)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思考
楊金繡
(廣西師范大學,廣西 桂林 541006)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就是中國人民對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底蘊,以中國共產黨為領導,并在充分肯定社會主義特色文化的基礎上形成的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本身及其生命力的堅定信念。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是傳承優(yōu)秀文化的需要,是反思歷史的需要和應對世界全球化對我國文化沖擊的需要。構建中國社會主義特色文化自信應該通過增強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認知程度、堅定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學習中國革命史,增強文化自覺等途徑完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馬克思主義
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定義,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就已經做出了十分明確而簡潔的概括:“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為目標,發(fā)展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p>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習近平總書記在系列講話中多次談到“文化自信”,并強調:“一個國家綜合實力最核心的還是文化軟實力,這事關精氣神的凝聚,我們要堅定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還要加一個文化自信?!薄敖⒅贫茸孕?、理論自信、道路自信,還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基礎?!笨v觀中華五千年的歷史,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了博大精深的燦爛文化,而且是世界上唯一一種沒有斷流的文化。因此,我們有理由自信。但是,由于近代西方工業(yè)革命的發(fā)展,我們在科學技術方面明顯落后于西方,使得很多人對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產生了懷疑,并進而開始否定傳統(tǒng)文化。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樹立一種文化自信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
(一)是傳承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需要
縱觀人類歷史,在地球這顆星球上,曾經出現(xiàn)過無數(shù)的文明,也曾創(chuàng)造過輝煌燦爛的文化。但是,到目前為止,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像中國一樣把傳統(tǒng)文化一脈傳承了下來。文化的中斷雖然各有其原因和理由,但是,能夠一直流傳和不中斷的現(xiàn)狀本身就能說明一個問題,即這種文化具有巨大的合理性,有著符合人類的利益或者符合人性的本質。而任何社會的發(fā)展與變化都必須要建立在傳統(tǒng)的基礎上,如果沒有了傳統(tǒng),人類也就失去了建設的基礎,傳統(tǒng)是人類創(chuàng)造的不同形態(tài)的質,經由歷史凝聚而沿襲著、流變著的各種文化因素構成的有機系統(tǒng)。是一個民族的根,不僅有歷史意義,而且擁有超越歷史的意義。如果拋棄了傳統(tǒng),也就拋棄了過去。優(yōu)秀的傳統(tǒng)并不是社會發(fā)展的阻力,而是一種積淀著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的具有永久生命力的東西。因此,在馬克思主義視域下,我們更要珍視我們傳統(tǒng)文化中優(yōu)秀的內容,比如那些具有濃厚傳統(tǒng)文化色彩的仁愛、重民、誠信、正義、和諧、大同等思想和理念,不僅適用于過去的社會,即使放在當代社會中乃至世界范圍,依然具有很高的價值??梢哉f,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不僅是傳統(tǒng)的,也是當代的,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因為中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具有所具有的價值是無可比擬的。第一,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世界整個文化體系的構建中發(fā)揮了基礎性作用。第二,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所包含的豐富價值理念有利于在下一次道德價值規(guī)范的重構中確立自身的地位。
(二)是反思歷史的需要
近代以來,由于西方工業(yè)革命的發(fā)展,使得我們在科學技術方面有了差距,因此,在科技落后的背景下,列強的侵略給中華民族帶來了一次次深重的災難。在這樣的世界大環(huán)境中,在面對內憂外患國將不國的歷史重要關頭,中華文化自信心受到嚴重沖擊。災難之中的中華兒女開始反思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我們落后是否是由于過分注重社會科學而忽視了自然科學而導致?我們的文化是否真的比西方的文化落后?因此,洋務派、改良派等知識分子開始困惑,開始尋找原因,尋找能夠趕上世界步伐的方式——“西化”。在“西化”的觀點看來,西方文化入侵盡管也伴隨著血腥和壓迫,但其帶來了現(xiàn)代文明則總是歷史的進步,因而“西化”是唯一的出路。在馬克思主義看來,這種“西化”雖然依靠了現(xiàn)代文明,卻不能使被侵略國享受現(xiàn)代文明成果,因而不僅本質上是野蠻的,而且預示了資本主義文明的衰落和社會主義文明的興起。正如馬克思在談到英國對印度入侵的后果時指出:“印度人失掉了他們的舊世界而沒有獲得一個新世界,這就使他們現(xiàn)在所遭受的災難具有一種特殊的悲慘色彩,使不列顛統(tǒng)治下的印度斯坦同它的一切古老傳統(tǒng),同它過去的全部歷史,斷絕了聯(lián)系?!?/p>
(三)是應對世界全球化對我國文化沖擊的需要
當今世界,是一個多元文化并存的世界,本質上,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和差異性是人類的共同財富,一種文化在吸收其他文化的過程中也會使得本民族的文化具有了強大的生命力,并最終可以在自我文化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的優(yōu)秀文化。但是,由于工業(yè)革命之后所形成的西方文化霸權,使得我國有很多人開始主動放棄傳統(tǒng)文化。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后,社會上一度出現(xiàn)過這樣的一種論調,傳統(tǒng)文化是發(fā)展的巨大阻力,這種論調在社會上廣泛流行,由于我國經歷了極度的物質匱乏階段,人們迫切希望能夠很快富裕起來,在物質利益的驅使下,人們追求的是物質享受和物質利益的至上價值目標。因此,傳統(tǒng)文化一度被認為是阻礙經濟發(fā)展的主要力量。實質上,這種論調是將中華文明與西方文明對立起來,將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文化對立起來。隨著現(xiàn)代化進程的不斷推進,隨著物質財富的不斷豐富,人們開始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地位與價值開始反思,在經濟高速發(fā)展的過程中,似乎丟失了什么,我們發(fā)展的太快,以至于來不及靜下心來仔細考慮物質與精神的關系、文化與科技的關系。于是,當社會發(fā)展到了新的世紀的時候,當代中國人忽然發(fā)現(xiàn),在當今社會,所謂的科技文明在給我們帶來大量的物質文明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各種各樣的社會問題,環(huán)境污染、生態(tài)失衡、水源污染,資源枯竭、核戰(zhàn)爭威脅等等。由此可以看出,堅定文化自信有助于識別自我,甄別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與優(yōu)劣,不僅是改革開放形勢發(fā)展的必然,而且也是我國走向強盛的必然。
(一)增強對中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認知程度
文化自信心的重建,離不開對自身文化傳統(tǒng)的真切體察和深刻反思。因此,要想構建中國社會主義特色文化自信,首先要充分認識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本質以及在人類歷史上所做出的巨大貢獻。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內容浩瀚,在世界文明古國中,中國傳統(tǒng)文化體系相對較完備、更精、最持久。在先秦時期就創(chuàng)造了輝煌燦爛的文明。不僅出現(xiàn)了諸子百家的文化繁榮,而且孔子、孟子、老子、莊子等古代名家著作論說更是不勝枚舉,不僅形成了中華文化的基本精神,而且也初步構建起來中華文化的基本品格,同時也奠定了中華文化的基本走向。其中所孕育和包含的各種禮、義、仁、智、信、廉、忠、孝等傳統(tǒng)思想影響深遠,可謂源遠流長。這些燦爛的文化,不僅影響了歷史上幾乎每一個中國人,而且也影響了中國周圍的很多國家,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漢文化圈,在這個文化圈中的所有人,幾乎無不受到了中華文明的影響,也幾乎都從漢文化中找到了人生的意義和社會的價值??梢哉f,雖然隨著時間的改變和歷史的發(fā)展,當今的人類有了新的生活方式與行為方式。但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所具有人性光輝的文化根基并沒有改變,所以,作為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人,我們要重視祖先們遺留下的寶貴財富,既要取其精華,又要去其糟粕,將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揚光大,使其在新時代充分發(fā)揮作用。
(二)堅定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
時代的發(fā)展與歷史的變遷下,一方面,傳統(tǒng)文化有著強大的生命力,但是,另一反面,在發(fā)展變化了的歷史時期,我們一定要尋找先進的理論做指導,不能固守著傳統(tǒng)不變。縱觀歷史,我們偉大的傳統(tǒng)文化之所以充滿了生命力,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斷吸收和融合其他各民族的文化而形成自身的文化。因此,在新的歷史時期,要想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就離不開馬克思主義的指導。馬克思主義的傳入,不僅根本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命運,也徹底扭轉了文化殖民的危機。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主要依靠力量是代表先進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無產階級,立足點是階級、階級關系和階級斗爭。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運動所實現(xiàn)的社會變革,就不再是王朝更替的歷史循環(huán),而是社會形態(tài)的歷史躍遷。正如毛澤東同志指出的:“自從中國人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以后,中國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動轉入主動。從這時起,近代世界歷史上那種看不起中國人,看不起中國文化的時代應當完結了。”然而,改革開放以來,由于西方文化的不斷滲透,使得我國的一些人開始對馬克思主義產生了懷疑,并一度出現(xiàn)過否定馬克思主義的傾向。但是,“蘇東劇變”這個世界社會主義實踐歷程告訴我們,作為共產黨人是絕對不能放棄馬克思主義的,更不能放棄對于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一個人如果沒有了信仰就會失去前進的方向,一個政黨如果沒有了信仰就會理想不堅定,精神上就必然會萎靡,政治上就會導致變質,經濟上就會導致貪婪,道德上必然也會走向墮落。因此,放棄了馬克思主義就等于放棄了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那么,我們經過近百年建立起來的社會主義社會就會土崩瓦解。
(三)學習中國革命史,增強文化自覺
“文化自信”當以“文化自覺”為基礎和前提。不然,就會顯得盲目、矯情和不得要領。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發(fā)展中孕育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敝袊厣鐣髁x文化建設與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建設高度一致,中國共產黨從近代社會以來就成為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早在建國前,中國共產黨就在革命過程中,形成了井岡山精神、古田會議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寶貴的財富,建國后,這種精神依然一脈傳承,比如抗洪精神、抗震精神、神州飛天精神、奧運精神、女排精神等其實就是這種先進文化精神在新時期的具體體現(xiàn),這些精神也是中國革命文化的精神內核,我們只有大力學習近代史,才能充分認識到我黨獨創(chuàng)的偉大精神力量,而這偉大精神力量是我黨寶貴的財富,也是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堅實基礎。只有充分理解和學習近代革命史,才能有效地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
[1]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3.
[2]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5-10.
[3]云杉.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自強——對繁榮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思考[J].紅旗文稿,2010(16).
[4]陳先達.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N].光明日報,2015-07-03.
[5]毛澤東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50.
[6]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70.
[7]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1冊)[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658-659.
[8]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4.
[9]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11.
[10]竇坤,劉新科.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當代價值及其傳承[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10(5).
[11]毛澤東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16.
[12]習近平.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著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N].人民日報,2014-1-1.
(責編:李 園)
G122
A
1008-8431(2017)02-0056-03
2017-02-28
楊金繡(1990-),女,廣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6級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