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鈳笛
【摘 要】
隨著教育的不斷發(fā)展與改革,研究性學習也開始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guān)注,尤其是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通過融入研究性教學,可以真正凸顯出學生的主體性,培養(yǎng)好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就要運用好研究性學習方法,吸引學生的目光,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文針對高中英語教學中采用研究性學習的途徑進行了簡要闡述,并提出幾點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關(guān)鍵詞】
高中英語 課堂教學 研究性學習 途徑分析
在新課改的不斷影響下,教育學者也開始對研究性學習進行全面的研究,對于現(xiàn)階段的教育課程改革來說,其凸顯出了研究性學習的意義與影響。且對于研究性學習來說,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有著極為廣闊的運用空間。所以教師就要不斷的鼓勵學生,讓學生可以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去,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可以獨立思考與分析,培養(yǎng)好學生的學習能力。
一、研究性學習的優(yōu)勢
對于研究性學習來說,就是要對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注重讓學生主動進行探究性的學習,從而提高學生敢于探索與實踐的精神。
(一)借助問題或是專題等來進行研究性學習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圍繞一個問題來進行探究,通過不斷分析與解決來提高學習的效果。所以教師也就成為了學生學習與理解的指導者,但是對于專題或是問題來說,也可以是學生自行提出來的,或是教師通過融入背景與案例等方法逐漸引出來的。在確定研究的內(nèi)容后,借助小組或是個人的形式來進行研究,從而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成為分析問題的設(shè)計者,承擔著一定的責任。在這種學習模式的影響下,也可以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性。
(二)開放性是保證篩選與確定內(nèi)容的重要基礎(chǔ)
所進行研究的問題或是專題往往是從學生的日常生活與學習中發(fā)展起來的,所以在涉及的范圍上也是十分廣泛的。學生由于受到了學習環(huán)境與方法等方面的影響,使得探究的形式與內(nèi)容上也就不同。而在研究性學習的引導下,還可以幫助學生沖破傳統(tǒng)學習方法的影響,為學生營造出開放性與多元性的學習環(huán)境。
(三)注重將實踐性、社會性以及綜合性結(jié)合在一起
對于實踐性來說,就是通過為學生提供出直接或是間接學習的機會,同時也是學生獲取經(jīng)驗,增強情感體驗的重要方法之一。且在社會性的影響下,還可以加強實際生活與理論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促進人與社會的共同發(fā)展。就綜合性來說,就是根據(jù)專題或是問題,借助不同的學科知識從不同的角度與層面上出發(fā)來對問題進行思考與研究。
二、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實施研究性學習的措施
(一)幫助學生學會學習
對于教學來說,教師一直是重要的主導者,通過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來向?qū)W生傳授出相關(guān)的知識。而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也受到了教師指導的影響,所以,在這一現(xiàn)象的基礎(chǔ)上,就要求高中英語教師要做好教學內(nèi)容的搭配工作,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尤其是對于英語中的聽、說、讀、寫等方面的練習與運用。如學生在學習倒裝句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采取舉例子的方法,以此來引導學生學習。1.Here is your letter. 2.Ahead sat an old woman. 3.Never have I seen such a performance. 4.Not until the child fell asleep did the mother leave the room。對于前兩個句子來說,就是完全的倒裝句,且句子中的位于動詞置于主語前,用于一般過去時與一般現(xiàn)在時。而對于后兩個句子來說,則是部分倒裝句,句子中的位于在主語前。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在不同的單元對話中或是在閱讀上找出倒裝句,通過分析其結(jié)構(gòu)以及句型等來幫助學生理解這一知識。通過這種教學方法,可以幫助學生從被動學習向著主動學習的方向轉(zhuǎn)變。所以教師就要讓學生學會怎樣學習,通過做好課前與課后的學習工作來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只有產(chǎn)生出現(xiàn)學習的興趣才能主動的進行研究性學習,所以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就要運用好教學方法,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產(chǎn)生好奇心理,在遇到新單詞與語法的過程中,教師要避免直接給學生答案,而是要讓學生通過自己探究來掌握學習的內(nèi)容。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開展英語角,通過向?qū)W生分享英語周刊上的一些趣事等來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還要鼓勵學生,讓學生盡量采用英語來進行交流。在課堂中教師也可以為學生播放出相應的文章或是影視作品等。如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選擇一些英語的故事情節(jié),組織學生進行演繹,在這種教學方法的影響下,可以有效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建出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置身于英語情境中,從而提高學習的質(zhì)量與效果。
(三)做好情境教學工作,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教師在開展英語口語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先對練習的內(nèi)容進行分析,組織學生進行模擬,通過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來讓學生進行現(xiàn)場演練。且在教師的指導下,也可以利用課前幾分鐘來讓學生將其展示出來,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如在《At the shop》等情境中,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根據(jù)其對話進行練習,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結(jié) 語】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就要從自身的特點出發(fā),設(shè)計好問題,引導學生主動進行研究性學習,通過培養(yǎng)好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李筱焱.高中英語教學中實施研究性學習方法分析【J】.華章,2014(24)
【2】程海秋.高中英語課研究性學習的實施策略【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學教研版),2010(26)
【3】路艷霞.河南省高中英語研究性學習的主要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13(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