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群
近年來由于中職生源復雜,中職教育、教學面臨新的挑戰(zhàn)。我們的學生大多是層層篩選后又層層分流的學生。他們中的大部分學習能力較差、學習習慣不好、組織紀律性不強、綜合素質較差。為改變課堂教學現(xiàn)狀,以就業(yè)為導向,筆者學校實施“崗位技能嘗試教學模式”,深入開展課堂教學改革。而創(chuàng)建能讓師生和諧律動、充滿生機的“活動”課堂,正是這一問題解決的途徑。
一、“活動”課堂的界定
“活動”課堂:是“活”與“動”的課堂。在崗位技能嘗試教學模式下,挖掘用活教師的資源,善于調動學生的參與,通過小“活動”,創(chuàng)建大課堂,使我們的課堂教學生動、有效、高效。其中“崗位技能嘗試教學模式”具體包括六個環(huán)節(jié):明確技能目標、學生嘗試技能、教師示范技能、學生練習技能、鞏固學生技能、測評技能達標。
二、“活動”課堂的實施
1.挖掘提升教師自身素質,靈活運用各類資源
(1)用活自身資源。發(fā)揮每個人的特長,讓自己充滿魅力。如劉春梅老師的語言非常具有特色,聲音洪亮有樂感,提問設計靈活有特色,話語反應迅速,語調起降有致,眼睛關注有神,使聽課者享受其中。黃英淑老師教起韓語來,從說話到肢體語言,從里到外都散發(fā)著冷幽默的味道。她能將自身資源用到極致,課上課下融為一體。吳建華老師在講解民族關系時,因個人的民族特點使用蒙語書寫,很快貼近課堂的主題,讓學生耳目一新。
(2)用活身邊資源??梢蛉艘驎r因物的存在與變化,調整課堂的節(jié)奏,烘托課堂的氛圍。如黃英淑老師的“固有詞”一課,聽課老師坐在后排,剛上課時讓學生向后轉,用韓語向老師問好,師生瞬間就融入到良好的交互中,激發(fā)了上課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駕馭課堂信手拈來。溫春萍老師在“西餐禮儀”的英文課中,結合文員專業(yè)特點,以西餐實訓用具,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中、西方不同用餐模式區(qū)分,使學生在愉快情境氛圍中進行體會。
(3)用活生活資源。實踐源于生活,又要創(chuàng)造生活。在張雪老師的裝飾畫一課中,以“五谷雜糧”命名,用五種谷糧構成畫面的肌理,使學生的創(chuàng)造具有實踐感與創(chuàng)造性,充滿想象的空間。于紅巖老師的“贊美的語言技巧”一課中,以“媽媽做的飯菜”創(chuàng)設訓練情境,讓學生感同身受,很容易發(fā)自內心進行贊美語言的訓練與使用。溫春萍老師的“西餐禮儀”一課的反面視頻實例,讓學生快速感悟中西方不同的生活習慣和不良的禮儀所帶來的影響。
(4)用活專業(yè)資源。在職業(yè)學校中,“專業(yè)立校、專業(yè)強校”不僅僅是一句口號。專業(yè)課老師要精通專業(yè)理論和技能,文化課教師要初步熟悉所教學生的專業(yè)需求,這樣才會使我們的專業(yè)課程更具內涵。教材中有時并沒有專業(yè)知識或技能掌握的技巧,而老師要能精準地進行把握與提煉,讓學生快速掌握。郭喜旺老師結合焊工的技能實踐,用大量工作實例來介紹二保焊的焊接參數(shù),加強理解與記憶。李洪媛老師在“茶水服務”一課中,導課時引入剛剛召開的十八大的會議服務圖片,從服務員在做茶水服務的服裝、走場順序、手勢等專業(yè)分析中引入課堂,以促使學生更有激情地進入專業(yè)知識的學習。
(5)用活崗位資源。為學生的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服務是職業(yè)學校培養(yǎng)學生的最終方向。熟悉就業(yè)崗位,了解崗位需求,在教學中訓練學生的崗位能力,是筆者學校崗位技能嘗試教學模式所詮釋的內容。于洪巖老師在文員專業(yè)的語言情境訓練中,以“辦公室來了新同事”為題,讓學生對崗位進行有機嘗試。路威老師機械課中的識圖訓練,以制圖員為模擬崗位,練習記憶與認知。張洪銘老師的“叉車駕駛員的禁忌”更是讓實踐課訓練嚴謹、規(guī)范。應該說,筆者學校教師在崗位技能嘗試教學模式運用的錘煉中,對崗位的理解與運用更加靈活與熟練了。
綜上,能夠將各類資源用活,豐滿課堂,這就需要不斷地積累與用心的設計。
2.實施“三創(chuàng)一組”,搭建“活動”課堂平臺
(1)創(chuàng)建和諧課堂,激勵學生共同參與。師生關系融洽,課堂活躍,教學任務才能更好地順利實施。老師們或用精巧設計的小游戲,或發(fā)揮自身親和魅力,以情感人,以情育人,拉近了師生關系,加強了教學與育人的結合。
(2)創(chuàng)設教學方法,調動學生主動學習。這是活動課堂中課堂教學的核心。于靖悅老師要變魔術啦!在她的課上,老師們睜大了眼睛,學生們也會抱著同樣心境參與到課堂中來。
通過不斷實踐,筆者學校教師們的教學方法呈現(xiàn)以下創(chuàng)新性和多樣性。
第一,提煉歸納法:采用口訣與打油詩。韓春澤老師歸納的12字口訣“粘、裝、封,復、繞、壓,拉、截、套,夾、取、查”解決了物流手動打包的關鍵技術要素。于靖悅老師的半立體手工折紙課的結束語:“紙質浮雕畫,做啥就像啥;適時來夸張,形象概括它;要問怎么做,那就折、剪、切、卷、疊、粘它,你看美不美,墻上掛掛它!”
第二,教師示范法。這是筆者學校典型課堂中必須要用的方法,要求教師示范標準,技能到位。
第三,情境模擬法。結合專業(yè)技能要求,創(chuàng)設情境,如針對文員專業(yè)的“辦公室交談情境”,針對營銷專業(yè)的“客戶對話情境”等。
第四,主持人法。教師是參謀朋友和向導,一會兒說給你表演個小魔術,一會兒又講個小笑話,讓學生陶醉其中。
其他典型的還有小組合作法、角色互換法等,進行不同形式不同組別,師生崗位、模擬人物互換的體驗教學。
(3)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熱情實踐。課件中少了滿篇的文字,多了生動的視頻與動畫。王紅柳老師讓學生參與白板觸控互動。韓春澤將實踐課中的紙箱實物搬進課堂,進行理實一體化教學。劉春梅老師使用實物投影展示學生作品。種種多媒體技術手段的使用讓老師們的課堂增色不少。
(4)教師組織小活動,創(chuàng)建學生大課堂。針對不同課型不同內容,教師組織各類小活動,讓學生都積極參與,呈現(xiàn)出既緊湊有序又異彩紛呈的大課堂,如分組活動(根據(jù)人數(shù)、設備與場地限制,教師有效地分配學生的學習、訓練與活動),小游戲(擊鼓傳花、快慢讀、伴唱、魔術等),講故事(詩詞文章典籍與生活)等。
各類小活動,讓學生說、讀、寫、練,促進民主科學的和諧課堂,即板書讓學生寫一寫、示范讓學生讀一讀(朗讀、范讀、齊讀、分組讀、分角色讀)、感慨讓學生說一說、實踐讓學生練一練。教師不替學生講學生自己能講清楚的問題,不替學生做學生自己能做的。
3.四備教學設計,全心投注課堂
要想上好一堂有血有肉的活動課堂,我們提出全心四備教學設計:精心備教材、細心備學生、巧心備教法、用心準備活動。這樣才能讓課堂有動力、有活力、有沖勁。這也是貫穿課堂教學始終的精髓。
三、把握四項“活動課堂”原則
筆者學校的“活動課堂”教學改革還存在著不足之處,如有的教師組織的小活動生硬、偏離教學主題,教師自身素質需加強,文化課為專業(yè)課服務痕跡少,專業(yè)或崗位滲透不到位等。教師在實踐中應把握以下原則:活動再多不可偏離教學主題;活動不可生搬硬套,要符合教師、學生、學科、課堂特點;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增強人格魅力,豐富五個資源的使用;精心四備教學設計,教學方法靈活有效。
通過以上活動實踐,看到了“做中學、做中教”在課堂實踐中的滲透體現(xiàn),看到了教師們巧思善用下的“活動課堂”顯示出的勃勃生機、和諧律動。學校教師對崗位技能嘗試教學模式下的“活動課堂”達成共識,要做“有活力、有效率、有崗位技能”的課堂。這也是學校課堂教學改革的發(fā)展方向。同時,打造了一批有頭腦、有創(chuàng)新、敢于實踐的青年教師隊伍。相信通過職教人共同的智慧和努力,相信一定能夠在職業(yè)教育課堂教學改革的的路上踏步前行、異彩紛呈!
(作者單位:吉林經(jīng)濟貿易學校)